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投梁參政

鎖定
《投梁參政》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敍事與議論融為一體,寫作者出仕遠走巴蜀,不只是為生活所迫,更主要的還是憂念國事,希望在抗金北伐戰鬥中立功,這反映了作者堅定的愛國政治立場。 [1-2]  此詩寫的情真意切,語言樸素曉暢。 [3] 
作品名稱
投梁參政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劍南詩稿》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投梁參政作品原文

投梁參政1
浮生無根株2,志士惜浪死3
雞鳴何預人,推枕中夕起4
遊也本無奇,腰折百僚底5
流離鬢成絲,悲吒淚如洗6
殘年7走巴峽,辛苦為鬥米。
遠衝三伏熱8,前指九月水9
回首長安城10,未忍便萬里11
袖詩叩東府12,再拜求望履13
平生實易足,名幸污黃紙14
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15
頗聞匈奴亂16,天意殄蛇豕17
何時嫖姚師18,大刷渭橋恥19
士各奮所長,儒生未宜鄙。
覆氈草軍書,不畏寒墮指。 [4] 

投梁參政註釋譯文

投梁參政詞句註釋

  1. 投梁參政:投贈給梁參政。 梁參政:指梁克家,紹興三十年(1160)狀元,政治立場一向堅定,陸游與之友善,時為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事。參政是參知政事的簡稱,丞相的副職。
  2. “浮生”句:當時陸游將遠赴夔州(今四川奉節)任職,因而感嘆蹤跡無定似萍藻飄浮。
  3. 惜浪死:捨不得寂寞無聞地死去。 浪:隨便,陡然。
  4. 預:參與,干預;這裏有故意喚醒的意思。 中夕:中夜,半夜。
  5. 遊: 作者自稱。折腰:《宋書·陶潛傳》:“陶淵明為彭澤令,在官八十日,郡遣督郵至。縣吏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這裏折腰指做地位低微的官。
  6. 悲吒(zhà):悲嘆。
  7. 殘年:餘年,晚年。
  8. “遠衝”句:頂着三伏天的酷熱,向着遠方前進。三伏: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農曆夏至後第三庚是初伏,第四庚是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是末伏,合稱三伏。
  9. “前指”句:前面正好遇到九月的長江水。九月是長江枯水期,水落石出,在巴峽地區上溯諸灘,行船艱險。 指:指向,這裏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10. 長安城:古人在詩文中常以長安借代京城,這裏長安是指南宋都城臨安。
  11. 萬里:指這次入蜀行程萬里。
  12. 袖詩:袖中帶着詩篇。叩東府, 叩拜宰相府。東府,宋代宰相府,即中書省。
  13. 望履:求見長官的謙詞。語出《莊子·盜蹠》“恩望履幕下”,意思是説,跪拜在帳幕下,不敢仰視,只希望能看到尊長的鞋子就滿足了。
  14. 污黃紙:指能當上官。 污,這裏是記載的謙虛説法。黃紙: 古時官員考核成績的檔案記錄。
  15. 青史:史書。古人用竹簡記事,因竹的顏色是青的,故稱史冊為青史。
  16. “頗聞”句:略微聽説金人發生了內亂。匈奴:古代中國北方塞外民族。這裏借指金國。
  17. 殄(tiǎn): 滅絕。 蛇豕(shǐ):蛇和豬。《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斬修蛇(長蛇)於洞庭,擒封稀(大野豬)於桑林。”這裏借指金人。
  18. 嫖姚:漢武帝時霍去病曹任嫖姚校尉,隨大將軍衞青進擊匈奴,獲大勝。師:軍隊。
  19. 渭橋恥:這裏借指南宋所受金人侵略的恥辱。渭橋位於長安威陽附近的渭水之上,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 十月,吐蕃20餘萬人渡渭橋佔領長安,代宗倉猝奔陝州,官吏六軍皆逃散。郭子儀泣諭將士共曹國恥,將士皆感激聽命,遂擊退吐蕃,收復長安。 [4] 

投梁參政白話譯文

人生彷彿無根的浮萍,志士仁人白白死去多麼可惜。
雄雞晨啼與人有何干系?我推開枕頭半夜起牀發奮進取。
我身份低下官位卑微,本來就普普通通平凡無奇。
我四處漂離鬢髮已如銀絲,為國事悲嘆常常流淚如雨。
風燭殘年我還要遠走巴峽,辛苦奔勞只是為了餬口的鬥米。
我頂着三伏天的酷暑長途跋涉,九月間進入巴峽行舟更為艱險。
頻頻回首我遙望東面的京城,不忍離去遠隔它千山萬里。
我帶着詩篇來到宰相府第,兩次拜求希望能得以召見。
我平生知足並非過多奢望,卻有幸授予官位名登黃紙。
我只憂慮默默無聞地死去,不能建立功業名垂青史。
金人內部常常內亂疊起,可見上天要消滅這些蟲豸。
何時我們能有一支驍勇的部隊,像霍去病那樣大敗匈奴?
何時我們能有郭子儀那樣的將才,英勇善戰洗刷渭橋的恥辱?
讀書人可以發揮各自的長處,他們不應該受到輕蔑與鄙視。
我願披上氈子,草寫軍書,何懼嚴寒凍掉我的手指! [5] 

