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掌葉鐵線蕨

鎖定
掌葉鐵線蕨(Adiantum pedatum G. Forst.)是鳳尾蕨科、鐵線蕨屬植物。植株高40-60釐米。根狀莖直立或橫卧,被褐棕色闊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或近生;柄長20-40釐米,栗色或棕色,基部粗可達3.5毫米;葉片闊扇形,長可達30釐米,寬可達40釐米,奇數一回羽狀;小羽片20-30對,互生,斜展。葉幹後草質,草綠色,下面帶灰白色,兩面均無毛;葉軸、各回羽軸和小羽片均為慄紅色,有光澤,光滑。孢子囊羣每小羽片4-6枚,橫生於裂片先端的淺缺刻內;囊羣蓋長圓形或腎形,淡灰綠色或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具明顯的細顆粒狀紋飾,處理後常保存。
廣佈於喜馬拉雅亞南部、朝鮮、中國、日本及北美洲。生長於海拔350-3500米的林下溝旁。
全草入藥,通淋利水,止痛止崩,治小便不利、淋症、牙痛、月經過多;還能清肺止咳,治肺熱咳嗽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掌葉鐵線蕨
拉丁學名
Adiantum pedatum G. Forst. [8]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鳳尾蕨科
鐵線蕨屬
掌葉鐵線蕨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掌葉鐵線蕨形態特徵

掌葉鐵線蕨
掌葉鐵線蕨(8張)
植株高40-60釐米。根狀莖直立或橫卧,被褐棕色闊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或近生;柄長20-40釐米,栗色或棕色,基部粗可達3.5毫米,被和根莖有相同的鱗片,向上光滑,有光澤;葉片闊扇形,長可達30釐米,寬可達40釐米,從葉柄的頂部二叉成左右兩個彎弓形的分枝,再從每個分枝的上側生出4-6片一回羽狀的線狀披針形羽片,各回羽片相距1-2釐米,中央羽片最長,可達28釐米,側生羽片向外略縮短,寬2.5-3.5釐米,奇數一回羽狀;小羽片20-30對,互生,斜展,具短柄(長1-2.5釐米),相距,5-10毫米,彼此接近。中部對開式的小羽片較大,長可達2釐米,寬約6毫米,長三角形,先端圓鈍,基部為不對稱的楔形,內緣及下緣直而全緣,先端波狀或具鈍齒,上緣深裂達1/2;裂片方形,彼此密接,全緣而中央凹陷或具波狀圓齒;基部小羽片略小,扇形或半圓,有較長的柄;頂部小羽片與中部小羽片同形而漸變小;頂生小羽片扇形,中部深裂,兩側淺裂,與其下的側生羽片同大或稍大;各側生羽片上的小羽片與中央羽片上的同形。葉脈多回二歧分叉,直達邊緣,兩面均明顯。葉幹後草質,草綠色,下面帶灰白色,兩面均無毛;葉軸、各回羽軸和小羽片均為慄紅色,有光澤,光滑。孢子囊羣每小羽片4-6枚,橫生於裂片先端的淺缺刻內;囊羣蓋長圓形或腎形,淡灰綠色或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具明顯的細顆粒狀紋飾,處理後常保存。 [2]  孢子黃色,四面體形,輻射對稱。光鏡下見其外壁具細顆粒狀紋飾,掃描電鏡下此紋飾乃為大小不等的片狀扁平突起,重疊成片。三裂縫,縫長几達孢子的赤道線。孢子極面觀為鈍三角形,三角成為三突,向極面突出。赤道面觀為半圓形。孢子大小為(24.49-35.69)28.93×42.47(38-24-48.43)微米,孢子內含黃色油滴,分散各處。 [3]  [9] 

掌葉鐵線蕨產地生境

廣佈於喜馬拉雅亞南部、朝鮮、中國、日本及北美洲。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寶清、小興安嶺、尚志、鐵力)、吉林(長白山、臨江、撫松、蛟河、安圖、延吉、敦化、漫江)、遼寧(柚巖、本溪、草河口、凌源)、河北(懷來、小五台)、河南(篙縣)、山西(空山)、陝西(秦嶺)、甘肅(西固、天水、蘭州、榆中、夏河、卓尼)、四川(康定、阿壩、天全、阿塞木、馬爾康、理縣、松潘、小金、黑水、雷波、大相嶺、茂汶)、雲南(維西、貢山、鶴慶、漾濞、德欽、麗江)、西藏(亞東)。生長於海拔350-3500米的林下溝旁。 [2] 
掌葉鐵線蕨 掌葉鐵線蕨

