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揭陽四大古書院

鎖定
揭陽四大古書院——藍田書院、梅崗書院、寶峯書院、榕江書院對揭陽的人才培養貢獻巨大。揭陽在有文獻記載的900多年的科舉史中,一共產生了96名進士(武進士不計),生這些精英的眾多書院中,揭陽四大古書院最有有名。
中文名
揭陽四大古書院
地理位置
揭陽
開放時間
1755
著名景點
藍田書莊

揭陽四大古書院藍田書院

藍田書院 藍田書院
藍田書院始建於南宋初年,其前身為“藍田書莊”,是進士鄭國翰在藍田都設立的學校,以都名為院名,是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書院,迄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鄭國翰重視學院的教學質量,除了他自己執掌教鞭外,還請史上有名的大儒朱熹來藍田講學,這可見當時藍田書院的顯赫。

揭陽四大古書院梅崗書院

梅崗書院始建於明朝,清乾隆二十年(1755)揭陽知縣賀朝冕重修於梅崗山之南麓,歷經幾年的建設,頗具規模。乾隆二十四年,時任知縣劉業勤撥梅崗都蓮花埔(今揭東縣雲路鎮)官荒湖下田100餘畝田租為辦學經費。乾隆三十二年鄉賢鄭大進衣錦還鄉時還捐款建設母校並寫下了《梅崗書院記》。
該院歷屆人才輩出,嶺南第一名臣翁萬達、直隸總督鄭大進都出自該院。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書院日趨冷落,最終停辦。

揭陽四大古書院寶峯書院

寶峯書院創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是解放前揭陽縣東半縣的最高學府。雍正七年登崗貢生黃鼎輔、陳焜耀等捐銀700餘兩置谷30餘石為膏火,興辦桃山義學。據清版《揭陽縣誌》記載:在桃山都義學之後,同治十三年鄉人廩生謝錬、陳寶等以義學無房舍可聚生徒,於潮州鎮軍門方耀得罰鍰二千圓並募都內殷户捐建前後兩楹翼以房屋計,為堂者二,為房者十有四,置田租谷三百零五石,鋪租錢五十千以為歲時奠祀及山東束脩生童膏火科舉資斧之費。謝錬等與鄉人共商興學,博得府、縣資助,籌資修建“寶峯書院”,行興學育才之風,寶峯書院創辦後,桃山都、地美都各鄉少年在鄉間私塾讀完初小後,能夠讀高小的便到寶峯書院就學。1939年,寶峯書院毀於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後來更名為揭東縣新華中學。

揭陽四大古書院榕江書院

榕江書院創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由知縣張燻購買貢生許之翰的別墅地9.5畝及房屋18間,經改建而成。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縣劉業勤在院後空埕建奎光樓,有上下廳房14間及兩旁房屋6間,改稱榕江書院。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堂。榕江書院於光緒三十年,改稱榕江學堂。
這四大書院的建設過程中,可看出當時地方政要及賢人的高度重視。藍田書院、榕江書院、梅崗書院的建設過程都有當時潮州、揭陽的最高長官——總兵、知縣的大力參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