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馬奔騰

鎖定
《戰馬奔騰》是二胡演奏家陳耀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也是他強力打造的軍營狂想曲。樂曲描寫守衞在祖國邊疆草原的騎兵戰士為了保衞社會主義祖國,苦練殺敵本領的情景,表現了他們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
在這首樂曲中,陳耀星先生立意清新,富有獨創,繪形傳神地把戰馬奔騰的形象如浮雕一般凸現出來。陳耀星運用了自己獨特的高難演奏技巧,成功地表現了守衞在邊疆的騎兵戰士的軍營生活,樂曲開創了用二胡表現軍事題材的先例。
中文名
戰馬奔騰
作    者
陳耀星
創作時間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演奏樂器
二胡

戰馬奔騰創作背景

《戰馬奔騰》是陳耀星在1976年創作的。當時,全軍第四屆文藝匯演即將舉行,各文藝團體都摩拳擦掌,認真準備。作為第二炮兵文工團的二胡獨奏演員,陳耀星受領創作任務後立即奔赴內蒙採風。期間,騎兵部隊訓練時那勇往直前的氣勢和敢打必勝的精神,極大地震撼了他:創作一首二胡曲把邊防戰士挎槍躍馬的英姿表現出來的激情,在他胸中如大潮奔湧,難以平息。回北京後,陳耀星把自己關在小屋子裏,一天一夜沒有閤眼,一氣呵成創作出《戰馬奔騰》樂譜。但在練習中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他原本想把琵琶表現馬蹄聲的技巧移植到二胡上來,但由於兩種樂器相差太遠,效果很不理想,練習也一度中斷。一些好心的同事、朋友知情後,紛紛勸他:“憑你的實力,隨便拉個什麼都能得獎,何必自找苦吃呢?”但陳耀星的決心沒有動搖,他多年練琴養成了一個習慣,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一次練習時,不小心弓跳起來,碰到琴絃上,“嗒”的一聲,雖很短暫,但陳耀星卻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不就是馬蹄聲嗎?名曲《戰馬奔騰》由此誕生。 [1-3] 

戰馬奔騰樂曲賞析

《戰馬奔騰》曲譜 《戰馬奔騰》曲譜
樂曲的引子是一段進行曲,一開始就把邊防戰士騎着戰馬奔馳的威武形象表現出來。它的主題是富有蒙古民歌音調特色的旋律,第一主題的音調激奮昂揚、節奏鏗鏘,塑造了邊防戰士跨馬橫槍的英武形象;抒情如歌的第二主題抒發了邊防戰士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深厚感情。樂曲的中段,作者創造性地運用了一些特殊的技巧,用大擊弓摹仿馬蹄飛奔聲,用由弱到強的逐漸向上模進,造成一種風馳電掣的速度感,刻畫出戰馬嘶鳴、緊張激烈的奔馳場面。樂曲在戰馬嘶鳴聲中突然放慢速度,強有力地結束了全曲。
戰馬奔騰會演會演中,陳耀星激情滿懷的演奏給觀眾和評委帶來強烈的震撼和衝擊。隨着二胡奏出鏗鏘有力的軍歌主題,一股硝煙滾滾、狂風瀟瀟、將士揮戈、萬馬奔騰的氣息撲面而來。中段,他運用自己的《戰馬奔騰》獨創的演奏技巧,如“大擊弓”、“雙弦快速抖弓”、快速的連頓入弓等,把聽眾帶入戰馬嘶鳴、風馳電掣、衝鋒陷陣、頑強格鬥的激烈情景之中。接近尾聲,又模擬出衝鋒號的聲音,最後在戰馬嘶鳴聲中突然放慢速度,強有力地結束全曲,讓人彷彿感到刀光劍影隱去,將士們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還的情景。

戰馬奔騰社會評價

該曲創造了許多二胡演奏新技法,開創了用二胡表現軍事題材的先例,一上演就引起強烈的轟動。音樂沒有國界。《戰馬奔騰》不僅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而且在國外也大受歡迎。多年來,陳耀星父子多次隨團出國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各大洲,把《戰馬奔騰》帶到了悉尼歌劇院,帶進了維也納金色大廳,每次演出現場效果都非常好。而最激動的,還是當地的華人。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聽完《戰馬奔騰》後,到後台拉着陳軍的手激動地説:“小夥子,這個曲子太好了,拉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謝謝你!”

戰馬奔騰作者簡介

陳耀星 陳耀星
陳耀星,男,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暨中央民族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41年5月生,江蘇常熟人。自幼隨父陳舜農習二胡、琵琶、簫等樂器。1958年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196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從師於馬友德甘濤瞿安華程午嘉等。196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8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廣東省公安總隊政治部文工團、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二胡演奏員。1979年,創作二胡獨奏曲《戰馬奔騰》,參加全軍第四屆文藝會演分別獲優秀創作獎、表演獎,廣為流傳。 [4] 
其子陳軍也是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這一對陳氏父子享譽樂壇,並稱為中國的“二胡雙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