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與地壇

(史鐵生創作的散文集)

鎖定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02年5月。 [1] 
《我與地壇》收錄《我與地壇》《記憶與印象》《好運設計》等散文作品。這些以史鐵生親身經歷為題材創作的作品,優美的行文中飽含對生命、青春、愛人、親友、故土的愛。作者充滿語言魅力的文字,具有穿透時光與心靈的力量,並有一種對命運的詩意把握,讓讀者重新思考活着的意義。 [2] 
作品名稱
我與地壇
作    者
史鐵生
文學體裁
散文集
首版時間
2002年5月
字    數
161千字

我與地壇內容簡介

散文集《我與地壇》中收錄的每篇作品都是史鐵生從內心出發,描寫生活中的自己,抒寫自己心中的生活。他在一篇篇文章中講述自己的經歷,這些經歷有生活的經歷,也有內心的經歷;他剖析自己對生死的看法,對世間不完美的殘廢、愚鈍、苦難、醜陋的解析。《我與地壇》如一曲深沉的生命詠歎,情感深厚,哲理含蓄,語言雋永;《記憶與印象》如一部悲欣交集的人間戲劇,主旨深刻,京味濃郁,動人心絃;《好運設計》執着於叩問眾生命運的謎題,抽絲剝筍,娓娓道來,睿智幽默。 [2-3] 

我與地壇作品目錄

編輯例言
前言
1 午餐半小時
2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3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
4 命若琴絃
5 毒藥
6 原罪・宿命
7 第一人稱
8 老屋小記
9 我與地壇
10 牆下短記
11 好運設計
12 病隙碎筆(5)
13 兩個故事
14 往事
15 記憶與印象 [1] 

我與地壇作品鑑賞

在散文《我與地壇》中,作者不僅寫了自己在地壇這座古園中的所見所聞,而且也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在其中作者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抒發自己對於命運與生死問題的理解與感悟。全篇的語言極富哲理性,正是這種哲理性的文學語言在無聲地言説着作者的精神世界。如“死是一件無須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是在告訴人們人的一生或長或短,但終逃不過死亡這一最終結局,就是在通往這一確定結局的道路上,不同的人卻會有不同的態度與選擇。在應該採取何種態度以及進行怎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上,作者通過感悟與思索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每個人在面對死亡時都應該以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而對當時尚沒有從心理上完全擺脱殘疾陰影的作者而言,死亡的到來似乎也就意味着無休止痛苦的終結,而這種終結就如同節日一樣讓作者感到釋然與解脱。 [5] 
作者還在文中對地壇這座古園中的一草一木進行了洋溢着生命活力與激情的描寫與刻畫,可以説在這些事物上寄託着作者最為濃烈的感情,可謂“一草一木總關情”。如作者對地壇園子裏草木生長的生動描畫,“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片刻不息”,在這裏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彷彿草木在用生長的聲音向作者訴説着生存的歡愉,使作者能夠感受到這種生命盎然向上的蓬勃動力,由此可見他對生活所充滿的熱烈情感。全文中還充盈着作者對母親的無盡思念與眷戀之情,每每讀起這些飽含人間至情的文字,相信每個人都會為之感動不已。特別是在文中的第二部分,作者用蘸滿悔恨與淚水的筆觸生動刻畫了對自己始終牽掛,無言中透露出關心與急切心情的,既普通又偉大的慈母形象。 [5] 
散文《記憶與印象》是史鐵生的生命時光的拾零和整合。讀者傾聽着作者講述自己從誕生到童年的那一段詩意而“痴迷”的生命時光。作者在文中描述細緻而不零碎、平凡而不平淡的生命景象:誕生了一“醜”東西的醫院,讓“我”能“站”得更高的土炕,北京的普通四合院,那場及時、罕見的大雪,母親無言的傷心,奶奶流露着欣慰的言語,在風中舞蹈流動的陽光,清朗、歡欣的天籟之音,以及那條細長、規整的小街。這一切構築成了史鐵生生命開端的幾乎全部的內容。作者敍述的視角是這樣的:“進人一種情況(誕生)”——眺望窗外的世界——走出屋門——走進院子——來到小街。讀者漸漸懂得了史鐵生的生命世界了。 [6] 
接下來,史鐵生講述了他的“美麗的憂傷”。50年的生命歷程,還不足以讓一位智者參透他的“輕輕地來”,那個“蹲在那安恬的時間四周竊笑”的“複雜世界”仍然在竊笑,那個“站”在門前台階上眺望的孩子是我嗎?“那些情景如今都到哪兒去了?”“夢是什麼?回憶,是怎麼回事?”“但這一切都是真的嗎?”史鐵生困惑了,讀者也開始不知所措了。那“美麗的憂傷”正輕輕地或像金屬般堅硬地刺痛着每一生命個體的“記憶與印象” 。原來記憶是一條可以回溯的生命之河,它流逝但不等於“一去不復返”,“朝花夕拾”,人們正慢慢地航進在開滿鮮花、綴滿香草的生命“此岸”,“彼岸”還很遠嗎?“順讀” 和“倒讀”的梳理過程終於到達了真相大白的時刻。“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過取決於觀察,取決於觀察的遠與近。”這就是史鐵生最想告訴讀者的話,這就是文之“意”,文之魂。 [6] 
雙腿殘疾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是一場災難。作者曾經也有過自暴自棄,甚至消極避世,在地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任由光陰流逝。但最終,他還是在頹然的生活與苦痛的生命裏,找尋到了心靈的慰藉,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生與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剩下的只是怎樣活的問題。在註定的結局裏,每個人甚至花蟲鳥獸都以獨特的形態活着。生命的旅途充滿了未解之謎,沒有人有正確的答案,但每個生命都能用心去感悟路上的風景。曾經以為很重要的事情,隨着時間的沉澱,一切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很輕,很輕。因此,試着接受生命中發生的一切,學會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才能更加安然地前行 [12] 

我與地壇作品影響

教育層面
2020年12月,《我與地壇》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閲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圖書推介。 [3] 

我與地壇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我與地壇
史鐵生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2年5月
9787531324362 [1] 
我與地壇
史鐵生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年9月
9787020084357 [7] 
我與地壇
史鐵生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年1月
9787020083442 [8] 
我與地壇
史鐵生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6年12月
9787540478087 [9] 
我與地壇
史鐵生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年3月
9787020135639 [10] 
我與地壇
史鐵生
北京出版社
2020年1月
9787200152043 [11] 

我與地壇作者簡介

史鐵生,北京人,生於1951年1月4日,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1969年赴延安鄉村插隊務農,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他於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説集《命若琴絃》,散文集《我與地壇》《記憶與印象》《扶輪問路》等,曾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兩次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以《老屋小記》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以《病隙碎筆》獲得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及華語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出成就獎。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去世。 [4] 
史鐵生 史鐵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