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折像

鎖定
折像 東漢末期人。字伯式。廣漢雒(今四川I廣漢北)人。出身於仕宦之家,饒於財.家懂800人。幼有仁心,不殺昆蟲,不折萌芽.精通京房易學,提出“不仁而富,謂之不幸”的命題.認為在社會動盪的情況下.財富高度集中的現象是一種消極的必須否定的東西。他説:“昔斗子文有言;‘我乃逃禍,非避富也’。吾門户殖財日久,盈滿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將衰.於又不才。不仁而富.渭之不幸。牆隙而高,其崩必疾也。”《後漢書·折像傳》表示要學習春秋時期楚成手的大夫斗子文,把財富看成禍害,必欲逃之而後快。正是根據這種認識,他在父親去世以後,把金帛資產分送親戚朋友或其他有困難的人.當時有些人勸他不要這樣做,説他有三男兩女,兒孫滿堂,應當增加產業,而不要把產業耗盡。他堅決拒絕這種勸告,臨死前.“家無餘資”(同上)。《後漢書》卷八二(上)有傳。
伯式
本    名
折像
出    自
《華陽國志》卷十中
籍    貫
廣漢雒(今四川I廣漢北)

目錄

折像人物介紹

折像字伯式,廣漢雒人也。國有資財二億,家僮八百人。像幼有仁心,不殺昆蟲,不折萌牙。能通《京氏易》,好黃、老言。及國卒,感多藏厚亡之義,乃散金帛資產,周施親疏。或諫像曰:“君三男兩女,孫息盈前,當增益產業,何為坐自殫竭乎?”像曰:“昔斗子文有言:‘我乃逃禍,非避富也。’吾門户殖財日久,盈滿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將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謂之不幸。牆隙而高,其崩必疾也。”智者聞之,鹹服焉。
自知亡日,召賓客九族飲食辭訣,忽然而終。時年八十四。家無餘資,諸子衰劣如其言云。
另據《華陽國志》卷十中·廣漢士女·折像傳載:
伯式玄照。
折像,字伯式,雒人也。其先張江,為武威太守,封南陽折侯,因氏焉。父國,為鬱林太守。家貲二億,故奴婢八百人,盡散以施宗族,恤贍親舊,葬死弔喪。事東平虞叔雅,以道教授門人。朋友自遠而至。時人為諺曰:“折氏客誰?朱雲卿,段節英。中有佃子趙仲平。但説天文論五經。”

折像譯文

伯式玄德遠照,折像,字伯式,雒縣(今四川廣漢東北)人。他的祖先張江曾任武威太守,被朝廷封為南陽折侯,因此改姓折氏。他的父親折國,曾任鬱林太守。積累了二億的家財,擁有的奴婢達八百人之多,父親死後,他把錢全部拿出來救濟宗族,撫卹親人和朋友,替親朋好友辦理喪事。師從東平人虞叔雅,以大道教授門徒,朋友都從遠方前來和他相會。當時的人為此有諺語説:“折氏的客人都是誰?就是朱雲卿、段節英,其中還有農夫的兒子趙仲平,他們在一起只談天文講論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