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户外裝備

(探險旅遊及户外活動需要配置設備)

鎖定
户外裝備指的是參加各種探險旅遊及户外活動時需要配置的一些設備。
中文名
户外裝備
外文名
Outdoor equipment
產品包括
帳篷、揹包、睡袋、安全帶等
含    義
探險旅遊及户外活動需配置的設備

户外裝備主要分類

這些裝備包括帳篷、揹包睡袋、防潮墊或氣墊、登山繩、岩石釘、 安全帶、上升器、下降器、大小鐵鎖、繩套、冰鎬、岩石錘、小冰鎬、冰爪、雪杖、頭盔、踏雪板、 高山眼鏡、羽絨衣褲、防風衣褲、毛衣褲、手套、高山靴、襪子、防寒帽、冰錐、雪錐、炊具、爐具、 多功能水壺、吸管或淨水杯、指北針、望遠鏡、等高線地圖或其它資料、防水燈具、各種刀具、登山表、皮膚風衣、速乾衣、水袋包、防水袋等。

户外裝備露營裝備

户外裝備户外淨水器

户外裝備 户外裝備
能夠將户外河水、溪水、泉水等淡水直接過濾成直飲水,按照操作方式分為:吸管式、泵式、擠壓式、重力式、虹吸式;按照出水大小,GW重力式出水較快,其次是KP和TW泵式系列,個人使用一般是PB擠壓式和PS吸管式。

户外裝備帳篷

户外裝備 户外裝備
一般分三季帳、四季帳和高山帳。按使用人數可分單人、雙人、三人、多人帳。一般户外店普遍銷售的是三季雙人帳,即春夏秋普通休閒露營活動常用,結構分雙層、單層帳。雙層帳外賬防雨,內帳透氣,在夏季天晴可不加外賬,阿爾派妮因此雙層帳越來越普遍。帳杆分玻璃纖維杆和鋁合金杆以及碳纖維。
四季帳較少見,可在冬天使用,但也較為厚重,價格較高。
登高山特別是雪山,應用高山帳篷,通風、保暖、透氣且非常結實,能防12級大風,一般旅遊帳篷不適合高山地區。

户外裝備揹包

户外裝備 户外裝備
根據容量分小型揹包30升以下,中型揹包30-45升、大型揹包45-80或更高。根據目的地攜帶的裝備選擇揹包。一般週末兩到三天的野外露營活動,45-60升的揹包合適(帳篷、防潮墊可外掛置頂)。户外中大型揹包一般都有良好設計的揹負系統,使揹負重量均勻分散到背上和腰上,並可調節。揹負系統好壞是衡量揹包好壞的重要因素。

户外裝備睡袋

普通氣候條件可以用杜邦棉或其它棉的睡袋,根據温標(睡袋保暖温度的指標)選擇睡袋。在高山或高寒地區以高質量的羽絨製成的睡袋較好,一般1.5-2公斤的充填絨量即可。羽絨睡袋因容易壓縮,體積、重量都小,越來越受歡迎,但價格也較貴。防潮墊或氣墊:物理防潮墊或充氣睡墊,用於與地面潮氣隔離,保持體温及睡眠質量。

户外裝備衝鋒衣褲

衝鋒衣泛指防水透氣的功能性外套,區別與雨衣是其透氣性,讓身體汗蒸汽容易揮發,保持身體的乾爽與舒適。著名的防水透氣材料品牌是Gore-Tex,

户外裝備炊具與餐具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野外炊具一般指爐頭和燃料(氣罐)用於野外煮食燒水,攜帶非常方便。爐頭分油爐和氣爐,氣爐搭配氣罐較為常用。油爐又稱萬用爐,配合煤油、白汽油等使用,但價格貴,並且需要經常清理維護。餐具包括適用不同人數的套鍋、碗、刀叉筷子。

户外裝備登山鞋

户外裝備 户外裝備
登山與野外行走,全方位對腳部提供良好的保護與緩衝,大大減緩疲勞。分登山鞋徒步鞋,還有根據目的地型的其他功能鞋。

户外裝備頭燈

戴在頭上的燈具,用於夜間活動,走夜路或營地活動,解放雙手。

户外裝備儲水

著名的SIGG水瓶和太空杯等。而水袋是專業水具,用於在行走中直接飲水。
另外,常見户外裝備還有望遠鏡、防水袋、登山杖、各種刀具(瑞士軍刀)、指南針、功能手錶、GPS等等。

