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房伯玉

鎖定
房伯玉,北魏房叔玉之兄。 [1]  房伯玉曾任河間太守,因弟弟房叔玉叛逃南朝而獲罪,隨後也叛逃南朝,任南陽太守。 [1]  高祖南征經過宛城,派人勸房伯玉投降,房伯玉卻以奉任守疆為由拒絕。 [2]  後高祖攻克宛城,俘獲房伯玉,因房思安多次哭泣求情才赦免房伯玉。 [3]  世宗即位以後,授予房伯玉長史之職,兼遊擊將軍,後出任為馮翊相,死於官任上。 [4] 
本    名
房伯玉
所處時代
南北朝 [1] 
出生地
河間 [1] 
擔任職位
郡守、長史、遊擊將軍、馮翊相 [1] 
任職朝廷
北魏、南齊 [1] 
人物結局
死於官任 [4] 

房伯玉人物生平

房伯玉任河間太守,因其弟房叔玉叛逃到南朝而連坐獲罪,被貶徙於北方邊地。後來房伯玉也南叛,任蕭鸞的南陽太守。 [1] 
高祖率軍南伐,攻佔了宛城的外城,令舍人公孫延景向房伯玉宣詔説:“天無二日,地無兩王,因此我親自總領六軍,蕩平、統一四海,宛城是個小小的戍鎮,難道足以抗拒王威?你應深刻三思,想要封侯受土,事在俯仰之間。”房伯玉回答道:“外臣蒙受本國深厚的恩澤,奉任守衞邊境,我要盡為臣之道,不敢聽您之意。我惟願皇上鑾輿遠涉邊地,不至於勞力損神。” [2] 
高祖又派使者對他説:“我親自率領大軍,遠征江、沔,這個小小戍城,怎能讓王師徘徊不前。但凡我的戎車所經之地,即使是如同纖介的小地也要消滅它,你應當量力三思,自求多福。況且你早年蒙受蕭賾異常的眷愛,難道就不曾感懷恩寵,報之以塵露之微。蕭鸞胡説他入朝繼承蕭道成,卻大肆誅剪,使蕭賾之子一個也沒有留下。你不能建忠於前君,卻要立節於逆賊,這是你的一大罪過。又連年挫傷我朝一部分軍隊,這是你的第二大罪過。現在我鑾駕親征,要使南方降服於中國,你不肯面縛歸降,得罪於我的軍隊,這是你的第三大罪過。你所守的戍城,多則一年,中則百日,少則三旬,被蕩平的命運豈會長遠。你應當好好思慮此事,以免後悔不及。” [5] 
房伯玉回答道:“我往日曾蒙武帝和悦相待之恩,忝侍其左右,這種優厚的待遇,夙夜都不曾忘懷。但繼承他的人失去德行,民望另有歸附。如今主上登基,繼承先王大業,不但符合萬民之深望,實際上秉持武皇之遺敕。所以我勤勤懇懇,不敢有所失誤。在過去,北軍深入我地,侵擾邊境百姓,我就勉勵將士,以拯救蒼生。這是邊戍守將的通常之事,陛下不能予以責備。” [6] 
及至宛城被克,房伯玉面縛而降。高祖接見房伯玉及其參佐二百人,詔令房伯玉説:“我秉承天命統馭天下,正要統一天下,你區區一個小戍,膽敢抗拒六軍,你所犯下的罪責,理應不予赦免。”房伯玉回答説:“臣既是小人,完全受人驅使,只因家中有百口之人在南邊,以致抗拒皇帝的謀略,罪該萬死。” [7] 
高祖説:“凡是立忠守節的人,都應當有其去處。如果侍奉悖逆之君,死守迷亂之節,這是古人都不做的。你卻為舒適要侍奉逆賊蕭鸞,自己招來那樣的罪過!”房伯玉回答説:“臣生性愚痴覺悟太晚,罪當萬斬,如今遭逢陛下,希望能賜給一條生路。” [8] 
高祖説:“凡人只有兩條路:識時務者得福,違背時勢者受禍。勞我王師,經年累月,這樣算作歸降,那麼什麼人才是有罪呢!況且我在先前就派舍人公孫延景在城西對你説過:‘天無二日,地無二王。’你回答説:‘我在此不在彼。’天道悠遠,變化無方,你難道知道今天在此不在彼嗎?”房伯玉無話可説,只有乞求賞命而已。高祖由於房思安多次替房伯玉流淚請求,所以對他特予宥免。 [3] 
房伯玉在南朝的時候,曾把他的妾楊氏放逐出家為尼姑。他到了魏國以後,就讓她還俗,對她又十分寵愛。這件事被有司上奏朝廷,高祖聽任他這樣做。世宗即位以後,授予房伯玉長史之職,兼遊擊將軍,後出任為馮翊相,死於官任上。 [4] 

