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傳曾

鎖定
戴傳曾(1921年12月21日—1990年11月18日),男,浙江寧波人,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院長。 [1] 
戴傳曾於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同年進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1951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0年11月18日逝世。 [3] 
戴傳曾主要從事實驗核物理、反應堆物理、反應堆工程和核電安全方面的分析研究。 [1] 
中文名
戴傳曾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
1990年11月18日
畢業院校
英國利物浦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生地
浙江寧波

戴傳曾人物生平

1921年12月21日,戴傳曾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月湖邊的紫薇街。
1942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同年,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並擔任任西南聯大助教。
1951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 [10] 
1952年,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探測器組組長。
1965年,任北京194所副所長。
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所副所長。
1990年11月18日逝世,終年69歲。 [3] 
戴傳曾

戴傳曾主要成就

戴傳曾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戴傳曾指導並參加研製成中子衍射譜儀等多種儀器並用其開展了有關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大型電磁分離器等多種儀器研製和核潛艇動力堆等多項重點項目研究中做了大量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工作,領導研製成微型反應堆並開發了單晶硅中子嬗變摻雜技術。 [3] 
戴傳曾在中國核電領域奇蹟般地創造了五個“第一”:第一台“東風一號”中子晶體譜儀、第一台中子衍射譜儀、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堆、第一批中子嬗變摻磷的單晶硅、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應堆。 [6] 
由戴傳曾帶頭研究的鹵素蓋格計數管的生產工藝,填補了中國核探測技術空白。同時還研製成了強流管,並研製成手提式檢測儀表,為中國防化兵及時提供了裝備。 [6] 
戴傳曾參加了中國第一個大型材料熱室的工藝、施工設計,使項目內容和規模接近20世紀70年代初的國際水平,為中國材料輻照實驗研究開創了條件。 [6]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獎等級
1956年
核探測技術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4] 
1987年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3] 

利用中子嬗變摻磷的單晶硅
核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學術論著
1、李吉根, 俞爾俊, 戴傳曾. 秦山核電廠SGTR事故及其處置研究[D]. 1996. [9] 
2、戴傳曾. 壓水堆核電站的安全問題[J]. 核科學與工程, 1984(02):5+9-16. [9] 
3、李吉根, 俞爾俊, 戴傳曾. 秦山核電廠SBLOCA分析研究[J]. 核科學與工程, 1990(04):5+15-23. [9] 

戴傳曾人才培養

戴傳曾培養的學生有李德平唐孝威等。 [7-8] 
在戴傳曾努力下中國與美國核管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派業務骨幹到中國國外培訓,多次派研究人員參加國際交流,為在中國開展核電安全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礎。 [6] 

戴傳曾榮譽表彰

1957年,戴傳曾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三等獎。 [6]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戴傳曾社會任職

社會任職
1985年
國際核安全諮詢顧問組(INSAG)首任成員
1985年
國際原子能機構


國家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5] 

中國核動力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5] 

核環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計量學會名譽理事

核動力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核科學與工程》副主編

《核動力工程》副主編

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兼原子能評議組組長

戴傳曾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戴傳曾的祖父是戴季石,他是光緒年間的舉人,住宅稱為訪廬。戴傳曾是家裏的第八個孩子。戴氏家族是寧波有名的“書香門第”之一,祖輩都是教育工作者,戴傳曾的父親戴軒臣先生是寧波有名的中學教師,教授數、理、化。 [2]  [6] 
  • 人物語錄
救國不忘讀書,讀書為了救國。 [6] 
“四年的大學生活,正值日本侵略中國的時期,艱苦而又難忘。在大學期間,我更覺得‘知識就是力量’是千真萬確的,更進一步認識了‘科學救國’的道理。” [6] 

戴傳曾人物評價

風雨同舟共建核能三十載,感君子德高才廣為我楷模;重任在膺突罹惡疾僅匝月,慨扁倉竭智盡術難挽鶴翔。(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評) [6] 
戴傳曾為建立中國核電安全研究體系作出突出貢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