户外裝備登山裝備

登山繩:主繩直徑9-11毫米,長度在45m以上,常用長度為:45m、50m、60m.承受力在1500kg以上。輔助繩直徑6-8mm,承受力在800千克左右。登山繩一般為尼龍制,外有尼龍衣,有一定的彈性。在攀巖中兩端分別與保護者和攀巖者相連。攀冰、登雪山時最好使用不吸水的幹繩。
岩石錐:打入岩石縫中,用於懸掛繩索,起保護作用。
岩石釘:先用手鑽在岩石上打洞,再將岩石釘放入,擰緊,用於懸掛繩索,起保護作用。
安全帶∶用於攀巖、下降、攀冰、登山、探洞(縱)、爬繩、過草繩橋。是由尼龍
吊帶制,由雙腿帶和腰帶組合而成。
上升器:陡峭地形上升或保護時和安全帶、主繩配合使用。
繩套、吊帶常作為設保護點時使用。
鐵鎖(主鎖):現代登山用鐵鎖多為鋁合金製成,承受衝擊力在2000kg以上。在攀巖、攀冰、登山及其它冒險中用途廣泛。
冰鎬:是登冰雪坡地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可用於自我保護。
冰錐:用於攀冰,在冰壁設置保護點用。
冰爪:通過堅硬冰雪地形,捆紮在高山靴上的防滑器械,底面和前面有突出的尖齒,可在冰面上扎牢,起到防滑和攀巖作用。
雪套:目的是防止風雪灌入高山靴內。
雪杖:在較緩的地形中代替長冰鎬,併兼探裂縫之用。
頭盔:防止雪塊、冰塊、石塊等飛落而造成意外。
雪鞋:積雪特別厚時,具有防止深陷的作用。
小冰鎬:指長度不超過55cm的冰鎬,多為鋼指,主要用於攀冰。
下降器:利用主繩下降時使用,鋁合金、鋼製。常用的有8字型、桶型,日字型。
高山眼鏡:防止冰雪地區性的強紫外線照射,防風避免雪盲。
羽絨衣物:高山高寒地區登山最有效的防寒衣物。
防風雨衣褲:在風雪天氣裏用來抵擋風雨雪的襲擊。
毛衣褲:行進中有時無需羽絨服時,實用的防寒服裝。
手套:羽絨手套、毛手套、手套在冰雪作業時都應準備。
高山靴:為內外兩層的雙層靴,內靴為保温防寒、外靴質硬、防水、防風、應付各
種環境,便於捆紮冰爪。
襪子:毛襪也是必備的防寒物品,手、腳是在高寒地區最易凍傷的部位,因此手套和襪子必須多攜帶一些備用。
防寒帽:頭部保暖之用,最好無帽檐。
冰錐:用於冰上的固定點,現一般使用合金的螺旋式。
雪錐:雪地上固定保護點的器械,根據積雪的深淺和硬度使用不同長短形狀的雪錐,多為鋁製。
炊具:便攜式套鍋、套碗等,高山、高寒地區最好用吊式的。
指北針:辨別方向及輔助使用地圖。
手鑽;在岩石上打洞,以便放置漲巖釘。
滑輪:在長時間,長距離的攀登中,用主繩通過滑輪將過多過重的裝備拉上去。在過懸空處,利用主繩橋,將滑輪放置在主繩上,利用鐵鎖與自身的安全帶結合滑向目的地。
扁帶:在攀登中需要休息或做其他事時,將其放在保護點上,起自我保護作用。
夜壺:夜間方便器皿,攀登高海拔雪山時非常實用。
攀巖鞋:一種緊裹腳面的鞋,鞋底及鞋幫下半部分由防滑性極好的橡膠製成。
雪鏟:有鋁合金、塑料兩種,主要用於雪山營地整理和挖雪洞用。
掛環:鋼製,用螺母將其與巖釘擰在一起,用來掛繩、鎖,起保護作用。
日光信號鏡:遇險後用與發出求救光信號的鏡子。鏡子中部圓孔採用特殊材料自作,當朝着太陽對準求救目標發信號時圓圈中部會有火球出現,表示對方能夠看見你反射的光,從而能夠發現你的位置。

