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拐點分解

鎖定
拐點分解的概念
在固相形成過程中,例如從熔體中冷卻,高温的穩定態,在降温過程中可能是不穩態或亞穩態,它們會分離成不同成分和結構的相。這時分相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機制,一種是成核及晶核長大過程,另一種不經過成核。這兩種分相過程差別很大,後一種不經過成核的相分離過程,稱為拐點分解或旋節分解。從熱力學角度看,拐點分解是不穩態向亞穩態或穩定態的轉變,這與結晶過程不同,結晶是由亞穩態向穩定態的轉變。由相分離出現不均勻性的尺寸,大的可用肉眼觀察到,小的可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1] 
在此種方式出溶的早期階段中,在固溶體內並不存在有明顯的兩相界面,且過飽和的組分(例如鉀長石中的Na)在固溶體內的擴散是向着其本身濃度梯度增高的方向進行的,從而在固溶體的不同部位形成了連續遞變而呈波狀起伏的成分差異,即形成了成分調製波。
中文名
拐點分解
外文名
spinodal decomposition
又    稱
旋節分解、增幅分解、亞穩分解
簡    介
藉助成分調製進行固溶體出溶方式
隨着擴散作用的繼續,調製波的振幅將不斷增大,直到後期發生波峯的削方,才出現明顯的兩相界面,並因而形成與基體相截然分開的出溶相葉片。此時在形態上它與通過成核—生長機理形成的出溶葉片已不再有所區別。拐點分解因不需要成核能,所以它在低過飽和度的亞穩狀態下也能進行,但前提是固溶體的化學組成必須落在體系自由能成分圖中自由能曲線上兩個拐點的成分之間,亦即位於由拐點分解線所界定的成分範圍內。拐點分解作用在諸如長石、輝石、閃石等礦物中常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