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僖山

(河南永城芒碭山山峯)

鎖定
僖山,又名戲山,海拔88.6米,是芒碭山主峯東部的東西走向的山,其北面為魚山,西北為磨山,西南與保安山相望。相傳西周宋國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於此而得名。原山體面積較大,由於近代開山採石,四周已形成四五十米高的懸崖峭壁,山體也變得狹小,東西僅長149米,南北寬84米。僖山分佈有西漢梁王墓羣,已發現併發掘了三座漢代墓葬,即僖山金縷玉衣墓、王后墓和畫像石墓,出土的寶貝數不勝數,僖山金縷玉衣的出土後相繼在各國展出,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1-2] 
中文名
僖山
外文名
戲山
地理位置
河南永城芒碭山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AAAAA級
佔地面積
4 km²
著名景點
僖山金縷玉衣墓
僖山景區
相關景點
芒碭山、斬蛇碑、漢梁王墓羣

僖山景點介紹

僖山 僖山
僖山是芒碭山羣中最東部的一座東西走向的小石山,其北面為魚山,西北為磨山,西南與保安山相望。此山相傳西周宋國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於此而得名。
此山海拔88.6米,原山體面積較大,由於近代開山採石,四周已形成四五十米高的懸崖峭壁,山體也變得狹小,東西僅長149米,南北寬84米。此山也屬於西漢梁國王室的墓地,已發現併發掘了三座漢代墓葬,即金縷玉衣墓、王后墓和畫像石墓。鑑於山體四周已成懸崖,到達山頂有很大的難度,在此對這三座墓葬作以介紹,亦期有興趣愛好者對漢梁墓葬形制及文化的探討提供幫助。 [3] 

僖山僖山漢墓

僖山金縷玉衣墓

僖山金縷玉衣墓位於僖山山頂的東端,墓道開口朝東,由墓道和墓室兩部分組成。
墓道南北寬3米,東西長現存不足10米,平底,南北兩壁峭直,系由石巖開鑿而成。墓道內用條石填塞,上面刻有姓名文字。墓室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東西長7米,南北寬近4米,高4米餘,系先在山頂開鑿長方形石坑,再在南北兩壁用長方形石板壘砌石壁,東西兩壁仍保持開鑿時的壁面,南北兩壁之上再用一端呈燕尾槽的石板搭扣成“八”字形。 [4] 
此墓早期被盜,1986年文物工作者對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仍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文物,如陶質的鼎、壺、罐、豆、甕、鈁等,鐵質器具有燈、錘、鑊等生活用具和刀、劍、鏃兵器。銅器有鶴足燈、劍飾、鎏金熊器座、鎏金朱雀器鈕、弩機等,玉器有玉璧、玉圭、板、鉞、戈、玉佩、玉貝、璜、環、玉舞人、瑪瑙環和水晶珠等。
僖山金縷玉衣 僖山金縷玉衣
最為珍貴的是該墓中出土了一件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玉衣出土時已經散亂,經修復後,玉衣長度為1.76米,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古人將玉賦予種種美德的同時,認為玉有靈性,用玉殮屍,能使屍體不腐,“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葬玉製度,始於西周晚期,歷經春秋戰國至漢代盛行。玉衣是喪葬用玉中的最高檔次,依死者爵位的高低又分金、銀、銅縷三種玉衣,在初行玉衣的西漢時期,皇帝、皇后、王侯皆可使用金縷玉衣,因此,可以推斷此墓應為西漢梁國國王級別的陵墓。僖山金縷玉衣的出土是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1988年參加了北京故宮舉行的全國出土文物精華展,1991年作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參加展出,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5] 

僖山漢畫像石墓

僖山漢墓出土白玉舞人佩 僖山漢墓出土白玉舞人佩
僖山漢畫像石墓位於僖山南側山腰,與金縷玉衣墓和王后墓相距100餘米。1978年僖山村民取土時發現,同年進行了清理。墓內遺物雖早已被盜掘一空,但墓室結構完整,出土了十餘塊畫像石。該墓為東西向,墓門朝西,四壁用石條砌成牆壁,頂部用石條覆蓋,最後再覆以封土。該墓由墓門、前室、耳室、中室及兩側室組成,室內總長5.45米,最寬處3.58米。
該墓的畫像石主要分佈在前室四壁、墓門及門楣等部位,後室後壁和兩側室後壁刻有“十”字連環圖案,墓門門楣上浮雕二龍穿璧。石門上刻朱雀鋪首銜環,前室西壁為車行出騎圖,圖中有兩輛軺車,為雙輪,上有傘形車蓋,乘2人,圖中還有單騎7人,皆頭戴高冠,身着長袍,腰束博帶,其餘三壁皆刻神獸,東壁有麒麟、鳥面獸身和人首龍身獸:南壁有鳥面獸、龍頭虎身獸等,這些神獸姿態各異,活潑生動。
該墓畫像內容豐富,珍禽異獸、二龍穿璧等反映了漢代人們心目中長生不老、羽化昇仙的思想,車騎出行反映了墓主人來世仍然能夠榮華富貴,過着高官厚祿的生活。其雕刻採用剔地淺浮雕形式,即先把畫像的輪廓和細部刻出,然後把空地剔掉,這種畫像石既不同於南陽畫像石古拙豪放,又不同於密縣打虎亭畫像工整細膩。畫面佈局勻稱,線條疏密合理,粗細得當,被考古學家稱之為豫東漢畫像石的典型代表。它為研究漢代墓葬制度、建築藝術、石刻畫像藝術和漢代社會生活、意識形態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6] 

僖山僖山戰鬥

僖山戰鬥是指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豫東僖山對日軍的戰鬥。1939年7月29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1941年以後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7大隊第3連和教導大隊,在河南省永城縣(今永城市)東北的僖山與日軍200餘人激戰,斃傷日軍60餘人。蘇魯豫支隊亡3人,傷3人,失去聯絡55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