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指揮官

(奧利弗·斯通執導的紀錄片)

鎖定
《指揮官》是由奧利弗·斯通執導的紀錄片,菲德爾·卡斯特羅、奧利弗·斯通主演,該片於2003年6月6日上映,是卡斯特羅的第一部紀錄片。
中文名
指揮官
外文名
Comandante
類    型
紀錄片
導    演
奧利弗·斯通
編    劇
奧利弗·斯通
製片地區
美國/西班牙
片    長
99 分鐘
上映時間
2003年6月6日
對白語言
英語,西班牙語

指揮官劇情簡介

一個世界著名領導人連續三天接受詳細的訪問,而訪問者是一個政治上不受歡迎的電影導演,這樣的事情是罕見的。這就是奧立弗·斯通關於菲德爾·卡斯特羅的紀錄片《指揮官》。

指揮官幕後製作

奧利弗.斯通隻身前往離美國最近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首都哈瓦那,在那裏他見到了自己的知音——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兩個在不同方面反對美國政府的世界名人進行了整整三天的促膝長談,而這整整三天的訪談也被奧利弗-斯通製作成為紀錄片,為每一個觀眾還原了一個生活中最真實的卡斯特羅。
主創介紹
菲德爾·卡斯特羅 菲德爾·卡斯特羅
菲德爾·卡斯特羅:古巴和中國是現在僅存的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古巴獨特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古巴領導人永遠都得站在對抗美國的最前沿。
哈瓦那大學法律系畢業的菲德爾·卡斯特羅,自1947年加入古巴人民黨之後就一直是古巴革命的風雲人物,1959年卡斯特羅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和總司令之後,他和他的大鬍子就成為了整個古巴革命戰爭的標誌。
和所有國家的領導人一樣,卡斯特羅十分重視利用各種工具對自己、對古巴進行宣傳,當導演奧利弗·斯通找到他的時候,兩個堅定的反美主義者一拍即合:卡斯特羅通過奧利弗·斯通向世界宣傳了古巴和自己,奧利弗·斯通也在卡斯特羅身上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寄託。
幕後花絮
《指揮官》 《指揮官》
在《刺殺肯尼迪》和《尼克松傳》獲得褒貶不一的評論之後,奧利弗·斯通對政治人物的探索一直苦於沒有對象,直到他遇見菲德爾·卡斯特羅。作為美國最出名的獨立電影導演,奧利弗·斯通從沒讓美國政府在電影裏輕鬆過活,而菲德爾·卡斯特羅就是現實版的奧利弗·斯通,他領導下的古巴一直都是美國政府的心腹大患。也許正是由於這樣的共同點,奧利弗·斯通菲德爾·卡斯特羅走到了一起。《指揮官》是奧利弗·斯通為卡斯特羅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卡斯特羅也為此接受了連續三天的超級訪問,在本片之後誕生的還有一部電影版的《尋找卡斯特羅》。這兩部電影都是這次訪問的直接產物,紀錄片《指揮官》應該是對卡斯特羅生活最真實的再現,但不能保證的是,在剪輯過程中,是否經過了奧利弗·斯通的個人改裝。
影片簡評
這是卡斯特羅的第一部紀錄片,也是得到允許的第一次採訪,記者是不被政治人物所喜歡的傢伙,所以提出的問題平凡但又尖鋭。
原以為卡斯特羅是一個咄咄逼人、充滿鋭性傢伙,沒想到鏡頭裏的他也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老年人。對於記者提出的問題,沉着、冷靜,幾乎看不出心理上的變化,到底是經歷不同尋常的人,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片子在記錄採訪的同時還播放了老人平時以及過去的豐功偉績,和現在的形象有很大的對比,不過還是依稀可以看出與眾不同的地方,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吧。
經歷越戰,師從馬丁斯科塞斯,這些因素都會對奧利弗斯通的作品有影響,比如他電影中的偏好批判和對政治的敏感就是一種體現。這幾天美國大選還在進行,以即將解任的布什總統為題材的奧利弗斯通的新作《小布什》就上映了。儘管沒機會看到,但是深感這樣的題材關鍵不是應景趕個時效,而是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幾年前奧利弗斯通的一部拍攝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的紀錄片《指揮官》也是這樣的題材。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採訪一個人物,製作成一部標準時長的電影,其實是一個挺苛刻的條件,《指揮官》的拍攝就是這樣的苛刻特殊。不過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奧利弗斯通做得不錯,而他的拍攝班底更是出色。從拍攝角度這部紀錄片是介入式的,有很強的個人角度,但也做到了客觀,互相尊重。這樣的拍攝其實更多的是對攝影的考驗,三台攝影機可以從拍攝中互相看到,其中兩台專業DV,一台專業標清攝影機。那台專業肩扛的攝影機是第一攝影應該是一個保險,把拍攝的全過程記錄下來,而影片的最後的效果中大量用的是其中一個DV的素材,手提的感覺很強,特寫很生動,感覺第二攝影的能力是最強的,也感覺他對新的環境很興奮,並且立即轉化成了手中掌控的影像。影片的剪輯節奏很快,聲音和圖像是分別剪輯的,有一些不對稱感。聲音相對連續自然,畫面的急推虛化和跳接非常多,並且用海量的資料素材作為採訪的補充,最後呈現的效果是信息量超大,節奏感很強,可能一不留神這個信息就過去了。這樣的效果好聽好看,但是剪輯的工作量也不小。記得幾年前在有機會看到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名字忘了,內容是講中國青年跳街舞,剪輯風格也和這部片子挺像的,看着非常舒服,剪輯師的功力深厚啊。從內容上講《指揮官》除了一些紀實段落外,大多數是卡斯特羅對自己一生經歷的回顧和總結,包括自己的童年,古巴革命,切格瓦拉,赫魯曉夫,尼克松,肯尼迪,古巴導彈事件,人生觀,哲學觀等等。而採訪的時間又是發生911以後,世界格局正經歷着變化,那麼隨着現在卡斯特路身體越來越差,幾乎不可能再像這樣採訪,這個片子體現出來的價值就越來越珍貴了。總之一流的紀錄片攝影+一流的剪輯師+ 採訪人出色的前前準備+極為難得的採訪機會成就了這樣一部特別的《指揮官》。