户外裝備帳篷選購

户外裝備帳篷種類

從外形上分,野營帳篷主要有三角形(又叫人字型)、圓頂形(又叫蒙古包型)和房屋形(又叫家庭型)。從結構上又分單層結構、雙層結構和複合結構,從空間大小上又分兩人型、三人型和多人型。 三角形的野營帳篷多為雙層結構,支搭較為複雜,抗風性能、保暖性能、防雨性能等都比較好,適合登山探險之用。圓頂形的野營帳篷支搭簡單,攜帶方便,重量輕,適合一般的休閒旅行使用。
從類別上分,野營帳篷主要有:支架式野營帳篷(又叫普通旅遊帳篷),軍用充氣旅遊帳篷(充氣框架式野營帳篷),較之一般支架帳篷,具有體輕、架設快,產品具有穩定性高、剪切分流風力強、不存雨水,摺疊後體積小、方便易攜帶等特點。且具有強度大、穩定性好、摺疊後體積小、運輸攜帶方便等特點。

户外裝備帳篷材料

防潑水僅是外表塗AC或PU。一般只是用於兒童或遊戲帳類
防水300MM一般用於沙灘帳/遮陽帳
防水800MM-1200MM用於常規的簡單宿營類的帳篷
防水1500MM-2000MM用於比較中檔的帳篷,需要旅遊多日。
防水3000MM以上一般是專業的帳篷,採取耐高温/耐寒冷等技術處理過的。
底部材料:普通面料最為常見,較好比較高檔的用牛津面料,防水處理至少要在1500MM以上
營柱材質:
玻璃纖維柱:雖然不象鋁柱那樣耐用及重量輕,但對於開車露營者及不常露營者,玻璃纖維柱是一個經濟的選擇。
鋁柱:提供非常好的強度,重量比例,將重量減輕至最低使強度達最高,耐用持久,可以承受厚重積雪及強
帳篷根據使用的需求分很多種類型,例如露營、高山、沙灘、釣魚、打獵、救災、叢林、軍用等等,下面主要談些露營帳篷的用料和設計。
露營、登山外帳一般採用輕薄型的滌綸、尼龍面料,這樣攜帶就會輕便,而且可以提高面料的經緯向的密度,國外高檔的帳篷採用210T至300T,密度高了其防水性也會相對提高,但太高的密度其絲也要求細,這樣強度就會有所下降。
外帳的塗層有多種,露營、登山户外帳篷一般採用PU、PE和塗銀,PU最為理想。外帳防水指標一般為 800~2500mmH2O,太高會影響帳篷的透氣性,國外高檔的帳篷也很少在2500以上。而且帳篷的防水指標只是動態的防水指標,不是靜水壓指標,2500mmH2O只是雨水下來的瞬間水壓,如果用2500水柱肯定是要漏水。我用過絕大多數帳篷的外帳在長時間的淋雨下都會濕透,這時雙層帳篷的設計就體現其優點了,外帳內側聚集水珠會滑落到地面上。根據這些特點露營、登山帳篷建議不要選擇單層的,單層帳篷的水珠會滑落在帳篷裏面的。
露營、登山內帳一般採用輕薄型的滌綸、尼龍、滌棉透氣面料。滌棉的優點是吸濕性好,缺點是容易發黴,滌綸、尼龍優點是容易護理。有些內帳是大面積的網布,優點是透氣好,缺點是光線太透,夏天只用內帳,外面就能很清楚得看到裏面,睡覺容易走光。
露營、登山帳篷地料用PE、普通尼龍、牛津布。低檔用PE底,PE不耐磨,容易老化發脆。防撕裂尼龍底用在高山帳篷上,優點輕,缺點耐磨性差,容易扎破。牛津布底最成熟,牛津布以絲的粗細指標D標稱,210D比150D粗,耐磨就相對好些,但分量也相對提高一些。底料的防水指標越高越好,一般2000~50000mmH2O。
露營、登山帳篷的帳杆一般用玻璃纖維杆和鋁杆。玻璃纖維杆優點是便宜,缺點容易老化、脆裂、折斷、重。鋁杆優點是輕便、強度大,缺點是貴。鋁杆的材料採用7075T9或7001T6,早期鋁杆只有韓國、美國和德國能夠生產,德國的品質最好,韓國的性價比最高,所以大多數鋁杆帳篷的鋁杆都產自韓國。
前幾年國內的鋁杆都是韓國進口的,而且是定碼成套後進來的,後來國內為了節省成本從韓國進鋁管,自己裁斷裝配成套,也稱韓國鋁杆。聽説國內做導彈外殼的某家原軍工企業也能做鋁管了,但原料也是來自韓國的。真正的韓國原裝成套鋁杆上都印有EASTON7075。
很多朋友認為露營、登山帳篷不管內帳、外帳都要緊繃,其實應該是外帳靠打地釘的橡皮繩緊繃,掛帳杆的內帳要稍鬆些,這樣的設計在大風下才有一定伸展空間。大家可以去看一下MSR帳篷的風洞測試。
登山帳篷使用注意事項
1、搭帳篷時,外帳一定要繃直,避免和內帳有接觸,防止外帳內側的水珠滲透到內帳裏;
2、帳篷不要在高温下暴曬,底布不要放在高温的沙灘和地面上,這樣可防止PU老化,避免防水性能下降;
3、收帳篷時,要慢慢卷,要有方向性趕跑帳篷內的空氣,如果空氣在沒有出口的情況下卷帳篷,空氣只能突破防水層出來了,這樣會大大影響防水性能。

