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掃眉才子

鎖定
掃眉才子,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 [1] 
這則成語形容通曉文學、有才氣的女子。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賓語,含褒義。 [1]  [3] 
中文名
掃眉才子
拼    音
sǎo méi cái zǐ
近義詞
巾幗英雄詠絮之才
注    音
ㄙㄠˇ ㄇㄟˊ ㄘㄞˊ ㄗˇ
出    處
《寄蜀中薛濤校書》
語法功能
作賓語

掃眉才子成語出處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 [1] 
後人把這首詩中的“掃眉才子”剪裁出來作為一則成語。 [1] 

掃眉才子成語故事

掃眉才子是王建誇讚薛濤這個才女的。薛濤,字洪度,唐朝長安人,姿容美豔,聰明伶例,八歲時就能吟詩作文,洞曉音律,多才多藝、傾動一時。她八歲時的一個夏日,父親薛鄖帶着她在家院中乘涼,父親見梧桐樹高大茂盛,隨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聳入雲幹中。”尚未構思出下面的詩句,身邊的小薛濤就脱口而出:“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後來薛鄖因看不慣官場潛規則,直言敢説而得罪當朝權貴,被貶四川,幾年後竟一病不起。薛濤尚未成年,父死家貧,遂入樂籍。
薛濤十八歲時,與當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韋皋有一段交往。韋皋發現薛濤的才學非同一般之後,曾擬奏請朝延投以秘名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以其出眾的才華和美貌,與當時著名詩人元、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交往;與劉採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オ女。
薛濤跟大詩人元稹還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感情糾葛。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朝洛陽人。九歲能文,十為明經及第,二十四歲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八歲舉制科對策第一,官拜左拾遺。三十一歲升任監察御史,當年按察兩川時,在成都認識了當時在詩壇享有盛名的女才子薛濤。元稹對薛濤的才學早有耳聞直十分仰慕,只恨無緣相識。當時已經四十ニ歲的薛濤,成熟且有魅力,オ情俱備,年老色未衰,吸引了亡妻的元稹。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共同威詩哈詞,好不愜意,元稹並未在意薛濤比自己大十一歲的年齡差距,深深地愛上她。而薛濤也早已對迎來送往的詩妓生涯頗感厭倦,見到元稹,也有託身相許之意。她還作過一首詩《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此詩表達了她追求真摯愛情願與元稹雙宿雙飛的願望。然而,數月後元稹因公事離蜀返京,臨走之時,兩人依依惜別,薛濤為此作《贈遠》詩以抒懷:“知君未轉秦關騎,日照千門掩袖啼。閨閣不知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元稹答應薛濤了卻公事之後,會再來成都與她團聚。但世事難測,實際情形並沒有像約定的那樣。元稹後來仕途坎坷,官無定所,在後來頻繁的調動之中,原本比薛濤年輕的元稹,自然不能堅守情,加之唐代官吏與妓女交往並無禁令,元稹移情別戀,也就在所難免。後來,元稹與薛濤再無相見,一段纏綿繾綣的情感故事最終以悲劇而收場。 [2]  [4] 

掃眉才子成語寓意

“掃眉才子”是説薛濤的才情為眾多才女所不及,誇讚薛濤才情姿貌萃美一身。從王建的詩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才女是非常推崇的,女人有才顯得更美。這似乎跟人們平時經常聽到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相牴牾。實際上,“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觀點的產生是明代以後的事。 [2] 

掃眉才子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掃眉才子”用於形容有文才的女子。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賓語,用於女性,含褒義。 [1]  [3] 
運用示例
明·程嘉燧閶門訪舊作》:“悵望吳閶百里餘,故園兄弟日應疏。多年華鬢絲相似,三月春愁水不如。歌扇舊分桃葉渡,釣船今傍藕花居。掃眉才子何由見,一訊橋邊女校書。” [5] 
清·餘懷《板橋雜記·軼事》:“掃眉才子,慧業文人,時節因緣,不得不為‘延津之合’矣。” [6] 
清·王鴻《柳絮泉》:“掃眉才子筆玲瓏,蓑笠尋詩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風蝶笑東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