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掌葉大黃

鎖定
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是蓼科大黃屬植物。根莖粗札;葉先端窄漸尖或窄尖,基部近心形,圓錐花序,分枝聚攏,密被粗毛;果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兩端均凹下,縱脈近翅緣;種子寬卵形,褐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 [7]  因葉掌狀分裂達葉片之半,花較小,故名掌葉大黃。 [8] 
掌葉大黃原產於中國甘肅、四川、青海、雲南、西藏等地。 [9]  掌葉大黃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温,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土適宜種植。 [10]  掌葉大黃主要繁殖方式是幼苗移栽繁殖和分株繁殖。 [11] 
據《本草綱目》記載,掌葉大黃具有瀉下,促進胰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抗肝損傷等功效。 [12]  掌葉大黃莖可以作成甜品、果醬或西式餡餅的餡料。 [13] 
中文名
掌葉大黃
拉丁學名
Rheum palmatum L. [6] 
別    名
葵葉大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蓼科
大黃屬
掌葉大黃
分佈區域
甘肅、四川、青海、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等省區。

掌葉大黃植物學史

因葉掌狀分裂達葉片之半,花較小,故名掌葉大黃。 [8] 

掌葉大黃形態特徵

掌葉大黃,蓼科大黃屬的高大粗壯草木植物。高1.5-2米,根及根狀莖粗壯木質。莖直立中空,葉片長寬近相等,長達40-60釐米,有時長稍大於寬,頂端窄漸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狀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為近羽狀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脈多為5條,葉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狀毛,下面及邊緣密被短毛;葉柄粗壯,圓柱狀,與葉片近等長,密被鏽乳突狀毛;莖生葉向上漸小,柄亦漸短;托葉鞘大,長達15釐米,內面光滑,外表粗糙。大型圓錐花序,分枝較聚攏,密被粗糙短毛;花小, 通常為紫紅色,有時黃白色;花梗長2-2.5毫米,關節位於中部以下;花被片6, 外輪3片較窄小,內輪3片較大,寬橢圓形到近圓形,長1-1.5毫米;雄蕊9, 不外露;花盤薄,與花絲基部粘連;子房菱狀寬卵形,花柱略反曲,柱頭頭狀。果實長圓狀橢圓形到長圓形,長8-9毫米,寬7-7.5毫米,兩端均下凹,翅寬約2.5毫米,縱脈靠近翅的邊緣。種子寬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果期果序的分枝直而聚攏。 [1]  [7]  [14] 

掌葉大黃產地生境

掌葉大黃原產於中國甘肅、四川、青海、雲南、西藏等地。生於海拔1500-4400米山坡或山谷濕地。 [1]  [9] 

掌葉大黃生長習性

喜涼爽濕潤、冷涼氣候,耐嚴寒,忌高温。一般種植在海拔1400米以上山區,無霜期120-150天。地下部能安全越冬,5℃時即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温度15-22℃。根系入土較深,宜在疏鬆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土中種植。黏性大、低窪積水地種植易爛根。 [2]  [10] 

掌葉大黃育植技術

掌葉大黃主要繁殖方式是幼苗移栽繁殖和分株繁殖。 [11] 

掌葉大黃選地整地

選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地。大黃不宜連作,宜與豆類、蔬菜、馬鈴薯等輪作,也可以黨蔘、黃連等為前作。春播地在播種前一年冬深耕30釐米,每公頃施廄肥45000千克以上,然後作寬為130-150釐米的畦。 [2] 