户外裝備其它選購

揹包選購須知
户外包 户外包
在從事户外活動時,揹包的功能可説舉足輕重。它不僅在你活動時,緊緊地貼着你,它同時還必須配合你的步伐波動起舞;為了使你的户外活動沒有缺憾,它必須能提供足夠的空間和功能。所以,在選購揹包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從事的户外活動,選擇合適的款式
例如,滑雪者的需求一定不同於騎自行車的人;爬爬郊山,就一定和爬大山的需求不同(更遑論需要紮營過夜的情形);如果同時還要從事攀巖、溯溪等活動時,也要考慮相關設備是否能與揹包做完美的結合,同時不耗損多餘體力。
2.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揹包,才是值得選擇的揹包
例如Lowe-alpine所獨立研發的世界專利APSBackSystem,就為登山者細心設想,發展此型內架式負重系統,讓揹包更精確的成為登山者的助力,而非阻力,有效的減少山難的潛在危險。
3.取得揹包結構的充分信息
為了獲得完美的户外活動旅程,出發前、將專業揹包的功能瞭解透徹,以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界,是很必要的功課。例如細部配件的使用方法,如何細部調整揹負系統等;這些訊息有賴專業銷售人員的告知説明,還有購買者的用心學習喔!仿真實境,於活動前操作演練。光説不練也不夠,只有實際背背看才知道。尤其是從事冒險級的登山活動,或海外長期自助旅行者,背上的行囊、就是自己第二個家,選購時怎可不慎!
户外鞋選購須知
在户外路面、可能佈滿大大小小的碎石,同時有着崎嶇的、陡峭的坡度,所以平時在健身房或球場所穿的球鞋,都無法保證腳部不受傷害;這時,具有高摩擦力止滑鞋底,經防水處理鞋面及包邊條,可保護腳踝、腳跟的高密度泡棉,和強力吸震中底的專業登山健行鞋,才是户外活動的第一選擇。
運動鞋合腳及舒適性最重要;記得要買比平常略大一號的鞋,因為户外運動襪比平常的襪子厚實,同時登高山時更需要在裏層再穿上排汗內襪,所以試穿時、一定要穿上兩層襪子。接着將腳趾往前頂,此時腳後跟需留有1趾的空隙;再將鞋帶綁好,踩上15度斜角的踏台,以測試腳尖及腳板側是否舒適。
最後再穿上兩隻鞋子,四處走走,甚至試着上下樓梯,要直到確認完全舒適無虞才行。一般新鞋子至少每天試穿1-2小時,連續穿1星期,這樣才不至於在初次長途登山、健行時,嚐到「打腳」的痛苦滋味。使用防水保革油,可以延長鞋子的壽命、增強防水效果,每次長征後最好要保養一次。
户外鞋的分類
健行鞋。這種鞋主要是為短途跋涉者設計,在外時間只有一到二天,適合於一般的户外野營,地形不是很複雜的環境。這類鞋的設計特點是,比較舒適、柔軟、透氣性好等,但鞋底的抗硬性、耐磨性是在登山鞋中最低的。這類鞋的鞋面是用羊皮與化纖合成材料製成,鞋底採用膠塑材料,鞋裏採用具有一定透氣性的化纖材料,鞋幫較低。適合於環境平坦,一天左右的且負重輕的健行徒步活動,即使在山地活動,其地形環境也是有明顯平坦的路徑。由於GORE-TEX面料應用十分廣泛,即使是健行鞋,在雨雪天氣也會使穿用者在潮濕的環境中,保證腳部的乾燥舒適。
徒步穿越鞋。用於兩天或兩天以上的純山地活動,甚至活動區域直達雪線以下的山地區域,某些品牌的產品甚至可以從事雪線區域的山地活動,即使氣候惡劣也表現的十分出色。由於主要是為中等路程的跋涉者設計,隨身攜帶的登山用具要比短途登山者多,這類靴子具有良好的抗硬性及耐磨性,但這類靴子基本上是為短途至中等路程而設計,山地型不是非常複雜。這類靴子的靴面採用採用羊皮或薄牛皮製成,靴底採用硬塑膠材料或Vibram,靴子裏採用軟羊皮或GORE-TEX、FIRST-TEX等材料,靶子幫中等高度。如下面這款西沿之巔遠足徒步系列HP-2136防水牛皮户外徒步登山鞋就很不錯。
重型登山鞋。是為長途路程的跋涉者設計,活動環境區域一定是多陡坡、多碎石及冰雪巖混合地形。攜帶的登山器材較多,在外停留天數長,具有較強的抗硬性及耐磨性,可較好地保護腳的踝關節及腳面。這類靴子主要是為較複雜的地形、登山者又攜帶較重的器材而設計,很好的柔軟性、抗硬性及安全性等,部分型號可以裝上冰爪。這類靴子的靴面採用厚牛皮製成,靴底採用Vibram。並加入一定量的碳纖維或鋼板,靴子裏採用下GORE-TEX、FIRST-TEX等材料,靴子幫較高。適用長途山地活動,活動區域在雪線以上,表現十分優秀。
重型攀登鞋。主要用於堅冰、積雪、峭壁混合地形的高海拔區域,氣候條件極端惡劣。是專門為登雪山而設計,具有很強的抗硬性,可裝冰爪,有效的保護腳的安全,但這類靴子的自重較重,柔軟性較差。靴底採用Vibram。及內襯鋼板,靴面採用硬塑樹脂材料,靴裏採用GORE-TEX、FIRST-TEX材料,靴幫較高。
攀巖鞋。攀巖鞋是專門為攀巖運動設計製作的鞋子,一般用輕便、柔軟、粘貼性強的橡膠為底——以方便攀巖運動員在巖壁上更好的使用蹬踏等技術動作;邊緣的設計讓腳可以踩穩很小的腳點;用橡膠包裹的踝部方便攀巖者可以在巖壁——尤其是負角巖壁上用腳跟做出“勾”的動作。一般攀巖鞋的設計會將腳趾往拇指的方向擠壓,以便可以讓力量集中到拇指上,以便在巖壁上踩穩很小的腳點。攀巖愛好者往往為了可以更好地在巖壁上用力,會選擇可以緊緊包覆足部的鞋子,有些職業攀巖者甚至會選擇比自己一貫尺碼小很多的尺寸。以緊緊包裹足部為設計目的的攀巖鞋,因為人的足部形狀不一,往往一個型號不能適應所有人的腳型。所以假如攀巖鞋尺寸比平常鞋子尺碼更大才能讓感覺舒服,這意味著這雙鞋可能不適合穿著。普通愛好者應該遵循讓腳趾頭稍微彎曲,但是絲毫不會產生痛感的標準。穿著太緊的鞋子會影響健康和表現。
