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掘穴鸚哥

鎖定
掘穴鸚哥(學名:Cyanoliseus patagonus):是鳥綱、鸚鵡科典型的攀禽,共有4個亞種。體長為42-46釐米,體重256-303克。這種鸚鵡鳥體為棕橄欖綠色,頭部以及喉嚨帶有點綠色,胸部上方的兩側帶有白色的斑紋狀羽毛。下腹部中央以及大腿為暗紅色。晚成雛。鳥喙強勁有力,喙鈎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棲息於各種型態的開闊鄉村地區,比較偏好靠近水源但刺叢生長的乾燥地區,以及水源附近仙人掌植物生長的乾燥地區。主要的食物為種子,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羣,分佈於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學名
掘穴鸚哥
拉丁學名
Cyanoliseus patagonus
別    稱
巴塔哥尼亞錐尾鸚鵡、掘穴錐尾鸚鵡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鸚形目
鸚鵡科
錐尾鸚鵡族
錐尾鸚哥屬
掘穴鸚哥
亞    種
4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Vieillot, 1818
英文名稱
Burrowing Parakeet
英文名稱
Burrowing Parrot
英文名稱
Burrowing Conure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2] 

掘穴鸚哥形態特徵

掘穴鸚哥
掘穴鸚哥(40張)
掘穴鸚哥依照不同亞種體長為42-46釐米,體重256-303克。 [3]  這種鸚鵡鳥體為棕橄欖綠色,頭部以及喉嚨帶有點綠色,胸部上方的兩側帶有白色的斑紋狀羽毛(因鳥而異,有些鳥並沒有白色斑紋);下腹部中央以及大腿為暗紅色;背部下方、尾巴上方的覆羽、尾巴內側覆羽、腹部兩側、大腿上方的區域為橄欖黃色;翅膀彎曲的部份以及翅膀的覆羽為橄欖色,主要覆羽以及翅膀外側的主要羽毛為藍色;眼睛外圍環繞一圈很寬的白色裸皮,鳥喙黑色,虹膜黃白色。幼鳥的體色比較暗,且上鳥喙為灰白色,虹膜棕色,要等到12個月大以後羽色才能像成鳥般鮮豔。 [3-4] 

掘穴鸚哥棲息環境

該物種棲息在乾旱的低地和山地草叢中,開闊的稀樹草原,在水道上開闊的查科平原,棘手的灌木叢或柱狀仙人掌(通常帶有沙質底物),棲息海拔高度達2000米。 [2]  主要棲息於各種型態的開闊鄉村地區,比較偏好靠近水源但刺叢生長的乾燥地區,以及水源附近仙人掌植物生長的乾燥地區。 [4] 

掘穴鸚哥生活習性

掘穴鸚哥
掘穴鸚哥(40張)
掘穴鸚哥在繁殖季通常會組成8到40只不等數量的羣體,也曾有過高達1000只的龐大羣體記錄。非常容易被發現,因為叫聲非常刺耳。平常相當活潑好動,總是喜歡在叢棘林間靈活的攀爬,個性並不內向,相當容易接近。但是在地面上覓食則比較小心翼翼,也不易被發現,因為他們的羽色提供了絕佳的掩蔽,通常會有一名哨兵鳥擔任警戒的任務,一但危險發生就會警告同伴,當受到驚嚇,會整羣飛起並伴隨着巨大刺耳的鳴叫。通常會在清晨前往水源區飲水,然後前往覓食,在日正當中炎熱的時候就會休憩,等到中午最炎熱的時段過去,掘穴鸚哥就會在下午繼續覓食,晚上則會回到棲息的地方過夜。夜晚會棲息於高聳的林木上或是在沙岩峭壁的洞中,偶爾也會在鄰近城市附近的電話纜線上,曾經也有被看見過在夜晚飛行的紀錄。
掘穴鸚哥也是季節性遷徙的鳥種,在寒冷的季節會往北飛,前往比較温暖的氣候生活,在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刺耳的鳴叫,很遠就可以聽的見。
掘穴鸚哥主要以種子(尤其偏好薊和野生南瓜屬植物的種子)、漿果、堅果、水果、植被等為食。常常會造訪農耕區覓食,被當地農民當作害鳥射殺。 [4] 

掘穴鸚哥分佈範圍

現存(非繁殖地):烏拉圭。
現存(留鳥):智利。
現存:阿根廷。 [2] 
掘穴鸚哥分佈圖 掘穴鸚哥分佈圖

掘穴鸚哥繁殖方式

掘穴鸚哥的築巢產卵季節從9月至來年2月。在石灰岩峭壁上、沙地或泥濘處挖洞穴,往往在一段相當一致的高度,這樣可以全景式的觀察周邊的廣闊地區。發掘的穴洞彼此接近,時常可以互相溝通。築巢地點仍然位於河流或小溪的較近距離內。每窩產2-4枚卵,孵育24-25天。幼鳥仍留在鳥巢滯留持續8個星期,離巢後,在野外,幼鳥仍然依賴父母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延長几個月。 [3] 

掘穴鸚哥亞種分化

掘穴鸚哥(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Cyanoliseus patagonus andinus
Dabbene & Lillo, 1913
2
Cyanoliseus patagonus bloxami
Olson, 1995
3
Cyanoliseus patagonus conlara
Nores & Yzurieta, 1983
4
Cyanoliseus patagonus patagonus
Vieillot, 1818
[5] 

掘穴鸚哥保護現狀

掘穴鸚哥種羣現狀

該物種在阿根廷的許多地區仍然很常見,科爾多瓦僅報告了較小區域。估計4個亞種的種羣規模。 (2011):指名亞種有43,330只;科爾多瓦亞種有1,700只,阿根廷亞種2,000只,智利亞種 5,000-6,000只。 根據這些數字,全球總量可能達到約95,000只成熟個體。趨勢依據:由於生境的持續破壞和不可持續的開採水平,人們懷疑該物種數量在減少。 [2] 

掘穴鸚哥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