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

鎖定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
作品名稱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
出    處
《全唐文》
作    者
李德裕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描繪事物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是唐朝時期的一份外交文書,用於授予張仲武擔任招撫回鶻使的職務。回鶻是指中亞地區的一些遊牧民族,與唐朝有着長期的交往和貿易往來。該制書中記載了招撫回鶻的任務和要求,以及對張仲武的獎勵和賞罰。其中提到:“弘揚中華文化,使回鶻將士感受到大唐的威儀;幫助回鶻發展經濟,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打擊邊境盜匪,保障邊疆安全。”這份制書反映了唐朝時期對外交的重視和對邊境地區的治理和開發的關注。同時也反映了唐朝政府對回鶻這樣的遊牧民族的包容和尊重。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作品原文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
門下:古人云:“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舉得於外,則福生於內。朕每念戎事,務安生靈,既獲遠圖,宜恢長算。回鶻可汗寄託塞上,未歸虜庭,近者遣使薊門,懇陳誠款。宋人病告於子反,朝鮮心附於樓船,翳我信臣,實得要領。幽州盧龍軍節度副使知節度事觀察處寘押奚、契丹兩蕃經略盧龍軍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蘭陵郡王食邑三千户張仲武,風雲感契,鳧藻協誠,自升將壇,首剪狂寇,戈鋋亟聞於彗掃,牛馬殆至於谷量。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遽奏封章,願申告諭,彼既率服,寧忘懷柔。況虜騎往來,疾於風電,沙場敻邈,介以山川,臨敵應機,固難統一。昔衞霍之襲葷狁,異道而行,辛趙之擊羌,兩從其志,成予廟勝之策,在舉髦傑之臣。俾爾鷹揚,挫其狼顧,將復蠻夷之叛,固在七擒,勉思將帥之風,無忘五利。崇以夏官之秩,委其統制之權,當竭一心,敬茲休命。可檢校兵部尚書兼充東面招撫回鶻使,其當道行營兵馬使及奚、契丹、室韋等,並自指揮,餘如故。主者施行。 [1]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職。又先後出任劍南、西川、淮南等地節度使。後遭李宗閔、牛僧孺集團打擊,被貶崖州,卒於崖州司户參軍任所。工詩文、書法,貶黜嶺南時詩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948頁
  • 2.    本書編委會編,唐詩觀止 中,學林出版社,2015.08,第1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