溯溪鞋。由於溯溪的環境中沙石較多,因此環境要求鞋的附着力較強而非抓地性出色。對於在一些V型峽谷中溪流邊裸露的岩石面上行走時,有時其坡度可能會超過四五十度,鞋底的齒型也不象一些徒步穿越鞋一樣有較深的齒紋設計,而是要求鞋底要與岩石面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以增加摩擦力。這種摩擦力除了來自於鞋底花紋的設計,比如説吸盤式或波浪式,最主要還是要看使用橡膠的本身所能帶來的性能表現。像之前提到的KEENNEWPORTH2,所採用的防水抓地刀紋加碳橡膠大底就很出色。就如同大部分攀巖鞋一樣並不需要鞋底有特殊的花紋設計,但溯溪的環境較複雜,除了考慮水中的情況外還要滿足叢林穿越或澗行的要求,所以鞋底大部分還是設計有花紋的,用來增加應付複雜地形的抓地性能。
溯溪鞋是經常出水和入水的,這就要求鞋子的排水性要好,而且泥沙也能隨水一同排出,減少對腳部的磨損。溯溪過程中充滿樂趣與刺激的莫過於遇到一些瀑布了,超過三米落差的都可認為是瀑布,低矮的瀑布可以通過器材甚至是徒手攀登通過,這就要求溯溪鞋具有一定的攀爬特性,除了有較好的摩擦效果外,較尖的類似攀巖鞋的鞋頭設計可以很好的在濕滑的巖面上找到支撐點,而較硬的鞋頭對於保護腳尖也會很有幫助,這時採用專利腳趾保護楦頭設計的鞋子,比如KEEN,就能起到充分的保護作用。
越野跑鞋。越野跑鞋這個分類其實是最近幾年才在國內漸漸興起來的。其實在國外,專業越野跑鞋的歷史也就十年左右。各越野跑鞋有些朋友區分不清,認為就是一般的旅遊鞋,其實不然。越野跑鞋無論在技術設計,製造工藝以及材料選擇上都有着非常精細的要求。越野跑主要是指在山地以奔跑或快步的方式進行前進。由於速度比較快因此對腳部的衝擊要遠比一般徒步大的多。所以越野跑鞋在設計支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複雜的要求。
越野跑鞋鞋底一般設計都不止一層,但部分都由外底,墊板,中底三部分構成。外底通常設計多重密度複雜花紋的來應對腳面不同位置對地面衝擊需要不同類型的抓地力。外底出於重量的考慮絕對不會像登山鞋做的那樣厚,因此應對地面的石頭坑窪等需要增加一層墊板來調節腳感。同時也提供一定的平衡性。中底的彈性要求非常高,這樣才能應對奔跑過程中來自地面的巨大沖擊對腳踝、膝蓋的損傷。
越野跑鞋的透氣性也非常關鍵,同樣是運動量大的關係導致必須有足夠的透氣量才能夠解決悶熱的問題。因此越野跑鞋都大量採用透氣優秀的網布面料。同時在選擇防水透氣材料的時候也非常慎重,以免照顧了防水而忽略了透氣效果。越野跑鞋通常自重都輕的多,有些越野跑鞋一雙的重量也就是一般登山鞋一隻的重量。另外低幫的設計更貼近於旅遊鞋,也適合在城市裏穿着。因此對於一般出遊或者城際之間的旅遊來説一雙越野跑鞋已經完全能夠滿足你的要求。
登山鞋的選購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登山鞋是驢友們户外登山優先考慮採購的裝備。選一雙合尺寸,舒服、高品質與合理價位的登山鞋非常重要,但如何選擇一雙合適自己的登山鞋,主要在於要適合自己的腳和自己的登山路線。
選擇關鍵:防水效果
在椒江某百貨一户外用品的專櫃裏,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登山鞋不在少數。而淘寶網上在售的登山鞋種類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防水性是登山鞋的首要功能。”銷售員林小姐介紹,很多專業揹包族選擇購買登山鞋也正是看中了登山鞋的這一功能,這是運動鞋或普通旅遊鞋所無法比擬的。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雖然各個品牌推出的登山鞋採用的材料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防水,但無疑鞋舌部分是防水最薄弱的一環,所以購買時一定要仔細檢查鞋舌的設計是否夠嚴密,足夠防水。
“在斜風細雨中,踩着一雙裏外都濕漉漉的鞋是沒心情户外的,最主要的是在寒冷的環境裏會加快失温過程導致危險。”資深登山協會會員“邊緣俠客”介紹,登山途中難免會遇到特別潮濕的環境,這時腳部就會有些許的潮濕,這就要求好的登山鞋必須要有足夠大開口空間,即使在很潮濕的環境下依然能方便的穿脱。
個人穿着用品
一、服裝篇
1.衝鋒衣褲(户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户外裝備 户外裝備
3.排汗內衣(户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脱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
1.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腳踝);
2.輕便運動休閒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普通運動襪(棉的、穿着舒服就行)
