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接羔

鎖定
接羔保育工作是穩定發展羊產業的關鍵環節, 搞好接羔保育是提高羔羊成活率和經濟增效的關鍵措施。每年的3、4月份是綿羊產羔的旺季, 是養羊業要獲得好收穫的關鍵生產環節之一, 這個季節天氣乍暖還寒, 冷暖交替頻繁。晝夜温差大、氣温很不穩定, 對母畜和仔畜都是嚴峻的考驗, 要認真進行組織安排, 順利完成接羔生產。
中文名
接羔
外文名
deliver lambs
拼    音
jiēgāo
解    釋
幫助羊、豬等產羔

接羔育羔技術

圈舍和物資準備
產羔開始前10~15天, 即應完成圈舍維修 (應保暖、不透風、不漏雨) 、消毒工作, 並根據當地條件分隔出產羔圈 (面積6~7m2左右) 、母子欄 (每個面積單羔為1.5m2左右, 雙羔2m2左右, 數量約為母羊的10%~15%) , 隔出2~3個小羊圈, 以便將強弱不同的母子羣分開管理。
羊舍地面應充分乾燥 (冷濕是羔羊痢疾的起因) , 並準備好足夠的褥草, 以備隨時換曬。為了保温和防止羔羊舐土, 沿牆根應用適當材料設置高約1m的護牆帶。羊舍應保温通氣良好, 特別要防止温熱, 以免病菌滋長, 疾病流行。
母羊的正產過程
母羊臨產時, 因陣痛而表現起卧不安。乳房充奶、膨大, 乳頭直立, 擠時有少量乳。外陰紅腫, 有時流出黏液, 臁窩下陷, 產前數小時更為明顯, 行動困難, 排尿次數增多, 時時回顧腹部, 接着便卧地不起, 後肢伸直, 時時呻吟, 努責一陣緊似一陣, 羊膜露出外陰部時, 很快就要產羔。正產時, 在羊膜破後幾分鐘至30min左右羔羊即可產出, 最先羔羊的前蹄露出 (此時怒責更甚) , 接着便是夾在前肢間的頭嘴部露出, 當羔羊頭通過外陰以後, 其他部分即隨之順利娩出。
產雙羔時, 先後隔5~30min左右, 有的也可達數小時。所以, 產後應檢查是否還有羔羊, 胎衣在產後1h左右排出, 應及時取走, 不讓母羊吞食[1]。
助產
一般正產母羊不需助產, 但為減少母羊的痛苦, 必要時可在羔羊頭露出外陰部時, 將羔羊前肢向外向下輕輕拉直, 羔羊頭即會順利而出。但有時也會因胎位不正而出現難產, 這時就要判明情況, 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助產。羔羊出生後有假死現象時, 可向口內或耳內猛吹幾口氣, 並進行人工呼吸;或提起後退, 用手拍打胸部, 將咽喉中的黏液排除即可復甦;若因受涼而假死, 要迅速實行温水浴, 水温由38℃開始, 逐漸上升到45℃, 洗20~30min, 注意切忌嗆水, 同時進行人工呼吸, 浴後擦乾。
產出後的護理
一般發現臨產母羊都事先放進產圈。羔羊出生後, 如遇胎膜未破者, 應先幫助撕開胎膜, 並用手握住羊嘴擠出口腔、鼻腔和耳朵內的胎水和黏液, 以利羔羊呼吸, 產羔後若自動斷臍時, 可用碘酒消毒羔羊臍帶, 或用手在離腹部5~10cm處撕斷 (固定臍帶, 並將臍帶袋中的血液向羔羊腹部方向擠壓, 最忌拉動臍帶) , 然後消毒。經如此處理後, 讓羔羊自行掙扎、鳴叫。此時, 將母羊乳房周圍的羊毛剪掉, 用温水或高錳酸鉀液消毒, 用乾淨毛巾擦乾, 擠出陳乳。羔羊發出第一聲叫聲後, 母羊即會馬上給以回聲 (這種一鳴一應的表現對母羊的認羔作用很大) , 接着母羊便會舐食羔羊身上的黏液, 並不斷髮出母愛聲。讓羔羊及早吃到初乳, 最好是人工幫助找到乳頭, 第一次哺乳不可過飽。
開展育種工作的羊羣, 在羔羊身上的黏液被舔幹或擦乾後, 馬上稱取體重 (最遲不能超過24h, 但是一定在第一次哺乳前進行) 。
為了母子哺乳的方便, 可在羔羊毛幹後用顏色在羔羊和母羊身上同一部位打上臨時母子號 (單、雙羔羊最好分別編號) , 並放入母子欄內。對體質較弱的羔羊還應帶上護腹帶。
在整個產羔期間, 要注意防止羔羊凍、餓、飽脹、壓和病等。天氣變化時 (風雪天) , 羔羊易發病, 引起死亡。不要讓羔羊吃得過飽, 尤其是單羔羊而母羊奶又多時易過飽, 可擠出一部分奶。羔羊3日齡以內進行羔羊初生鑑定。
配認義母的方法
在生產過程中, 常會出現母羊喪羔或羔羊失母的現象, 這時就要給喪羔母羊配認一隻雙胎母羊的羔羊或失母羔羊。配認的方法:將死去的羔羊皮很快剝下來披綁在義子身上, 也可將義母的乳汁抹在義子臀部, 或將義子的尿抹在義母的鼻子上, 連母羊一起放進母子欄內。配義母一定要在晚上進行。讓羔羊自己尋奶吃, 在最初幾天, 最好由人工幫助哺乳。條件是羔羊的分娩時間差不多, 日齡愈小愈易成功。 [1] 
母子羣的飼養管理要點
產羔時, 可將母羊分成三個小羣進行飼養管理。即未產母羊羣。生後24h以內的初產母子羣 (其中包括病弱羔羊和需要人工幫助哺乳的羔羊與母羊) 和已產2~4天以上的母子羣。每天出牧時, 未產母羊羣 (有臨產徵狀的母羊應留在圈內不出牧) 的放牧員要隨身帶上接羔袋、護腹帶 (用一塊寬1cm左右, 長2cm左右的氈子或棉被兩端結上帶子即可) 、消毒臍帶的碘酒;2~4天以上母子羣的放牧員應配備水瓶、裝藥品的保健箱等護理用具, 以利急救使用, 應在較近的產羔草場上放牧。初生母子羣則留圈補飼, 全天候做好初產羔羊的護理和幫助弱羔哺乳等工作, 輪流值班看護。
初產母子羣每天把較強壯的羔羊及母羊轉到已產母子羣, 已產母子羣每隔幾天應將比較強壯的、較大的、能夠跟隨母羊放牧的羔羊及其母羊轉到未產母羊羣, 隨同未產母羊放牧。過夜時, 如圈舍緊張, 可將未產母羊羣留在圈內的露天部分, 兩個母子羣則在圈舍內, 分開安置。

