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薩地體

鎖定
拉薩地體,又名岡底斯地體,南起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北到班公錯-怒江縫合帶。
中文名
拉薩地體
別    名
岡底斯地體
南    起
雅魯藏布江縫合帶
北    到
班公錯-怒江縫合帶
拉薩地體。有人亦稱之為岡底斯地體,南起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北到班公錯-怒江縫合帶。早期也是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不過自二疊紀晚期一開始脱離岡瓦納大陸,成為一個獨立的塊體向古亞洲方向漂移。二疊紀的舌羊齒植物羣已不如喜馬拉雅的典型,且有華夏植物羣的混生,説明它已位於岡瓦納與華夏大陸之間,或者離兩者都不遠,起碼在孢子花粉可以到達的距離內。中生代以來的歷史與喜馬拉雅有明顯的區別,除了沉積物與生物羣的不同外,白堊紀晚期已逐漸開始升出海面,第三紀以來主要為陸相堆積。在喜馬拉雅運動中屬於活動大陸邊緣,南部岡底斯為岩漿火山弧,大規模的岩基廣泛發育,火山噴發自中侏羅紀開始,晚白堊紀至晚第三紀最盛,而且向北時間變晚。岩漿源有加深的趨勢,北部出現白榴石玄武岩和響巖,表明大陸碰撞後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仍在活動,在這裏陸內俯衝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