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接官亭

(福建省惠安縣白崎回族鄉接官亭)

鎖定
百崎接官亭又稱送嫁亭,位於惠安縣白崎回族鄉的白崎渡口,俯瞰後渚港。是一所復古建築,環境優美。
中文名
接官亭
地    址
惠安縣白崎回族鄉
接官亭系白崎回民始祖郭仲遠於明·洪武年間捐資建造,原為涼亭,備過江候客賴以小憩。歷三百餘載,其間風雨剝蝕、地震搖撼,致使後部六根石柱摧折,亭蓋坍塌。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草草修葺,有《重修橋尾亭塔碑記》,現豎立在東側後面,後部改用砌石支撐亭蓋,即成今日形狀。
光緒二十年(1894)再度重修,西側後面豎碑記載。石亭坐北朝南,是一座純花崗岩結構的古老四角涼亭,正面長7米,前後寬6.7米,總體高5米,佔地將近50平方米。傘形的亭蓋向四方傾斜,各方均由長短不一的十來條石板拼湊成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平面,四條隆起的亭脊及葫蘆形的亭頂均為粗雕的花崗岩石,整個亭蓋由20根石樑及16根方形石柱支撐。
四邊石柱共12根,其礎位組成一個大“口”;中央石柱4根,其礎位也組成了一個小“口”;大“口”套着小“口”,恰恰成了一個“回”字。這種結構的亭子是非常罕見的。
接官亭 接官亭
接官亭相傳明永樂十五年(1417),三寶太監鄭和總兵奉旨第五次下西洋,途中到泉州港候風。出生於雲南回民家庭的鄭和親自專程到靈山聖墓行香,每逢星期五主麻日又到清淨寺禮拜,在這裏他結識同樣前來禮拜的郭仲遠,獲知後渚港對岸聚居有這支百崎郭氏回民。出自回民之間的族誼,鄭和不惜紆尊降貴,過江探訪。郭仲遠家族一時苦無迎賓驛館,遂假於渡口這座涼亭擺設香案,攜眾兒孫在此恭賀欽差太監。此後,白崎回民為紀念鄭和來訪,將此亭稱為接官亭。 據説初時設置的石桌石椅都非常粗糙,石椅是圓柱形的礎石,石桌面正中還陰雕一副棋盤的格局,當年鄭和與郭仲遠曾在這裏多次對弈。
明永樂二十年(1422),鄭和第六次下西洋返回,途經泉州作短暫的逗留。回想當年過訪白崎回民深蒙盛情款待,與郭仲遠酣然對弈、促膝談心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遂再度造訪。鄭和與郭仲遠不禁技癢,取出棋盤再次對弈。本來棋藝精湛的郭仲遠竟步步失手、盤盤皆輸。鄭和詫之以詢。
原來郭仲遠之五子郭仕昭奉例造列軍伍,在玄鍾鄭指揮麾下當貼身護衞,久之,遂與其千金鄭馥互生情愫,私訂終身。被發覺後,郭仕昭逃回家鄉,鄭指揮即令手下追拿問罪,不日將達白崎,是以郭仲遠神情恍惚、惶惶不安。鄭和悉其隱衷,毅然為老友解憂,施計促成鄭指揮答應這門親事並送來豐厚妝奩。鄭和親自主婚,在接官亭為郭仕昭與鄭馥舉行隆重婚禮。因此,接官亭又稱為送嫁亭。
棲霞接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