指揮官演職員表

指揮官演員表

指揮官職員表

製作人 Nancy Abraham、José Ibáñez、Vincent Joliet、Alvaro Longaria、Sheila Nevins、Jaume Roures、奧利弗·斯通、Fernando Sulichin、Robert S. Wilson
導演 奧利弗·斯通
編劇 奧利弗·斯通
(參考資料 [1] 

指揮官製作發行

指揮官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製作地區
Media Produccion
西班牙
Pentagrama Films S.L.
西班牙
Morena Films S.L.
西班牙
HBO Documentary
美國

指揮官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
發行地區
Mikado
意大利

指揮官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備註
西班牙
2003年6月6日
-
美國
2003年1月18日
聖丹斯電影節
德國
2003年2月14日
柏林國際電影節
美國
2003年3月21日
芝加哥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法國
2003年5月22日
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
丹麥
2003年8月15日
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
英國
2003年8月16日
愛丁堡電影節
瑞典
2003年9月12日
-
英國
2003年10月3日
-
丹麥
2003年10月3日
-
摩洛哥
2003年10月6日
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
土耳其
2003年10月24日
-
荷蘭
2003年11月22日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挪威
2003年11月28日
-
希臘
2004年1月23日
-
加拿大
2004年3月28日
-
捷克
2004年4月29日
-
匈牙利
2004年5月20日
-
法國
2004年10月11日
圖盧茲電影節
德國
2005年1月13日
-
意大利
2005年4月22日
-
奧地利
2005年8月26日
-
芬蘭
2005年9月21日
電視首播
日本
2007年5月26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