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排擯

鎖定
排擯,讀音為pái bìn,漢語詞語,指排斥、擯棄。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
中文名
排擯
外文名
repel and cast away
拼    音
pái bìn
解    釋
排斥、擯棄
詞    性
動詞
注    音
ㄆㄞˊ ㄅㄧㄣˋ英文:

目錄

排擯解釋

指排斥擯棄。 [1] 

排擯出處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
《漢書·主父偃傳》作“排儐”。
南朝·宋·何承天《與宗居士書》:“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論》,乃為眾僧所排擯。”
唐·元稹《苦樂相倚曲》:“班姬收淚抱妾身,我曾排擯無限人。”
明·李贄《復鄧石陽書》:“自朱夫子以至今日,以老、佛為異端,相襲而排擯之者,不知其幾百年矣。”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蓋其時文章界域,極可弛張,縱之則包舉萬匯之形聲;嚴之則排擯簡質之敍記,必有藻韻,善移人情,始得稱文。”
《水滸後傳》:“排擯正人,朘削百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