掌葉大黃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根莖上形成的子芽繁殖。
育苗移栽 春秋兩季育苗均可。秋播用當年採下的種子,於8-9月播種,翌年7-8月移栽定植。春播在土壤解凍後進行,一般要作種子催芽處理。具體方法是:將種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泡6-8小時,取出用濕布包上,每天翻動1-2次,當1%-2%的種子萌發時即可播種。條播、撒播均可。條播橫畦開深3釐米的播種溝,行距10-15釐米,播幅6-10釐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每隔1-2釐米有1粒),覆土以蓋住種子為度。畦面蓋草防暴曬保濕潤。也可將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每隔2-3釐米有1粒),播後蓋草木灰或土,以看不見種子為度。條播每公頃用種子60-75千克,撒播75-105千克。如氣候適宜,播後20天左右即可出苗。苗齊後揭去蓋草並隨時撥草澆水,間去密集弱苗。適時追施清淡糞水1-2次,促進幼苗生長。一般每公頃可育苗105-150萬株,能定植35-50公頃。春播於翌年3-4月移栽,秋播於翌年9-10月移栽。移栽時應選用根莖直徑在1.5釐米以上健壯幼苗(不夠粗的繼續留在苗牀內培育),剪去側根和主根的細長部分。然後在整好的地裏按行株距70釐米×50釐米開約30釐米深的穴,施入底肥,每穴栽苗1株。春栽蓋土宜淺,也可使幼苗露出土面;秋栽蓋土宜深,應高出芽生長點5-7釐米,防止冬凍。覆土後,穴內的土面要低於畦面9-12釐米,以利培土和追肥管理。第一年因苗小,株行距較大,也可間種些蔬菜。
子芽繁殖 在收穫3年以上的植株時,選健壯無病蟲害、帶芽的根莖,將根莖縱切3-5塊,切口處粘土草木灰,每穴放一塊根莖,芽眼向上,覆土6-7釐米,踩實。子芽繁殖的植株生長較快,一般第二年即能開花,第三年即可收穫。
露地直播 適宜於大面積生產。春秋兩季均可進行。穴播時行距70-80釐米,穴距50-70釐米,穴深3釐米左右,每穴播催芽種子5-6粒,每公頃用種子7.5-15千克,條播時行距70釐米,每公頃用種子22.5-30千克。 [2] 

掌葉大黃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 一般栽後當年(秋栽的第二年)苗小而株行距大,雜草容易滋生,要每隔1-2個月除草1次。第二年(秋栽的第三年)待苗返青後第一次中耕鬆土,隔2-3個月再進行1次。第三年只在春季進行1次,以後隨植株高大封壟,不再中耕除草。
追肥培土 大黃喜肥,除施足基肥外,每年結合中耕除草都應追肥。春夏季宜施糞水或餅肥,秋季追施土雜肥或火土灰防凍,每公頃加施過磷酸鈣225千克、氯化鉀112.5千克。大黃根莖在膨大伸長時會露出地面,因此,在每次中耕除草、追肥的時候,均應培土於植株根部,漸成丘堆,以利根莖生長或安全越冬。
摘取花莖 大黃栽培後第3-4年夏、秋間,從根莖部會抽出花莖。為保證地下充足的養分,除留種地外,均應及早摘去花莖,並用土蓋住根頭部分和踩實,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後腐爛。 [2] 

掌葉大黃主要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掌葉大黃具有瀉下,促進胰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抗肝損傷等功效。 [12] 

