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換取的孩子

鎖定
《換取的孩子》是2002年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江健三郎。
中文名
換取的孩子
作    者
大江健三郎
譯    者
劉慕沙
出版時間
2002年4月
出版社
時報文化
頁    數
320 頁
ISBN
9789571336459
定    價
12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換取的孩子內容介紹

連黑道都敢惹的日本導演伊丹十三為什麼要跳樓自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一次殘暴而精準的演出! 《換取的孩子》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最新力作。
這是本個人色彩濃厚的「再生小説」,是作者大江對其妻子的兄長伊丹十三(日本知名導演)的自殺而感悟出的新作。伊丹十三與大江在高中時代即是親密好友,兩人對藝術創作的共同熱情使得這段情誼延續了半個世紀,伊丹自殺前留下了30卷錄音帶,成了大江懷念摯友的管道,他試着與死者的靈魂溝通。本書將會是怎樣的一段死生對話呢?

換取的孩子作者介紹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出生在愛媛縣森林中的一個小山村,1954年考入東京大學文科,熱中於閲讀薩特加繆、福克納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於1957年5月發表《奇妙的工作》。在這一年裏,大江還相繼發表了習作死者的奢華》、《人羊》和《他人的腳》等短篇小説。自此,大江作為學生作家開始嶄露頭角,1958年又發表了《飼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説,其中《飼育》獲得第39屆芥川獎,使得這位學生作家被視為文學新時期的象徵和代表;而稍後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説《摘嫩菜打孩子》,則更是決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學旗手的位置上。1959年3月,大江從東京大學法文專業畢業,同年,作者接連發表了長篇小説《我們的時代》和隨筆《我們的性的世界》等作品,開始從性意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試圖表現都市青年封閉的內心世界。
換取的孩子 換取的孩子
對於大江健三郎的創作生涯來説,1963年是個非常重要的年頭。在這一年裏,他的長子大江光出世了。原本這應該是一樁喜事,卻給這位28歲的青年作家蒙上了厚厚的陰影——嬰兒的頭蓋骨先天缺損,腦組織外溢,雖然治療免於夭折,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後遺症。也是在這一年的夏天,大江健三郎還去廣島參加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有關調查,走訪了許多爆炸中的倖存者,可以認為,這兩件都與死亡相連接的事給這位作家帶來了難以言喻的苦惱和極為強烈的震撼,使他把小的“死”(殘疾病兒大江光的死的威脅)與大的“死”(全人類所面臨的核武器爆炸的死的威脅)聯繫在一起,認為死亡的危險正經常性地顯露出來。這種思考又使得作者在生活中不得不時時意識到死亡,並且將這種生活態度自覺不自覺地與文學創作結合起來,發表了?
個人的體驗》(1964)和《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1968)等一系列以殘疾人和核問題為主要題材的作品,具有較濃厚的人道主義傾向。就其文藝特色而言,在更成熟地借鑑西方現代派文學技巧的同時,充分運用日本文學傳統中的想象,把現實與虛構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還有《日常生活的冒險》(1964)、《洪水淹沒我的靈魂》(1968)等長篇小説。此外,大江在隨筆和文學評論領域也非常活躍,著有《廣島日記》(1965)、《作為同時代的人》(1973)和《小説方法》(1978)等作品和文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