6.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不是户外常用裝備、必備裝備)
三、帽子、手套、眼鏡
1.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墨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在長時間雪地或沙漠地帶時可防止因長期單調色彩引起的雪盲或沙盲症)
個人裝備用品
一、揹包篇
1.大揹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揹着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小揹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揹負,15-30L不等)
3.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野營篇
1.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户外裝備 户外裝備
4.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充氣墊讓你更舒服)
6.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7.車頂帳篷(置於車頂之上,閉合攜帶方便,適用於自駕户外)
三、照明篇
1.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手電(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以的)
3.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炊具篇
1.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麪、煎蛋都靠他了)
4.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在自然保護區禁用)
五、水具篇
1.户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保温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淨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淨水藥片(攜帶方便,淨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通訊篇
1.手機(最常用的聯繫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範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繫方法之一)
七、其他篇
1.登山杖(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作為獨腳架)
2.洗漱包(用處不説了,井井有條而已);
3.個人衞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淨水器藥品,個人藥品)
4.揹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揹包捆紮帶(可用於揹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着的工具,最好能使用等高線地圖,可以有效節省不必要的體力開支)
7.小快掛(方便在揹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樹,都可以用)
10、户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温、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鐘等功能)
11.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揹包內的整理)
13.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範圍)
15.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護膝,很重要,尤其負重時,有它對膝關節的保護才不會留下勞損的舊患
20.藥品(保健食品:紅景天,抗高原反應耐缺氧抗疲勞;感冒藥、消炎藥、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繃帶、創可貼、維生素藥片、眼藥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1.備用食品(壓縮餅乾、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户外裝備選購須知