接羔基本措施

為了預防羔病, 提高羔羊成活率, 必須狠抓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以壯為綱, 狠抓母羊的飼養管理。只有做好這個工作, 母羊奶多, 母性良好, 才能使羔羊的初生體重大, 體質結實, 抗病力強。
做好保畜保胎工作, 減少懷孕母羊的死亡率和流產率。母羊健康是羔羊多產多活的前提。只要提高了母羊存活率, 減少流產率, 在多產羔羊的基礎上, 再加上精心護理, 才能實現多產多活。否則, 就會形成羔羊產後成活率雖高, 但總的繁殖率卻低。
一定要讓羔羊及早吃飽初乳。初乳的營養價值極高, 維生素、礦物質也很豐富, 並有輕瀉性, 有利於胎糞排出。同時初乳中含有較多不利於細菌繁殖的抗體, 可以預防腸道疫病。對於失去母羊的孤羔也要設法讓其從別的初產母羊那裏多吃一些初乳。
以預防為主, 抓好三防 (防濕、防凍、防羔痢) 。育成品種及其高代雜種的羔羊毛稀短, 最怕冷凍, 特別是在陰冷潮濕的情況下最易發病。所以, 一定要勤換、勤曬墊草, 經常保持棚圈温暖、乾燥, 及時掃除圈內糞尿。為預防細菌性羔痢, 除保證產羔圈乾燥處, 可在羔羊吃過初乳以後24h內灌服土黴素溶液或注射羔痢血清疫苗。防止羔痢傳播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時隔離, 即當傳染性羔痢發生時, 儘快將所有未產母羊分出轉移到新的地點, 已產母羊及其羔羊可留在原地, 不讓新生羔與病羔和帶菌羔羊接近。 [2] 

接羔疾病防制

羔羊常發生的疾病主要有大腸桿菌、痢疾和食毛症。羔羊過飢過飽, 母羊營養不良, 飼料中缺乏各種微量元素, 母羊乳房不潔淨, 羊圈打掃不乾淨或陰寒潮濕, 氣候突變等都會引發此類病。羔羊疾病的防制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 勤消毒, 常掃圈, 保持圈舍乾燥和温度穩定, 要做到羔羊不飢餓不過飽, 發現症狀特殊或較嚴重的羔羊, 要及時請獸醫人員治療。
積極指導飼養户遵守動物防疫制度, 實行動物疫病免疫計劃, 完善和落實預防消毒和病死畜的無害化處理制度。飼養場要實行封閉式管理, 杜絕閒雜人員進出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和措施, 保證不留後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