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騎兵

(兵種名稱)

鎖定
騎兵(cavalryman),主要是指騎馬等動物,從事軍事活動的經過部隊專業訓練的人,指陸軍中乘馬執行任務的人,也可徒步作戰。 [1] 
中文名
騎兵
外文名
cavalryman
屬    性
兵種

目錄

騎兵發展

在中國,殷墟曾發現有一人、一馬及陪葬兵器的墓葬坑,説明商朝已存在武裝騎手。騎兵約普及於春秋末期至戰國初。各諸侯國如趙、秦、楚的騎兵各有萬人,燕、魏的騎兵分別有五六千人。騎兵的編制,《六韜・犬韜》有“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的記載。西漢,大量發展騎兵,馬政成為大政之一。國家在北部、西部牧區置苑養馬,設置有專門放牧、調教、管理馬匹的機構。同時,還大力施行和獎勵民間養馬。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戟、矛、刀和劍,配備有馬鞍、盾牌與鐵鎧甲。在同匈奴多次進行大規模的騎兵集團機動作戰中,動用騎兵共達數十萬人。元代騎兵部隊按萬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牌子四級編制,配備有弓箭、馬刀、標槍、戰斧等武器。明清,騎兵均達數十萬,配備有火槍、火炮,建有騎兵營的編制,是陸軍的主要兵種之一。中華民國時期,騎兵部隊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通常按軍、師、旅、團的序列編制,每個騎兵團編4個騎兵連,1個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騎兵最多時達20多個師,後來數量減少,地位和作用下降。
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建於建軍初期。1928年4月,西北工農革命軍建立第一支騎兵分隊 [2]  。1933年,紅軍第26軍組建騎兵團。1936年,紅軍西路軍組建騎兵師。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騎兵司令部,轄第1、第2騎兵師。解放戰爭後期,全軍發展到12個騎兵師,主要編配步槍、馬刀、輕重機槍和輕型火炮等武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只保留少量騎兵部隊。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個別軍區編有騎兵團。80年代後,僅保留很少的騎兵分隊(如騎兵二營 [3]  )。1985年我軍由摩托化和機械化取代了騾馬化,騎兵作為一個兵種消失,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2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 [4] 
在世界上,公元前9世紀,亞述烏拉爾圖已有騎兵。前6世紀,波斯和其他奴隸制國家也有了騎兵。在波斯軍隊中,騎兵是主要兵種,分為使用劍、長矛的重騎兵和配備弓箭、短矛與標槍的輕騎兵。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的騎兵有很大的發展。基本建制單位是伊爾(相當於連),由64名騎手組成,分重騎兵、中騎兵和輕騎兵。輕騎兵用於接戰和追殲敵人,重騎兵在步兵、中騎兵支援下對敵實施突擊。中世紀,多數歐洲國家的騎兵在作戰中仍起主要作用。14世紀火器出現後,騎兵的地位逐漸降低。15世紀末,西歐的騎兵只起輔助作用。16世紀騎兵配備火器後,又有很大發展。17世紀三十年戰爭期間,參戰國軍隊中有40%~50%的人員是騎兵。17~18世紀,騎兵分重騎兵(胸甲騎兵)、中騎兵(龍騎兵、卡賓槍騎兵、投彈騎兵)和輕騎兵(驃騎兵槍騎兵),騎兵的基本戰術單位是連,最高編制單位是師。1804年,拿破崙一世創建了騎兵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法、俄國都編有騎兵集團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曾有17個騎兵軍、80多個騎兵師。戰後,隨着軍隊技術裝備的發展和火力、機動力的提高,騎兵逐漸失去原有的兵種地位。許多國家的軍隊先後撤銷騎兵這個兵種,保留的少量騎兵,主要用於執行巡邏、警戒和運輸等任務。 [1] 

騎兵任務

歷史上曾經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兵種,擔負正面突擊、迂迴包圍、追擊、奔襲等任務。現代騎兵的武器有步槍、機槍和迫擊炮,主要負責偵察、巡邏、警戒和通信聯絡。有的國家把乘駱駝、乘象的部隊也稱騎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