户外環境是瞬息萬變的,當下清風徐徐。陽光照耀,不到10分鐘之間馬上霧氣逼近,接着就狂風驟雨;在山下傾盆大雨,走入高山中反而陽光普照。這更突顯了運動服裝裝備選擇的重要性,才能保障户外活動者的健康與舒適。
所以要根據三層穿法的概念去調整服裝準備:
內層:舒適層(內層)comfortlayer or inner layer
中層:保暖層(中層或絕緣層)insulation or mid layer
外層:保護層(外層)protection or shell layer
再來是中間層(Insulation),它是真正的保暖層,但是要分2方面設定:
靜態休閒類:它只要絕對的舒服和保暖就可以了,羽毛和先進科技的超細人造纖維是不二選擇動態活動類:它不只是保暖,更是要將活動時的多餘熱量散發出來,不殘留在身體和衣服上。
最後是保護層(Protection),它的意義是阻隔外在環境對人體的影響,而且更進而能多句幫助身體將多餘的熱量排出,所以它的材質是非常特殊的“防水透氣材質”(water proofing and breathable material),因為科技的進步,已經有數種防水透氣布料的發明;經測試的結果,在“乾燥靜態”的環境下,各家功能大同小異相差無幾,但是在“潮濕動態”的實際户外中,它的防水透氣性能就顯得差距很大;尤其是户外活動琳琅滿目,選購時要留意其設計方向是否能滿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