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按部就班

(漢語成語)

鎖定
按部就班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晉·陸機文賦》。 [1] 
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定語。 [1] 
中文名
按部就班
拼    音
àn bù jiù bān
近義詞
循序漸進墨守成規 [1] 
反義詞
勇往直前聞風而動 [1] 
注    音
ㄢˋ ㄅㄨˋ ㄐㄧㄨˋ ㄅㄢ
出    處
《文賦》 [1] 
用    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 [1] 

按部就班成語出處

晉·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按部就班”。 [1] 

按部就班成語典故

陸機出身名門,是三國時期吳國丞相陸遜的孫子。他擅長寫作,是西晉的作家,他深知創作的甘苦,為此創作了《文賦》,目的就在於“淪作文之利害所由”。陸機根據自己的創作實踐,並總結前人的經驗,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較系統地論述了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他對於文學創作構思過程中的想象問題和感性問題的論述尤為精闢。 [2] 
他認為構思的階段便要考慮結構、佈局、剪裁、修辭等表現手段。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2] 
第一,“選義按部,考辭就班”。一方面要注意權衡去留,做到辭意雙美;另一方面要“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同時還要防止意興偏枯,唱而靡應;妍蚩相匹,應而不和;情寡詞浮,和而不悲;絕曲高聲,悲而不雅;古調質詞,雅而不豔等毛病。 [2] 
第二,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作者雖強調辭藻,但仍認為內容是主要的。他説:“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他認為輕視內容而僅追求形式,則成了“徒尋虛而逐微”,結果必然是“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 [2] 
第三,要在眾多的形象中去進行選擇和概括;有時要先樹要領,有時要後點主題;有時從晦到明,逐步闡述,有時又求易得難,須要層層深入;有時文章枝節雖具而根本未安,有時文章的根本已立而枝節未妥;有時感到招來即得,有時又感到煞費經營。總之,必須“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以期達到“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2] 

按部就班成語寓意

寫文章時結構安排得當,選詞、選句合乎規範。做事也一樣,要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順序。然而現在有時按老規矩辦事,卻又缺乏闖勁。 [3] 
為人處世都要平穩,待人接物都應該以誠相待,處處從大局着眼,以社會利益為已任,辦事認真負責,講究方式和方法,以求得成效。“按部就班”既要求穩重處事又有別於拖沓,在穩中求速便可達到這種要求。 [3] 

按部就班成語運用

按部就班成文用法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按照老規矩辦事。 [1] 

按部就班成語示例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敍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5]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九回》:“我一發勞動小相公大筆,寫個書名籤兒,按部就班,以便觀書者指名以求,售書者認籤而給。” [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圖利。” [1] 
鄭振鐸《黃公俊之最後》:“但黃公俊的祖父,他開始讀了書,象一般讀書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將八股型的才學,‘貨與帝王家’。” [1] 

按部就班成語辨析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步”與“部”同音,“按部就班”又確有辦事要按照一定步驟的意思,其中的“部”就易被誤寫作“步”。 [4] 
參考資料
  • 1.    按部就班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7]
  • 2.    李瀚之編著.成語故事 你應該讀的中專國曆史經典故事 新世紀普及版[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4.11:5
  • 3.    李子丹著.成語詩歌全集 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7.08:5
  • 4.    趙增秀編著.常見易錯字詞辨析[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01:3
  • 5.    田衝,趙羽等主編.中華成語全功能詞典[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