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

鎖定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清代文物,系清宮舊藏,現藏於開封市博物館。整個雙耳瓶高30.7釐米,口徑7.7釐米,底徑8.2釐米,直口,束頸,頸部飾雲形雙耳,削肩,圓腹,圈足。除肩部以紅、蘭、綠三彩繪回紋和雲頭紋外,通體在黃釉地上繪纏枝蓮紋,底部施白釉。該器具有極高的文物與藝術價值。 [1-2] 
中文名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 [1]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1] 
所屬年代
清朝 [1] 
類    別
銅器 [1]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 [1]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高30.7釐米,口徑7.7釐米,底徑8.2釐米。該器直口,束頸,頸部飾雲形雙耳,削肩,圓腹,圈足。除肩部以紅、蘭、綠三彩繪回紋和雲頭紋外,通體在黃釉地上繪纏枝蓮紋,底部施白釉 [1]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文物背景

琺琅,又稱“佛郎”、“拂郎”、“發藍”,是以礦物質的硅、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分別加入各種有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依照琺琅工藝的不同做法,添嵌或繪製於器物表面,經烘燒而成。根據胎地種類,琺琅器一般可分金屬胎琺琅、銅胎琺琅、瓷胎琺琅、玻璃胎琺琅、紫砂胎琺琅等。其中,金屬胎琺琅器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琅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金屬胎琺琅器就其工藝方法,可以分為鏨胎琺琅掐絲琺琅畫琺琅透明琺琅錘胎琺琅等五個品種。 [2] 
琺琅器及製作工藝在元代傳入中國。至明代,皇家宮廷中開始廣泛製作使用銅胎擋絲琺琅器,其中以景泰時期品有名氣,即人們俗稱的“景泰藍”。到清代時,琺琅器因為皇帝的特別喜愛而發展最為興盛。清乾隆時期是中國琺琅工藝發展的鼎盛期,當時製造了眾多涉及宮廷祭祀、陳設和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面的琺琅器,種類大致有宗教用器皿、餐具、文具、燈具、鼻煙壺、鐘錶等。在製作工藝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形成了“厚重堅實、金光燦爛”的乾隆時期琺琅器的風格特點,對後世產生過深遠影響,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朵瑰麗的奇葩。琺琅器因其數量珍稀,規格極高,素有“—件琺琅器,十件官窯瓷”之説。 [2]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的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用抬絲琺琅工藝製成,系清宮舊藏,有極高的文物與藝術價值。 [1-2] 
參考資料
  • 1.    掐絲琺琅花卉雙耳瓶  .開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10-02]
  • 2.    李炳武 主編.夢華之都的文明樂章:開封博物館.西安:西安出版社,20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