掌葉鐵線蕨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
孢子吸脹後近裂處出現圓形淺色區域。接種後一週孢子自裂縫處開裂,伸出突起,成為初生假根。油滴逐漸消失,葉綠體出現。如在黑暗條件下,孢子不能萌發。孢子萌發時的細胞分裂為向心型(Momose 1942)或Vittaria型(Nayar 1971)即產生初生假根所形成的橫壁與赤道而平行,原葉體原始細胞仍留於孢子壁內,此細胞再行分裂,產生的橫壁與赤道面垂直,但此二橫壁不相遇。初生假根無色,僅個別的含有退化的葉綠體。有時初生假根立即產生叉狀分枝。孢子壁三裂片不分離,宿存在原葉體原始細胞之外,個別情況頂在絲狀體前端。 [3] 
  • 絲狀體
原葉休原始細胞分裂為二,前端的細胞繼續橫裂,一般成為2-5個單列細胞長的絲狀體,有的可達7個細胞,此時前面的一個細胞先行縱裂,再橫裂,形成田字形4個細胞。有時絲狀體僅2個細胞時,前面的細胞即行縱裂,再進行橫裂,就形成雙列或多列的絲狀體。在接種密集的條件下,絲狀體細胞細長。絲狀體都無明顯的頂端細胞,它們最前面的細胞都能分裂,結果成為前端校寬的掌形片狀體。 [3] 
  • 片狀體
片狀體前端達4-6個細胞時,出現楔形的頂端細胞,經它左右交替的斜向分裂,片狀體向兩側擴展,成為扇形,以分生組織代替頂端細胞。 [3] 
  • 成熟的原葉體
扇形片狀體前端中央或一側出現4個排列整齊的細胞表面觀為牢的長方形,成為原葉體的分生組織。此類細胞向左右兩側縱裂,其子細胞再行橫裂,則發育為對稱或暫不對稱的心臟形原葉體,此發育為鐵線蕨型Adiantumtypc(Nayar 1971)。 [3] 
原葉體綠色,較薄,邊繯一層細胞厚,約50-65微米,原葉體長度大於寬度,長倒卵形,3毫米×2.6毫米。或倒寬卵形,5.5毫米×7毫米,後端急尖為尾狀。兩翼斜向上升,內側稍叉開,外側邊緣略呈波狀,無毛狀保。邊緣細胞長方形或方形。翼細胞多角形,其體積趨向原葉體中部逐漸增大,細胞之間無厚角狀加厚。幼細胞內葉綠體近多角形,老細胞內呈亞鈴形,中間隘入,大小為5.5微米×3.5微米,葉綠體內均具杵狀或顆粒狀結構。 [3] 
  • 假根
幼時無色,老時其頂端常呈紅褐色,直徑約8-10微米,有時局部膨大為球狀;直徑達35.48微米,並在此處產生分枝,假根頂端叉狀分枝現象十分普遍。假根長約1.2-2毫米。最長達3.7毫米。 [3] 
  • 中脈
卵形或長倒卵形,5-6層細胞厚,厚約0.2毫米如。,隨生長而擴展。 [3] 
  • 營養分裂
片狀體生長不正常時或原葉體衰老部分,在它們的表面和邊緣的細胞產生乳頭狀突起並進行分裂,成為絲狀體和片狀體,最後形成心臟形幼原葉體。它們的發育過程與孢子萌發後細胞分裂的情況相似,在其各階段都可能產生精子器,並釋放精子。 [3] 
  • 性器官
自接種後7-11周出現性器官,精子器發生在不規則的片狀體或帶形幼原葉體的表面和邊緣,可達數百個。頸卵器都產生在大形心臟形原葉體的腹面,中脈範圍內。從未發現雄同株的現象。 [3] 
精子器長圓狀球形,有時具柄,高50.64-65.88微米;苴徑50.68-55.64微米,8細胞組成,基部為環細胞,頂端為蓋細胞,居中為精原細胞,其底部的細胞壁向下突出,成為漏斗狀,。蓋細胞不分裂。精子細胞成熟時,蓋細胞中央被穿梭,或從蓋細胞一側裂縫處逸出。精子器含精子約30-31個,約於15分鐘後放完,精子細胞直徑12.67微米。精子片狀,伸長時長約30微米,中部寬約3.1微米,厚約1微米,尾部膨大寬約11微米,具顆粒狀或泡沫狀結構,前端較窄子螺旋狀彎曲,運動時旋轉前進。中部以上着生鞭毛約30-49條,鞭毛長17.2微米。 [3] 
頸卵器較大,都發生在原葉體腹面中脈的範圍內。最初產生的頸卵器在生長點的下方,成對出現,隨原葉體的生長,4、5個頸卵器同時產生,老的向下推移,幼的不斷髮生,可多至25-40個。頸部5、6層細胞高,稍向後傾斜,高約101.36-131.57微米,頸細胞較大,寬約32.93微米,高約20.27微米,頂端蓋細胞短腎狀三角形,成熟時頸部前端開裂,受精後,頸卵器內部變為褐色。 [3] 

掌葉鐵線蕨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通淋利水,止痛止崩,治小便不利、淋症、牙痛、月經過多;還能清肺止咳,治肺熱咳嗽 [4] 

掌葉鐵線蕨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