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

鎖定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Lars Valerian Ahlfors,1907年4月18日—1996年10月11日),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生前是哈佛大學退休教授。 [1]  [3-4]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於1924年進入赫爾辛基大學學習;1928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秋天前往蘇黎世;1930年在圖爾庫的瑞典語大學奧博學院擔任講師,同年進行博士論文答辯;1932年在赫爾辛基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33年被赫爾辛基大學聘為副教授;1935年獲得哈佛大學三年期客座講師的聘任並接受了該職位;1936年在奧斯陸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被授予菲爾茲獎;1938年回到赫爾辛基大學擔任教授;1945年接受蘇黎世大學邀請,加入教職員工團隊;1946年回到哈佛大學任教;195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4年被哈佛大學任命為威廉·卡斯帕·格勞斯坦數學教授;1977年從哈佛大學退休;1996年10月11日在馬薩諸塞州皮茨菲爾德去世,享年89歲。 [1-2]  [4]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複分析、黎曼面和幾何函數論。 [4] 
中文名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
外文名
Lars Valerian Ahlfors
國    籍
美國
芬蘭
出生地
芬蘭赫爾辛基
出生日期
1907年4月18日
逝世日期
1996年10月11日
畢業院校
赫爾辛基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36年獲得菲爾茲獎
195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人物生平

1907年4月18日,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 [1] 
1924年,進入赫爾辛基大學學習,師從國際知名數學家恩斯特·林德勒夫和羅爾夫·內萬林納。
1928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秋天隨羅爾夫·內萬林納前往蘇黎世。 [4] 
1930年,在圖爾庫的瑞典語大學奧博學院擔任講師,同年進行博士論文答辯。
1930年—193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多次訪問巴黎和其他歐洲中心。 [4] 
1932年,在赫爾辛基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33年,被赫爾辛基大學聘為副教授。 [1]  [4] 
1935年,在慕尼黑旅行期間結識康斯坦丁·卡拉西奧多里,受其推薦獲得哈佛大學三年期客座講師的聘任並接受了該職位。 [4] 
1936年,在奧斯陸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被授予菲爾茲獎。
1938年,回到赫爾辛基大學擔任教授。 [4]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安排妻子和兩個孩子撤離芬蘭,在瑞典親戚家避難。
1945年,接受蘇黎世大學邀請,加入教職員工團隊。 [1] 
1946年,回到哈佛大學任教。 [4] 
195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6] 
1964年,被哈佛大學任命為威廉·卡斯帕·格勞斯坦數學教授。 [4] 
1977年,從哈佛大學退休。
1996年10月11日,在馬薩諸塞州皮茨菲爾德去世,享年89歲。 [1]  [4]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主要成就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在複變函數論領域的思想和工作指引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方向。他的重要成就包括:證明了丹喬猜想(Denjoy conjecture);從幾何角度推導出了內瓦林納理論(Nevanlinna theory);對施瓦茲引理(Schwarz lemma)做出了重要推廣;與貝爾林(Beurling)合作發展了極值長度方法(method of extremal length);在黎曼曲面(Riemann surfaces)、擬共形映射(quasi-conformal mappings)和泰希米勒空間(Teichmüller spaces)等理論中獲得了許多具有決定性的結果;提出了克萊因羣(Kleinian groups)的有限性定理,他關於極限集的工作重振了這一重要的研究領域;開創性地研究了高維空間中的擬共形變形(quasiconformal deformations)。 [4] 
  • 學術論著
學術論文
發表時間
論文標題
刊物名稱
1931年
Zur Bestimmung des Typus einer Riemannschen Fläche
《瑞士數學評論》(Commentarii Mathematici Helvetici)
1932年
Über eine in der neueren Wertverteilungstheorie betrachtete Klasse transzendenter Funktionen
《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
1933年
Ueber die Kreise die von einer Riemannschen Fläche schlicht überdeckt werden
《瑞士數學評論》(Commentarii Mathematici Helvetici)
1935年
Zur Theorie der Überlagerungsflächen
《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
1950年
Conformal invariants and function-theoretic null-sets
《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
1960年
Riemanns Mapping Theorem For Variable Metrics
《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1988年
Arne Beurling in memoriam
《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
1993年
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Recollections of Arne Beurling
《數學文萃》(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參考資料: [7] 
學術著作
出版時間
著作名稱
出版機構
1947年
《複分析》(Complex Analysis)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
1953年
《黎曼曲面理論的貢獻》(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Riemann Surfaces)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1960年
《黎曼曲面》(Riemann Surfaces)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1964年
《解析函數》(Analytic Functions)
範諾斯特蘭公司
1971年
《黎曼曲面理論的進展》(Advances in the Theory of Riemann Surfaces)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8] 
  • 學術交流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分別於1936年、1962年、1978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 [5]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畢業時間
學生姓名
畢業學校
1937年
Tord Lindblad
赫爾辛基大學
1938年
Floyd Ulrich
哈佛大學
1938年
Audrey Wishard
拉德克利夫學院
1948年
Paul Garabedian
哈佛大學
1948年
Harvey Cohn
哈佛大學
1948年
James Jenkins
哈佛大學
1949年
George Springer
哈佛大學
1949年
Vidar Wolontis
哈佛大學
1950年
Hans Keller
蘇黎世大學
1950年
Allen Devinatz
哈佛大學
1951年
Henry Pollak
哈佛大學
1951年
Halsey Royden, Jr.