掌葉大黃藥用價值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性寒。瀉下導滯,瀉火涼血,行瘀破積,清熱解毒。
蒙藥味苦、酸,性涼、糙、稀、動、輕。清熱,解毒,消食,緩瀉,斂瘡。
主治疾病
中藥治腸胃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下痢,黃疸,水腫,牙痛,血熱吐衄,目赤咽痛,血瘀經閉,症瘕積聚,跌打損傷,腸癰腹痛,癰瘡腫毒,燙火傷。
蒙藥治“協日”熱,毒熱,腑熱,消化不良,便秘,經閉,胎衣不下,外傷,瘡瘍癰癤。
用量用法
中藥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入湯劑不宜久煎。蒙藥多配方用。
中藥胃氣虛弱,腸胃無積滯,孕婦及月經期均應慎用。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
民族用藥
藏藥 君木扎:根及根莖用於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裏急後重,濕熱黃疸,血瘀經閉,癰腫疔毒《藏標》。君扎:根及根莖治“赤巴”病,培根瀉痢,腑熱,膽熱,便秘,腹痛,水腫病,脘腹脹滿,“黃水”病,閉經,胎衣不下;莖和葉治“培根”寒症《藏本草》。君姆札:根及根莖治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熱性病症,瘟疫,高燒,實熱便秘,腹痛等病症《中國藏藥》。君木扎:果及根治發燒,便秘《青藏藥鑑》。 [3] 
蒙藥 同藥用大黃《蒙藥》。
苗藥 掌葉大黃:根及根莖治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急性闌尾炎,不完全性腸梗阻,血淤經閉,癰癤疔瘡,化膿性皮膚病,燒,燙傷《湘藍考》。 [3] 
化學成分
根及根莖含總蒽醌量2.034%-2.984%,其中游離蒽醌含量為0.037%-1.155%,結合蒽醌含量為1.829%-1.997%。遊離蒽醌有:大黃酸(rhe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結合蒽醌有:大黃素甲醚-8-葡萄糖甙(physcion-8-O-glucoside),蘆薈大黃素-8-葡萄糖甙(aloe-emodin-8-O-glucoside),大黃酚-1-葡萄糖甙(chrysophanol-1-O-glucoside),大黃酚-8-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glucoside),大黃素-l-葡萄糖甙(emodin-l-O-glucoside),大黃素-8-葡萄糖甙(emodin-8-O-glucoside)、大黃酸-8-葡萄糖甙(rhein-8-O-glucosi-de),大黃酸雙葡萄糖甙(rheinoside)A、B、C、D等。還含雙蒽酮類成分:掌葉大黃二蒽酮(palmidin)A、B、C,番瀉甙元(sen-nidin)A、B、C,大黃二蒽酮(reidin)A、B、C,番瀉甙(sennoside)A、B、C、D等。又含二苯乙烯甙類成分:3,4′,5-三羥基芪-4′-O-β-D-葡萄糖甙(3,4’,5-TCMLIBihydroxy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食用大黃甙(rhaponticin),4’-O-甲基雲杉新甙(4’-O-methylpiceid)等。還含苯丁酮類成分:4-(4’-羥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甙〔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又含樹脂以及右旋兒茶精(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葡萄糖沒食子鞣甙(glucogallin)等。 [4] 
藥理作用
有瀉下作用,產生該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蒽醌甙及雙蒽醌甙。現認為大黃口服後,結合型的蒽醌衍生物在腸內逐漸分解產生蒽醌甙及雙蒽醌甙,刺激腸黏膜,並抑制鈉離子從腸腔轉運至細胞,使大腸內水分增加,蠕動亢進而致瀉。但大黃中含有相當量的鞣質,有收斂作用,故致瀉後常可產生繼發性便秘。
大黃對多種細菌、某些皮膚真菌及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機制主要是抑制菌體糖及糖代謝中間產物的氧化、脱氫和脱氨,並能抑制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大黃有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可促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有利膽排石和增進消化的作用。大黃酊劑、浸劑經家兔試驗有降壓作用,其中以酊劑效果最好。大黃有降低血清高膽固醇的作用。並有輕度利尿作用。
藥材鑑別
本品根橫切面:根木栓層及皮層大多已除去,偶有殘留。韌皮部篩管羣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密,寬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導管非木化,常1至數個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並含多數澱粉粒。根莖髓部寬廣,其中常見黏液腔,內有紅棕色物;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位於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於形成層內方,射線呈星狀射出。粉末淡黃棕色。草酸鈣簇晶多,稜角大多短鈍,也有的較長尖。澱粉粒單粒呈圓球形、長圓形或類方形,直徑5-32微米,臍點大多呈星狀,也有點狀、三叉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5(或7)分粒組成。網紋導管較多見,並有具緣紋孔導管及細小螺紋導管,有的具緣紋孔橫向延長成網狀;導管直徑11-140微米,非木化。
取本品粉末少量,進行微量昇華,可見菱狀針晶或羽狀結晶。
取本品粉末0.1克,加水50毫升,置水浴上加熱30分鐘,濾過。濾液中加鹽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毫升,除去乙醚層,水層加鹽酸5毫升,置水浴中加熱30分鐘,冷後,再用乙醚20毫升提取,分取乙醚層,加碳酸氫鈉試液10毫升,振搖,水層顯紅色。
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點於濾紙上,再滴加稀乙醇擴散後,呈黃色至淡棕色環,置紫外光燈下觀察,呈棕色至棕紅色熒光,不得顯亮藍紫色熒光。

掌葉大黃食用價值

掌葉大黃莖可以作成甜品、果醬或西式餡餅的餡料。 [13] 
參考資料
  • 1.    掌葉大黃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亢青選;新編65種中藥材栽培技術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1月1日
  • 3.    賈敏如;李星煒;中國民族藥志要[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5.    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0]
  • 6.    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7]
  • 7.    掌葉大黃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6]
  • 8.    李典友編著,常見中草藥高效種植與採收加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3,第24-25
  • 9.    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6]
  • 10.    張永清著,藥用植物栽培學 供中藥資源與開發及相關專業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02,第229頁
  • 11.    張永清著,藥用植物栽培學 供中藥資源與開發及相關專業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02,第230頁
  • 12.    李岡榮編著. 《本草綱目》中藥養生速查全書[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09.——110
  • 13.    賀忠羣主編,甘孜州野生蔬菜資源及其利用,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2,第108頁
  • 14.    掌葉大黃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