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慄

(漢語詞彙)

鎖定
戰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zhàn lì ,也作“顫慄”, [2]  形容竭力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顫抖或因恐懼、寒冷而顫抖、發抖、哆嗦。出自《論語·八佾》。
中文名
戰慄
讀    音
zhàn lì
釋    義
竭力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發抖
出    處
論語·八佾

目錄

戰慄釋義

形容竭力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顫抖或因恐懼、寒冷而顫抖、發抖、哆嗦。

戰慄出處

1、語自《論語·八佾》:“使民戰慄。” 意為使百姓因看到慄木(做的神主牌位)而恐懼,害怕或激動。朱熹集註:“戰慄,恐懼貌。”
2、《戰國策·楚策四》:“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慄。”
3、《資治通鑑·隋文帝仁壽四年》:“ 陳夫人與後宮聞變,相顧戰慄失色。” [1] 
4、清黃鈞宰《金壺浪墨·趙芥堂》:“時天寒風雪交作,鄉民解衣裸體,傴僂戰慄。”
5、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剋制着因過於激動而引起的戰慄。”

戰慄相關鏈接

1、一次,孔子的徒弟直白地告訴皇上:夏朝的神主牌位是用松木做的,商朝是用柏木做的,我們周朝人要用慄木,這就是為了“使民戰慄”。孔子聽了説:這是歷史問題,就別追究了。如果遊街示眾,能起到“使民戰慄”的效果,那我更希望對腐敗官員遊街示眾,這樣可以“使官戰慄”。
2、冰心《南歸》:“大家戰慄相顧,都已做了無母之兒,海枯石爛,世界上慈憐温柔的恩福,是沒有我們的分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