投梁參政創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陸游被任命為夔州(州治在今四川奉節)軍州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陸游動身自山陰起程入蜀。雖是一個後方的閒官,且路途艱辛遙遠,然而這樣可以擺脱山村蟄居的鬱悶生活,而且可以有薪俸收入,臨行前寫下《投梁參政》。 [4]  [6] 

投梁參政作品鑑賞

投梁參政文學賞析

投呈上官顯要之詩,用五古的最多,因為此體端莊穩重,且用以言事述懷,不受格律和篇幅的限制,較為自由。
起四句,先表明自己存奮發磨勵之志。敍來語頗曲折,如先説“無根株”,再轉説“惜浪死”;先説“何預人”,再回到説“中夕起”,總不肯使一直筆。“雞鳴何預人,推枕中夕起”,詩人引用晉代祖逖半夜聞雞起舞的故事,表達自己奮發圖強、恢復中原的壯志。
再四句説到自己境遇的坎坷,仍委婉地先墊上一句“遊也本無奇”。當時陸游46歲,似乎還不是老邁之年。但古人平均壽命較短,又盛行早婚,46歲已是可以做祖父的年齡了,再加上心境抑悶,早生白髮,故而自認為衰老了。然後説到此次萬里入蜀,只為生計,非所得已。如此轉到臨行前的拜謁求見,寫出對京師的依戀,實為微露心繫國家之安危。杜甫的《北征》中有一段寫自己離京時矛盾心情的話説:“維時遭艱危,朝野少暇日。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揮涕戀行在,道路猶恍惚。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陸游一定記得杜甫這段“ 忠義凜凜令人思”的文字,在自已的詩中,雖簡化為“回首長安城,未忍便萬里”十個字,但肯定也包含類似杜甫的感情。
這之後,詩人便直披肝膽,説出他平生之願,並非貪圖個人的富貴榮華。“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這才是他一生真正的心病所在。這樣又補明瞭前面所説的“悲吒淚如洗”的真正原因,非為貧困潦倒,而在於壯志未酬。因為不忘為國立功,所以詩人無時無刻不在留意着敵方的動靜,關心着形勢的發展變化,一聽到金國內部出現亂象的消息,便如戰馬良驥“一聞戰鼓意氣生”,心中激起“何時嫖姚師,大刷渭橋恥”的強烈感情波瀾。
詩的結末是他甘願奉獻一切以報國的決心的詩化了的表白。陸游雖讀過兵書,也能騎射,但真正能“奮所長”的則是“草軍書”。敵人來自北方,要驅逐胡虜,恢復中原,直搗黃龍,自然要準備隨軍經受漠北苦寒的考驗。把“覆氈”和“墮指”兩個冒寒奮戰的典故,通過草檄,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富有想象力和藝術感染力。 [4]  [7] 
全詩交織着陸游辛酸與希望起伏,功名心與壓抑感並存的複雜心理,有悲嘆,有奮起,有淡淡的抱怨,有真切的願望。但基調是一種愛國情感,是士大夫建立功業的傳統觀念。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陸游的氣質和境界。全詩語言樸素曉暢,敍事與議論融為一體。 [8] 

投梁參政名家點評

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邱鳴皋《陸游評傳》: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特別是最後幾句,是陸游報國志向的真實表白,也是對梁參政的重託,是“袖詩叩東府”的目的所在。 [9] 

投梁參政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繼位,賜以進士出身,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有經學或文學方面的著作,家教給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培養了他熱愛祖國的高貴品質,他一生堅持抗金,作詩抒懷,寫有大量慷慨激昂,抗敵救國的愛國主義詩篇,晚年久居鄉園,也寫了大量描繪田園風光,抒寫生活情趣的詩篇。他流傳至今的詩歌有九千多首。有《劍南詩稿》等。 [10] 
參考資料
  • 1.    嚴修. 陸游詩集導讀 [M].成都:巴蜀書社,1996,9.
  • 2.    嚴修編著. 陸游詩集導讀[M]. 北京:中國國際出版社,2009 ,74-75.
  • 3.    邱鳴皋著.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陸游評傳 上[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107.
  • 4.    王克儉主編. 陸游詩詞選[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43-44.
  • 5.    陸游著;於民雄編. 陸游詩詞精華[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27-28.
  • 6.    (宋)陸游著;於民雄編. 陸游詩詞精華[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24.
  • 7.    蔡義江撰. 陸游詩詞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31-32.
  • 8.    (宋)陸游著;於民雄編. 陸游詩詞精華[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24.
  • 9.    邱鳴皋著. 陸游評傳[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06.
  • 10.    王恩保. 國學誦讀本系列 中華古詩選 詳解詳註誦讀本[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