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伊

(曲樂)

鎖定
拉伊歷史悠久,與藏民族的成長曆程同步,承載着民族的創造力和靈感,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拉伊不但顯示出鮮明的區域特色和獨到的藝術風格,並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獨特而重要的文化價值。
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中文名
拉伊
批准時間
2006年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傳地區
青海、甘肅、四川等

拉伊藝術介紹

拉伊演唱 拉伊演唱 [1]
拉伊是流傳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廣大安多方言藏區的一種專門表現愛情內容的山歌藝術,它的分佈以青海湖環湖地域和黃河流域(以海南、黃南兩州)為中心而向四方輻射。拉伊脱胎於藏族山歌,公元7世紀三大藏區的劃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區的廣泛流播。
藏族分為衞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區,結合地形而形成三塊文化特色區域。

拉伊藝術特色

拉伊種類豐富,數量浩繁,內容涉及愛情生活的各個方面,完整的對歌設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問候歌、相戀歌、相愛歌、相思歌、相違歌、相離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調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種風格,有的強調音樂的語言性,節奏比較緊湊;有的旋律深沉、悠揚,形成自由、婉轉的悠長型山歌風格;有的旋律甜美,節奏規整,形成雅緻、端莊的抒詠風格等。
拉伊 拉伊
拉伊是藏族民歌中的一支奇葩,是藏族青年男女傾吐愛慕之情的情歌,所以不能在家或村莊中詠唱,而只能在山野間引吭高歌。其曲調委婉抒情,節奏徐緩自如,在旋律上雖無大的變化,但經演唱者感情抒發,同樣感人,它沒有固定的歌詞,是演唱者觸景生情,隨興編唱,巧妙地運用比喻等方法,形象而生動地向對方表達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有不少歌詞采用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

拉伊六月會

貴德縣西河灘,地處黃河南岸,東接河陰,西至下排,南面村落密聚,園田如畫,地勢狹長,綿延成帶。灘內垂柳含煙,綠楊迭翠,泉水潺潺,迴盪左右,百鳥集林,鳴聲上下。所謂“貴德由來風光好,佳景薈萃西河灘”。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二的“拉伊”會,就在這著名的風景區內舉行。這個馳名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拉伊”會,原是從羣眾祈神活動的母胎上發展起來的。
自明清時代起,貴德早就盛行着六月二十二的祈神活動。這項活動以城隍廟和畢家寺為中心,包括周屯、王屯、劉屯、河東、河陰、河西等廣大地區的羣眾,他們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舉行大規模的誦經降香活動。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貴德來了一位名叫吳世瑾的縣長,他利用祈神機會,誘導羣眾,開展文娛活動,便在西河灘興建娛樂場所。經過一番規劃,修了一座大型戲台,開鑿了一座人工池,修建了八角亭和飛機亭(亭形似飛機),開闢了許多娛樂場地。竣工之後,招來羣眾瀏覽,許多歌手唱家到這裏聚會賽歌,以藏族情歌“拉伊”為主,西河灘會逐漸形成“拉伊”會。
“拉伊”會舉行之日,周圍百數十里內外的羣眾,從四面八方向這裏雲集。各族婦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這裏的“拉伊”會在午後逐漸聚集起來,傍晚進入高潮。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請友,約會相識,結伴聚集,相與賽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攤子為競賽單位,東一攤,西一攤,攤攤相隔十來步,一攤攤地聚合起來,拉開場地,擺開戰場。遊人多的一年,小攤子多達30個左右,平常年份也不少於十五六個。攤子的多少,以上年和當年莊稼豐收與否為轉移。每個小攤子中,男女相偕,雖兩性多少要求不等,但得大致相差不多。
拉伊 拉伊
賽歌開始,一男一女,雙方站起,懷中取出酒瓶,誰先唱,就將酒瓶遞給先唱者,飲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揚揚唱起“拉伊”來。唱畢,向對方獻給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對唱一支“拉伊”。這一對唱畢,另一對接唱。他們比內容、比抒情、比聲嗓、比唱腔、比機敏、比即興編唱之才。一旦歌家脱穎而出,迅速改變對唱形式,眾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賽,許多新崛起的唱家,戰勝一攤,再去戰一攤,奪取會場上“拉伊”的魁首。而年年奪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謂“女唱家壓會場,千萬人喜洋洋”。她們大都是不識字的文學家,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如諸葛亮舌戰羣儒,鋒芒凌厲,咄咄逼人。每到傍晚時分,各攤子的唱家逐漸彙集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賽歌羣。清脆婉轉的歌聲、喝彩聲、鼓掌聲、口哨聲、黃河的咆哮聲交織在一起,響徹西河灘上空,組成一組全民歡樂的交響樂章。

拉伊傳承價值

拉伊歷史悠久,與藏民族的成長曆程同步,承載着民族的創造力和靈感,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拉伊不但顯示出鮮明的區域特色和獨到的藝術風格,並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獨特而重要的文化價值。 [2] 
2012年10月18日,記者從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獲悉,我省祁連縣通過舉辦中國首屆藏族情歌大賽等活動,引起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經中國民協組織相關專家赴祁連縣實地考察,並經過權威論證後,最終決定命名祁連縣為“中國藏族情歌之鄉”。這是我省繼“果洛格薩爾文化之鄉”之後,中國民協在我省命名的第二個“文化之鄉”。
中國民協在關於命名青海省祁連縣為“中國藏族情歌之鄉”的決定中説:藏族情歌在安多地區稱“拉伊”。藏族拉伊主要分佈和流傳於青海、甘肅、四川等廣大安多藏區,以反映青年男女之間愛情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山歌藝術而聞名。祁連縣藏族拉伊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種類豐富,數量浩繁,現存豐富,其內容涉及愛情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着鮮明的青藏高原地域特色和濃厚的藏族文化傳統。傳唱拉伊成為當地百姓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祁連縣是安多藏區藏族情歌的故鄉和藏族拉伊的重要傳承地。祁連縣在藏族拉伊的保護和發展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並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國上下喜迎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祁連縣“中國藏族情歌之鄉”的考察命名,無疑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吹響的催人奮進的文藝號角,同時也預示着我省的民間文藝事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