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犢寨景區

鎖定
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區,是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四A級旅遊區、河北省旅遊先進單位、石家莊十佳旅遊景區。它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羣峯,一峯突起,崢嶸...
2022年2月16日-3月31日,參加“豫見春天·惠遊老家”活動,對遊客實行首道門票免費。 [2] 
中文名
抱犢寨景區
地理位置
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 [1] 
景點級別
AAAA級
著名景點
卧佛

抱犢寨景區地理位置

抱犢寨風景區圖冊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距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外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四A級旅遊區、河北省旅遊先進單位、石家莊十佳旅遊景區。它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羣峯,一峯突起,崢嶸雄秀,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遠望猶如巨佛仰卧,眉目畢肖,其山頂平曠坦夷,有良田沃土660畝,土層深達66米,異境別開,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

抱犢寨景區地理環境

抱犢寨素有“兵家戰場,人間福地,天堂幻覺,世外桃源”的美譽。它東臨華北大平原,西接重巒疊嶂的巍巍太行山,體輪廓奇特,一峯突起,四壁如割。夕陽西下時,如果你站在縣城向西北方向眺望抱犢寨,山的輪廓似一尊仰卧的巨佛。佛是一座山,山像一尊佛。那佛的神態從從容容,平平靜靜,似用藴藏着無窮智慧的雙眸仰視着無限的時空。遊人無不稱奇。
抱犢寨山勢陡峻,懸崖絕壁高高聳立,但它的山頂卻平曠坦夷,是一片開闊的平坦之地,原來有600畝肥沃良田,草木繁茂。有的旅遊者説它好像一隻高高舉起的花盆,是太行山上一方波湧泛綠的天池,所以,抱犢寨又有“山頂園林”之稱。
抱犢之奇,奇在造化之功。它東傍河北平原,西連太行羣巒,一山突起,崛出平川,萬嶺西來,至此勢斷 。山之南:古道延綿,系太行八陘之第五徑井徑,車不雙軌,馬不併騎,《呂氏春秋》列為九寨之一。井陘東口土門關雄風猶在,誠晉冀之咽喉,實兵家之要隘。山之北:羣山之外,滹沱河水滔滔東流,隱約可見。山之東:綠野平疇,村墟城市,阡陌交通,迷朦隱現,遠望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如雲間海市,遙遙可見,此抱犢寨所處四周形勢之大概。
抱犢寨以其特有的風格突兀於羣山之中,形成了很多的自然奇觀。由於山勢險峻,只有南、北兩條山路可以登達巔頂。步行登山,景影相隨,可細細遊覽觀賞;如果舍步行而登纜車,則可居高望遠,俯瞰抱犢寨那奇特的山形全貌。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伐趙,使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者即此。後魏葛榮之亂(普通四年),民有匿此山中抱犢而死,遂名抱犢山。金將武仙鎮戍此方,于山上建寨屯兵,恃險而居,軍事地位與正定府、冀州、 威州、平定州、欒城縣、南宮縣等並重,遂有抱犢寨之稱焉。而今又有“天下奇寨”之譽。

抱犢寨景區名字由來

抱犢寨從前叫萆山,可到了後來為什麼又叫了抱犢寨呢?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
可俺們當地的老百姓卻傳説這抱犢寨的名字還與牛郎織女天河配的故事有關呢。
傳説過去神話裏的牛郎是抱犢寨山腳下谷家峪村的人,他姓谷名叫二小,跟着爹孃還好過,可爹孃死了以後他跟着哥哥嫂嫂過的日子就不怎麼行。哥哥吧,好歹是一奶同胞,這嫂嫂可不是個省油的燈,整天家橫挑鼻子豎挑眼,鬧的二小前也不是後也不是,不幹活不對,幹了活更不對,三天兩頭還不給二小飯吃,急得二小實在沒法了,就和哥哥嫂嫂分家了。
分家的時候哥哥嫂嫂就把值錢的、能用東西都留下了,只給二小一隻老黃牛。谷二小牽着老黃牛出了家以後心裏很不是滋味。眼看天快黑了,鄉親們都下了晌,自己離開哥嫂究竟要到哪去呢?二小越想心裏越難受,最後竟坐在地邊的石頭上傷心地哭了起來。
二小正哭着哩,忽然老黃牛走到了他的身邊。竟然説起話來。老黃牛説:”二小,別啼哭了,有道是天無絕人之路,看見了沒有,咱們眼前這座山就能讓咱們去,山上邊可好了,又能種田又能住,咱們到山上去吧。”
二小止住悲聲,見跟了自己好幾年的老黃牛説話了,很是奇怪,於是問老黃牛:“老牛,我以前打你也不説話,趕你也不説話,怎麼今天講話了呢?”
老牛説:“二小,以前我呀是不該説話,所以我不説話現在我呀是該説話了,所以我就説話了!”
谷二小皺了皺眉頭,心裏説這老牛可真有意思,還會説話,心中的悲傷自然也就少了許多。二小問老牛:“老牛,你説咱們上西邊那座山上,頂上有田地耕種,有房子住,對嗎?”老牛點了點頭。谷二小問:“那我一個人去呀還是帶你一塊去呀?”“你這麼個傻二小啊!”老牛呲牙笑了笑:“咱們夥計了這麼多年,你能丟下我一個
人走嗎?再説我歲數比你大,你應該叫我牛大哥才對呀!”
二小一聽頓時高興了:“那好,牛大哥,咱們走吧!”於是谷二小牽着老黃牛就往山上走去。可是到了山根底下二小可傻眼了,山這麼高,又沒有道,可怎麼走啊!凡是到過抱犢寨的人都知道,這裏雖説山頂上平乎乎的,有房子有地,可四周圍全是懸崖,在過去,不象旅遊開發以後的樣子,那時通往山上根本沒有道。這二小別説牽着牛走了就自己單行個人也未必能爬得上去,谷二小望着山崖,自己又在作難了。
老牛在一旁似乎看出了二小的心思,於是就説話了:“二小,怎麼走着走着不走了?!”
二小抓了抓腦瓜説:“牛大哥,不是我不走了,你看頭裏這山崖,光我自己走可能還行,牽着你走可怎麼呀!”
老牛聽了點了點頭説:“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呀,傻兄弟,你怎麼不早説,早説了我不讓你牽着走了,我讓你抱着我走!來,二小,現在你抱起我來上山去吧!”
老牛這一番話可把二小給弄愣了,二小一想,老天爺呀,這老牛這麼大的個兒牽着都費勁,別説抱着了,站在這裏,就連推兩下也未必推動老牛,這位牛大哥也太能開玩笑了。老牛在一旁似乎看出了牛郎的心思,於是就説:“二小,你是不是嫌大哥我個子太大,抱不起來,沒關係,我地個子能大能小,你不信,我説變就變,我這就變個小牛犢!”老牛説完話先是在原地轉了兩圈,突然一忽閃不見了。二小眨了眨眼,正在納悶哩就聽見草叢
裏傳來一陣“哞哞”的叫聲。二小仔細一看,原來在草叢裏躺着一個小牛犢,象是剛生下來一樣,二小一下子把牛犢抱了起來,心裏想這個小牛犢一定是老牛變成的,於是谷二小就抱着牛犢,摳着石頭縫、拽住荊棘條,好不容易爬到山頂了。谷二小到了山頂一看,頓時驚呆了。想不到這山頂上竟有那麼大的開闊地,而且還有幾間毛草屋。二小心裏別提的多高興啦,這時二小抱上來的小牛犢就地轉了兩圈,又變成原來的老黃牛了。
打這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抱犢寨。

