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扎爾赫依

鎖定
蘇聯、俄羅斯電影導演。1929年與.赫依費茨組建第一共青團攝製組,從此聯合拍片。1937年的《波羅的海代表》獲巴黎大獎、50年代後獨自導演了《高空》、《橋上的人們》、《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的26天》等。
中文名
扎爾赫依
國    籍
俄羅斯
出生地
聖彼得堡
出生日期
1908年2月18日
逝世日期
1997年
職    業
電影導演

扎爾赫依合拍時期

亞歷山大·格里戈裏耶維奇扎爾赫依(Zarkhi,Aleksandr Grigorievich ;1908~1997 )蘇聯導演、劇作家,蘇聯人民藝術家(1969)。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78)。1908年2月18日生於彼得堡。 1927年畢業於列寧格勒銀幕藝術學校。同年開始在無產階級文化協會電影室任導演。1929年起在列寧格勒的蘇聯電影製片廠(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前身)工作,參與了劇本《左邊升起的月亮》(1929)、《軍火運輸》(1930)的創作。1929年,扎爾赫依與赫依費茨組織了第一共青團攝製組,拍攝了一批影片:《迎面風》(1930)、《晌午》(1931)等。1935年他倆又合作拍攝了喜劇片《炎熱的日子》,受到廣泛的歡迎。以後,他們共同拍攝了一系列影片,其中最受歡迎的有《波羅的海代表》(1937,獲巴黎國際博覽會主要獎;1941年獲蘇聯國家獎金)和《政府委員》(1940)。兩部影片既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形式也較完整,已成為30年代蘇聯電影的重要作品。
衞國戰爭期間扎爾赫依和赫依費茨執導了愛國主義題材的影片《他叫蘇赫·巴特爾》(1942,與蒙古合拍)、《孔雀崗》(1944)。1945年,兩位導演拍攝了紀錄片《日本的崩潰》(1946年獲蘇聯國家獎金)。1947年又合拍了《為了生命》,這是部反映醫生工作的影片。

扎爾赫依獨自導演

作品 作品
1950—1955年,扎爾赫依在白俄羅斯電影製片廠工作,拍攝了根據舞台劇改編的影片《帕費林卡》(1952)和童話片《聶斯吉爾卡》(1955)。1957年回到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工作,拍攝了著名影片《勞動與愛情》。影片在當年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世界青年聯歡節電影節上獲獎。1960年執導了反映西伯利亞建設的故事片《橋上的人們》等。1968年扎爾赫依把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搬上了銀幕。1974年把費金的小説《城與年》改編成電影。1977年執導了《一個無名演員的故事》。1981年執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的26天 [1]  。獲得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參考資料
  • 1.    楊海明 ... [等],《世界電影百科全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第7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