房伯玉家族世系

房經
房法壽
房伯祖
房翼
房熊 [9] 
房謙
房玄齡
房詢

房詡
房夷吾
房豹


房叔祖




房幼愍





房靈民






房思順






房靈悦






房伯憐






房叔玉





房伯玉






房思安
房敬寶
房去病



房幼安





參考資料
  • 1.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房)叔玉兄伯玉為河間太守……(房)伯玉,坐弟叔玉南奔,徙於北邊。後亦南叛,為蕭鸞南陽太守。
  • 2.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高祖南伐,克宛外城,命舍人公孫延景宣詔於伯玉曰:"天無二日,土無兩王,是以躬總六師,蕩一四海。宛城小戍,豈足以御抗王威?深可三思,封侯胙土,事在俯仰。"伯玉對曰:"外臣荷國厚恩,奉任疆境,為臣之道,未敢聽命。伏惟遊鑾遠涉,願不損神。"
  • 3.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高祖曰:"凡人惟有兩途:知機獲福,背機受禍。勞我王師,彌歷歲月,如此為降,何人有罪!且朕前遣舍人公孫延景城西共卿語云:'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卿答雲:'在此不在彼。'天道攸遠,變化無方,卿寧知今日在此不在彼乎?"伯玉乞命而已,更無所言。高祖以思安頻為伯玉泣請,故特宥之。
  • 4.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伯玉在南之日,放妾楊氏為尼。入國,遂令還俗,復愛幸焉。為有司所奏,高祖聽之。世宗即位,拜長史,兼遊擊將軍,出為馮翊相,卒官。
  • 5.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高祖又遣謂曰:"朕親率麾旆,遠清江沔,此之小戍,豈足徘徊王師?但戎輅所經,纖介須殄,宜量力三思,自求多福。且卿早蒙蕭賾殊常之眷,曾不懷恩,報以塵露。蕭鸞妄言入繼道成,賾子無孑遺。卿不能建忠於前君,方立節於逆豎,卿之罪一。又頃年傷我偏師,卿之罪二。今鑑旆親戎,清一南服,不先面縛,待罪麾下,卿之罪三。卿之此戍,多則一年,中則百日,少則三旬,克殄豈遠?宜善思之,後悔無及。"
  • 6.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伯玉對曰:"昔蒙武帝愷悌之恩,忝侍左右,此之厚遇,無忘夙夜。但繼主失德,民望有歸。主上龍飛踐極,光紹大宗,非直副億兆之深望,實兼武皇之遺敕。是以勤勤懇懇,不敢失墜。往者,北師深入,寇擾邊民,輒厲將士,以救蒼生。此乃邊戍常事,陛下不得垂責。"
  • 7.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及克宛,伯玉面縛而降。高祖引見伯玉並其參佐二百人,詔伯玉曰:"朕承天馭宇,方欲清一寰域,卿蕞爾小戍,敢拒六師,卿之愆罪,理在不赦。"伯玉對曰:"臣既小人,備荷驅使,緣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萬死。"
  • 8.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高祖曰:"凡立忠抱節,皆應有所至。若奉逆君,守迷節,古人所不為。卿何得事逆賊蕭鸞,自貽伊譴!"伯玉對曰:"臣愚痴晚悟,罪合萬斬,今遭陛下,願乞生命。
  • 9.    北京歷代帝王廟管理處編.《歷代帝王廟從祀名臣》:故宮出版社,2015年: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