抱犢寨景區景區歷史

公元前204年漢將韓信曾於此萆山設伏、背水一戰、大破趙軍。
金末元初,金恆山公武仙曾於此山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
在道教典籍中,抱犢山又被列為“北嶽佐命”。
明代著名道士張三丰也曾遊歷此山,留下“三豐派”一支脈,相傳不絕,宮觀猶存

抱犢寨景區景區文化

抱犢寨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源遠流長的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構成抱犢寨文化的主脈。在巔峯的平台上,有我國最大的山頂門坊南天門,有漢將淮陰侯韓信背水一戰時的點將台和後人為其修建的韓信祠,有蜿蜒起伏的環山長城,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山頂地下五百羅漢堂,有道教著名道觀金闕宮等等。登臨其上,讓人感受到瀰漫着的古戰場硝煙和濃郁的宗教氣氛。
抱犢寨還是一處重要宗教活動場所,早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就記載説:“又云抱犢者,古有其名也,即道家謂之‘北嶽佐命’是也,《名山記》以為福地之數,雲可避兵水也。”到解放初期,抱犢寨尚有金闕宮、白雲寺等宗教宮院。清初張奇逢《題萆山勝概》詩中有:“瑤池碩果餘盤,鷲嶺玄機遍隴疇”之句,從中可以看出道教漸衰而佛教昌隆的情況。從現存的石窟造像、陀羅尼經幢等文物看,由唐至宋金元明清,佛教活 動在抱犢寨長盛不衰,兩教並存的現象,為抱犢山留下了特殊的文化遺產,尚待人之開發研究。
此外,古人留下的有關祈雨、觀日、瀏覽宴飲等方面的題記,以從另一個方面成為抱犢寨文化勝蹟的重要成分。
遠在古代,抱犢就有十八池、蛟龍洞、仙人洞、天門洞、南天門、北天門、望海亭、 天塔、天井、天書案等景觀森列盤錯,令人留連忘返。近年來,獲鹿人民投巨資開發抱犢 寨旅遊事業僅用一年多時間,便重建了南天門、北天門、金闕宮、韓信祠、八卦陣迷宮 等景點,並且沿山崖築起了雄偉的長城,架起了橫越蓮花山直通抱犢寨的空中索道,遊客乘纜車可直到山頂。
寨中現存有繫馬石、箭鏈、古矛等;還有各種類型的佛教石刻,在山陰十八池東側,有南朝齊武帝永明十年比丘僧,比丘尼的題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抱犢寨的道教宮觀也小有名氣,寨中金陰宮內的一株桃樹,據説就是張三丰當年親手所植。
新開闢的“西苑—蓮花山—抱犢寨”客運索道,全長1800多米,成為抱犢寨的一大景觀。

抱犢寨景區景區景觀

卧佛、南天門、韓信祠、點將台、環山長城、天門洞、牛郎織女家、蛟龍洞、金闕宮、五百羅漢堂、千龍壁、天堂街、連心亭、萬聯苑、有十八池、蛟龍洞、仙人洞、南天門、北天門、望海亭、 天塔、天井、天書案、金八卦陣迷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