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嶷

鎖定
抱嶷(生卒年不詳),字道德,安定郡石唐縣(今甘肅涇川縣)人。北魏宦官大臣,太中大夫抱睹生的兒子。
早年坐罪,淨身入宮。小心縝密,恭以奉上,忠誠謹慎,累遷中常侍、安西將軍、中曹侍御、尚書,賜爵安定公。太和年間,歷任殿中侍御尚書、大長秋卿,出任涇州刺史、右光祿大夫,病逝於任上。 [1] 
道德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定郡石唐
主要成就
安定郡公 殿中侍御尚書,大長秋卿
本    名
抱嶷

抱嶷人物生平

抱嶷字道德,安定石唐人。居住在直谷。自稱先祖姓杞,漢靈帝時,杞匡做安定太守。董卓大亂時,害怕被殺,因而更改姓氏,就在那裏安家。他年幼的時候,隴東人張乾王叛亂,他家人牽連在內,張乾王失敗後,抱嶷的父親抱睹生逃脱倖免。抱嶷淪落內宮,處以宮刑,於是成了宦官。細心謹慎,接連升職為中常侍、中曹侍御尚書,賜封爵位安定公。親自總管納言,職居機要之位,所有奏章議折,處理時一定坦率耿直。 [4] 
孝文帝文明太后讚許他,任命為殿中侍御尚書。太后既然寵信他,就徵召他的父親抱睹生,授官太中大夫。準備回鄉時,在皇信堂相見,孝文帝拉着他的手説:“老年人回鄉,幾天可以到達?一定要安穩謹慎地趕路!”他就是這樣被寵信。抱睹生死去後,追贈秦州刺史,諡號靖。賞賜黃金八十斤,繒彩及絹八百疋,以供喪事使用。另外派使臣尉問。抱嶷升任大長秋卿。抱嶷年老多病,請求外官的俸祿,於是離京做了涇州刺史,特升遷為右光祿大夫。將赴州所,孝文帝在西郊樂陽殿餞行,把御用白羽扇賞賜給他。 [2] 
太和十九年(495),以刺史身份隨皇上南征,因是年老舊臣,常被勞慰探問。皇帝多次稱讚抱嶷的正直。詔命騎馬出入宮中禁地,與司徒馮誕同等。軍隊回來,他也回州府。自認為是老輩官僚,處理政事多遵照以前法令,不能使用新定法規。侮辱傲視士族,不注重禮節應酬。生情殘酷刻薄,即使是弟侄甥婿,一點也不接濟。在州所去世。 [3] 

抱嶷親屬成員

先祖:杞匡,漢朝安定太守。
父親:抱睹生,拜太中大夫,贈秦州刺史,諡號為靖。
參考資料
  • 1.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9-09]
  • 2.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孝文、文明太后嘉之,以為殿中侍御尚書。太后既寵之,乃徵其父睹生,拜太中大夫。將還,見於皇信堂,孝文帝執手:“老人歸途,幾日可達?好慎行路!”其見幸如此。睹生卒,贈秦州刺史,諡號曰靖。賜黃金八十斤,繒彩及絹八百疋,以供喪用。並別使勞尉。加位大長秋卿。抱嶷老疾,乞外祿,乃出為涇州刺史,特加右光祿大夫。將之州,孝文餞於西郊樂陽殿,以御白羽扇賜之。
  • 3.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十九年,以刺史從駕南征,以老舊,每見勞問,數道稱嶷之正直。命乘馬出入行禁之間,與司徒馮誕同例。軍回,還州。自以故老前官,為政多守往法,不能遵用新制。侮慢士族,簡於禮接。天性酷薄,雖弟侄甥婿,略無存潤。卒於涇州。
  • 4.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抱嶷自言其先姓杞人,漢靈帝時,杞匡為安定太守。董卓時,懼誅,易氏,即家焉。無得而知也。幼時,隴東人張乾王反叛,家族染指其逆。及張乾王敗,父親抱睹生逃免。張嶷與母親沒入內宮,受刑,遂為宦人。小心縝密,累遷中常侍、中曹侍御尚書,賜爵安定公。自總納言,職當機近,諸所奏議,必致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