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權第十二

鎖定
《戰權第十二》是中國古代兵書《尉繚子》裏記載的一篇兵法文章。戰權,就是根據戰場情況,靈活運用作戰原則。
中文名
戰權第十二
類    別
兵法文章

戰權第十二作品簡介

本篇指出兵少可用權謀,兵多可用力勝。主張先發制人,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有者無之,無者有之”,使敵人摸不清我之企圖。反對“輕進而求戰”,也不求“必往有功”。主張根據情況,見到有勝利的把握,然後決戰,所謂“意往而不疑則從之,奪敵而無前則加之,明視而高居則威之,兵道極矣。”最後指出:軍事行動要嚴守秘密,作戰行動要有節制,戰場紀律要嚴格整肅,朝廷決策要高明,將帥選拔要慎重,進入敵人國境要迅速而突然,這樣就有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説《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説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説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

戰權第十二作品賞析

62、兵法曰,千人而成權,萬人而成武。權先加人者,敵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敵無威接,故兵貴先。勝於此則勝彼矣,弗勝於此,則弗勝彼矣。凡我往則彼來,彼來則我往,相為勝敗,此戰之理然也。夫精誠在乎神明,戰權在乎道之所極。有者無之,無者有之,安所信之。 [1] 
【譯文】
兵法上説,兵力小的可用權謀取勝,兵力大的可用威力取勝。先敵使用權謀,敵人有力量也無法使用,先敵使用武力,敵人有力量也無法抗拒,所以用兵最好先發制人。善於運用這一原則。就能戰勝敵人,不善於運用這一原則,就不能戰勝敵人。我去進攻敵人,敵人必然要反擊,敵人來進攻我們,我們也必然要反擊。不是我戰勝敵人,就是敵人戰勝我,這是戰爭的客觀規律。精細周到的謀略在於明察敵我雙方情況,機動權變的指揮在於靈活運用作戰原則。有力量裝做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卻裝做有力量,敵人怎麼能摸清我們的真實情況呢。
63、失王之所傳聞者,任正去詐,存其慈順,決無留刑。
【譯文】
先王之所以為後世傳頌的,在於能任用正直的人,清除奸詐的人,保護善良恭順的人。[而對於那些觸犯刑法的人]決不留情。
64、故知道考,必先圖不知止之敗,惡在乎必往有功?輕進而求戰,敵復圖止,我往而敵制勝矣。故兵法曰,求而從之,見而加之,主人不敢當而陵之,必喪其權。
【譯文】
所以懂得戰爭規律的人,必先考慮一味冒進的危險,怎能指望一往無前就能勝利呢?如果輕舉冒進,尋求決戰,敵人又有計劃地加以阻止,這樣我軍的進攻一定會遭到失敗。所以兵法上説,如果敵人求戰,我就應戰,或者見到敵人就去進攻,或者我軍的力量本來不能阻擋敵人的進攻,而又輕率地交戰,都必然會喪失戰爭的主動權。
65、凡奪者無氣,恐者不守,可敗者無人,兵無道也。意往而不疑則從之,奪敵而無前則加之,明視而高居則威之。兵道極矣。
【譯文】
軍隊處於被動地位就會挫傷士氣,軍心恐懼就不能堅守,遭受失敗是由於指揮無方,這些都是用兵不得其法的原故。軍隊鬥志昂揚而毫不猶豫,就同敵人進行決戰,敵人動搖而又不敢前進,就乘機發動進攻,明瞭敵情而又居高臨下,就利用威勢壓倒敵人。這就算是精通兵法了。
66、其言無謹,偷矣;其陵犯無節,破矣;水潰雷擊,三軍亂矣。必安其危,去其患,以智決之。高之以廊廟之論,重之以受命之論,鋭之以逾垠之論,則敵國可不戰而服。
【譯文】
軍隊言語不謹慎,就會泄密。作戰行動無節制,就會失敗。士兵散漫急躁不受約束,就會潰亂。必須要轉危為安,消除禍源,機智地進行處置。朝延的決策要高明,將帥的選用要慎重,進入敵人國境要迅速,這就可以不經戰鬥而使敵國屈服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