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言

鎖定
揚言,漢語詞語,拼音是yáng yán,意思是大聲地説,出自《史記·夏本紀》。
中文名
揚言
外文名
spread abroad;cry out;clamour;to threaten to; to cry from house-tops
拼    音
yáng yán
詞    性
動詞
注    音
一ㄤˊ 一ㄢˊ

目錄

揚言解釋

1、大聲地説。
2、對外宣揚或故意散佈某種言論。
3、誇大其辭。 [1] 

揚言出處

《史記·夏本紀》:“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為興事,慎乃憲,敬哉!’”
《漢書·蕭望之傳》:“朋出揚言曰:‘我見,言前將軍小過五,大罪一。’”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庠於廣坐揚言曰:‘七十致仕,禮之正也,當自大臣為始。’”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芍亭曰:‘夜來寒影堂中,不知何人揚言曰謝山得子,故來賀耳。’”
戰國策·秦策四》:“楚王揚言與秦遇,魏王聞之,恐。”
唐·元稹《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誌銘》:“由是,負氣勢者相與皆怨恨,又無可為毀,乃揚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眾不願久為帥。’”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華督又使心腹人在軍中揚言:‘司馬又將起兵伐鄭,昨日與太宰會議已定,所以今日治兵。’”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公子宋探知歸生與靈公之弟公子去疾相厚,數有往來,乃揚言於朝曰:‘子家與子良早夜相聚,不知所謀何事,恐不利於社稷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沈尹戍即使人揚言於國中曰:‘殺左尹者,皆費、鄢二人所為,令尹已覺其奸。今往討之,國人願從者皆來!’”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兒》:“久之無異,乃離門,揚言詐作欲搜狀。”
巴金《家》三十:“覺民便開始採用第二步的戰略,就是在外面揚言如果家庭不尊重他的意見,他便要採取最後的手段。”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

揚言例句

1、小兒子揚言要分家。
2、匪首揚言要報復我們這支小分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