哈佛大學
1951年
Harold Weintraub
哈佛大學
1953年
Saul Kravetz
哈佛大學
1954年
Arthur Read
哈佛大學
1955年
Robert Osserman
哈佛大學
1955年
Ernest Schlesinger
哈佛大學
1955年
Eoin Whitney
哈佛大學
1957年
Henry Landau
哈佛大學
1958年
Robert Accola
哈佛大學
1958年
Peter Martin
哈佛大學
1959年
Dale Husemoller
哈佛大學
1960年
J. Ian Richards
哈佛大學
1962年
Clifford Earle, Jr.
哈佛大學
1962年
Stanley Kaplan
哈佛大學
1962年
Albert Marden
哈佛大學
1963年
Roger Kirchner
哈佛大學
1966年
Steadman Bagby, Jr.
哈佛大學
1967年
George Sethares
哈佛大學
1970年
John Fay
哈佛大學
參考資料: [5]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36年
菲爾茲獎
1953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1953年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1953年
波士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60年
SIAM約翰·馮·諾伊曼講座獎
美國工業和應用數學學會
1968年
芬蘭國際獎
芬蘭政府
1970年
圖爾庫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77年
蘇黎世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78年
倫敦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81年
沃爾夫數學獎
1982年
AMS斯蒂爾獎
美國數學學會
芬蘭科學院院士
芬蘭科學院
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丹麥皇家科學院
參考資料: [1]  [4]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社會任職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於1986年受邀擔任國際數學家大會名譽主席。 [1]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父親: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的父親卡爾·阿克塞爾·莫里茨·阿爾福斯(1874-1961)是赫爾辛基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教授。阿克塞爾的祖輩曾是奧蘭羣島的海船船長,在世界各地貿易。阿克塞爾的父親在奧蘭羣島經營一家雜貨店,生意不錯,能夠送孩子們去芬蘭大陸上學,對於當時教育資源匱乏的奧蘭羣島而言,這很重要。 [1] 
母親: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的母親西耶娃·瑪蒂爾達·赫蘭德(1881-1907)在生下他時難產去世。 [4] 
繼母:卡爾·阿克塞爾·莫里茨·阿爾福斯後來再婚,娶了海倫·愛麗絲·帕爾姆羅斯(1884-1973)。 [4] 
姐妹: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有兩個親姐姐,奧內(1902-1921)和伊莎(1905-1990),分別比他大5歲和2歲。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温加,1917年出生。 [1] 
  • 成長教育
早年: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出生後被送到奧蘭羣島由兩個姑媽照顧,3歲時回到父親在赫爾辛基的家中。儘管父親照顧他很好,但拉爾斯後來形容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 [1]  [4] 
學校:阿爾福斯家族講瑞典語,所以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就讀於所有課程都用瑞典語授課的私立學校。
語言: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在學校學習了芬蘭語、德語、英語和法語,幾乎能流利使用前三種語言。 [1]  [4] 
數學啓蒙:學校的數學課程中不包括微積分,但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設法通過偷偷去父親的工程學圖書館學習掌握了一些微積分知識。他對數學着迷,但並不是神童,父親也從不給他施加壓力。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通過幫姐姐做作業以及偷偷去父親的工程學圖書館學習,掌握了高中數學知識。老師們甚至依靠他給全班出題。 [1]  [4] 
  • 興趣愛好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討厭運動,只喜歡上學,討厭週日和學校假期。他最大的樂趣是做數學作業。他最喜歡的科目是語言,最討厭的是歷史。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會拉大提琴。 [1]  [4] 
  • 婚姻家庭
妻子: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的妻子名叫埃爾娜·萊納特,奧地利人,1933年與他結婚,埃爾娜和她的父母最初定居在瑞典,後來又移居芬蘭。 [1]  [4] 
子女: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有三個女兒:辛西婭、凡妮莎和卡羅琳。一個兒子克里斯托弗早年夭折。 [4]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人物評價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對複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Lars Ahlfors who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Complex Analysis)。(聖安德魯斯大學數學歷史網評)。 [4] 
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的影響無遠弗屆,他的工作成果造福了整個複分析領域。他的方法融合了深刻的幾何洞察力和精妙的分析技巧,而且他的表述非常清晰簡潔(Ahlfors' influence was pervasive and beneficial. His methods combine deep geometric insight with subtle analytic skill; he presents them with utter clarity and simplicity)。(沃爾夫數學獎評) [4] 
他(拉爾斯·瓦萊裏安·阿爾福斯)是一位鼓舞人心的數學家,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他對數學的直覺和熱愛,再加上超凡的工作能力,使他在跨越6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成為一位技藝高超、遊刃有餘的大師。他很享受自己獲得的認可和獎項,但對自己的成就卻非常謙遜(He was an inspiring mathematician and a very special person. His intuition for and joy in mathematics,combined with a great capacity for work,made him a harmonious craftsman through a career that spanned over sixty years. He savored the recognition and awards he received yet was very modest about his accomplishments)。(丹麥數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Troels Jorgensen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