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捌,漢語一級字 [5]  ,讀作捌(bā),古代的意思是一種聚攏穀物的沒有齒的。通常用於記賬時作的大寫,如:捌仟元整。用作動詞時,可以做扒開解釋。
中文名
拼    音
[1] 
部    首
倉    頡
QRSN
鄭    碼
DJYK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數
10
五筆86
RKLJ
五筆98
RKEJ
四角號碼
52000
Unicode
CJK統一漢字:U+634C
筆順編號
1212515322
小寫形式
注    音
ㄅㄚ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用手分開
flick off;push aside
故解捽者不在於捌格。——《淮南子·説林》
捌格(分解)
數詞
“八”字的大寫
eight
-
-
(參考資料: [1]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1]

方言彙集

客家話:[梅州腔] bat7 [台灣四縣腔] bat7 [客語拼音字彙] bad5 [海陸豐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寶安腔]
bat7
贛語:bæ5。例句:捌得指甲;捌開腳來;開椏捌崽;捌高筍(去除高筍葉)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𠀤布拔切,音八。破也,分也。
擊也。《淮南子·説林訓》解捽者不在於捌格,在於批伔。 《集韻》同扒。
官文書紀數,借為八字。《正字通秦法,凡數目字文單者,取茂密字易之。一作壹,二作貳是也。◎按秦諸𥓓惟一二三改易,四以下仍用本文,徐氏始收附捌字,今則一至十字𠀤改,非秦之舊也。
《集韻》必結切。與㧙同。捩也。
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與扒同。亦剖分也。
皮列切。讀若離別之別。義同。
唐韻》百轄切。《説文》《方言》雲:無齒杷。從手別聲。《急就篇》捌杷。《師古注》無齒為捌,有齒為杷。皆所以推引聚禾穀也。
博拔切,音八。同朳。〇按集韻從木作㭭。別見木部。
考證:〔《淮南子·説林訓》解梓者不在於捌格。〕 謹照原文梓改捽。 [2]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捌
方言云:無齒杷。從手別聲。百轄切

説文解字注

(八)別也。此以雙聲㬪韻説其義。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博拔切。古音在十一部。 [3] 

音韻彙集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preːd
-
praːd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博拔
鎋開
入聲
二等
開口
入十五鎋
pat
pæt
pɛt
pæt
pɣɛt
pɯæt
pəɨt
ba
pret
paet
上同
百鎋
黠開
入聲
二等
開口
入十四黠
păt
pat
pat
pɐt
pɣat
pɯat
paɨt
ba
prat
peat
方言云無齒杷百鎋切二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修正)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修正)
音譯(其他形式)
擬音
聲調
註解
-
-
ba
-
-
pa
入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寧繼福
註解
家麻開
家麻
入聲作上聲
開口呼
pa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布拔
四轄
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陰入
同上(數名)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