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龍角蟾

鎖定
抱龍角蟾,角蟾科角蟾屬物種,生活於海拔790m左右的山區流溪附近。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無尾目
亞    目
變凹型亞目
角蟾科
亞    科
角蟾亞科
角蟾屬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中文名
抱龍角蟾

抱龍角蟾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42~45mm。體窄長,頭扁平,長寬幾乎相等;吻部呈盾形,吻端遠突出於下唇;鼓膜明顯,有耳柱骨;上頜有齒,無犁骨稜及犁骨齒。背面皮膚較光滑;頭及體背部有小刺,體背後部和體側有斷續膚褶和疣粒,肛孔上方有 “∨”形膚褶;股部背面有大圓疣;脛部有斜膚稜2~3條;腹面皮膚光滑;腋腺位於胸側,有股後腺。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趾側無緣膜,指端球狀;趾間無蹼;掌突2個。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后角,左右跟部僅相遇或略重疊,脛長不到體長的一半;趾間無蹼,內蹠突卵圓形,無外蹠突。整個背面草綠色,兩眼間有黑褐色三角斑,體背面有黑褐色斑紋,肩部形成對稱的草綠色圓斑;四肢有深淺相間的橫紋;腹面棕黑色,微帶紫色,咽喉中部和兩側各有一個鑲淺色邊的黑褐色縱斑,胸腹部有灰褐色斑塊,四肢腹面棕黃色滿布灰褐色碎斑。雄蟾第一、二指有細小婚刺,有單嚥下內聲囊。第37~38期蝌蚪全長56mm,頭體長17mm左右,尾長約為體長的234%;體肥碩而寬厚;眼位於頭的背側,口部呈漏斗狀。新成蛙體長20mm。 [1] 

抱龍角蟾生境繁殖

該蟾生活於海拔790m左右的山區流溪附近。 7月中旬成蟾白天隱蔽於溪邊石下或草叢中,夜間雄蟾多在溪邊石上發出鳴叫聲,在電光照射下停叫,無逃逸行為。蝌蚪生活在水質清涼的流溪內,常活動在緩流處石塊間或石塊下。 [1] 

抱龍角蟾種羣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羣數量減少。受脅等級:費梁等 (2010)建議列為易危VU。 [1] 

抱龍角蟾分佈範圍

重慶(巫山)。 [1] 

抱龍角蟾物種辨識

本種與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 (Boulenger, 1899)相近。但本種趾側無緣膜,趾間無蹼;頭體背面無大的深褐色斑;胸、腹部有較大的深色斑塊;雄蟾第一、第二指具婚刺。而淡肩角蟾的側有緣膜,趾間有微蹼;頭體背面有一個大的深褐色斑;胸、腹部無斑或有少許碎斑;雄蟾一般僅第一指具婚刺。

抱龍角蟾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