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鎖定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是201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寫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愛與愁,寫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渾噩與病痛,這些文字能讓人看到精神的獨立、思想的自由,也看到未來和希望。
中文名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作    者
姬中憲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1月
頁    數
317 頁
定    價
32 元
ISBN
9787301244432
文學體裁
雜文隨筆集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內容簡介

作者姬中憲是我國第一代專職社會工作者,執教於華東政法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本書是他近年來的雜文隨筆集,是一本話題之作,也是一次難得的跨界書寫。
作者以親歷者的身份,披露中國社工和公益界的新鮮事,也從切身體驗出發,描摹時代的種種奇觀。從言必談“社工”,到後來漸漸淡化這個詞,直到最後打通社工與社會的界限。身兼作家與社工的雙重身份,他將文學的細節感與戲劇性、社工的人文底色與社會視角,融匯在字裏行間。
任何事都是制度與人性的合謀。本書展現的是人性的一面,談論更多的是制度與環境。作者的文章讓我們不得不承認:置身時代奇觀中,沒人可以不荒謬。姬中憲是敏鋭的社會觀察者,他的專欄文章既是專業的,也是社會的;既是嚴謹的,也是天馬行空、神出鬼沒的;既是無比親切的,又是犀利和鞭辟入裏的。他的自由文風和獨特立場,獲得了讀者的一致點贊。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圖書目錄

一、不在場的主角 [2] 
中國式社工的心路歷程,也是一段段真切的人生故事
父母在,不遠遊
歧路問遠方
不為人知的社工
浦東社工,重新出發
園丁的故事
不在場的主角
三十年,如一日
二、成長的煩惱
細數社工界“家事”,直面公益行業的麻辣話題
低收入的社工是可恥的
讓一部分社工先富起來
除了錢,社工還有什麼
名不正、言不順的社工
社工與空手道
成長的煩惱——浦東社工協會十年十問
助人大家庭中的社工
柏阿姨是不是社工
從盜版到取經: 內地社工的“北斗之旅”
社工界的專家與外行
司法社工“七宗罪”
一個不想當演員的社工不是好志願者
最好的公益人不是社工
浦東社工為何離開浦東
選專業不是選人生
公益界的“國進民退”
12個憤怒的男人
做一個“有文化”的社工
公益的細節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給社工畢業生的一封信
三、汶川至雅安
從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雅安地震,中國社工的親歷與反思
災害社工: 從百年一遇到隨時待命
月亮照常升起——都江堰社工日誌
都江堰至德陽
上海社工的成人禮
重返都江堰——2009年社工督導報告
別讓災難變成救災者的狂歡——寫在雅安地震之後
地震後,社工做什麼
給災區志願者的10個建議
四、“兩個中國”
嬉笑怒罵,情真意切,放眼“天下事”,寫出“這一代人的愛與愁”
流行觀點是毒藥
莫做“壞教育”的幫兇
中國人的“數字化生存”
儀式與形式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富士康聘請了社工
不會玩的人不幸福
“不知如何降下來”——給更高、更快、更危險的中國
每年都有一個春天
上海“老孃舅”現象的社工觀察
全民焦慮,社工何為
春節處處是民生
停車禮讓與惡意猜測
智慧比善良更重要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憤怒
倫敦奧運開幕式的人文細節
七〇共識
漫長的青春期
誰製造了“中國式嫉妒”
天下本無事,庸人勿擾之
孩子,如果你是范冰冰
“兩個中國”
給女兒的一封信
後記 [3] 

我仍然沒有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作者簡介

姬中憲,1978年12月出生,先後就讀於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中國第一代專職社會工作者,現執教於華東政法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在《中國社會工作》等報刊開設專欄。
同時專注於文學創作,著有長、中、短篇小説多部。作品見於《人民文學》《花城》《上海文學》《天涯》《百花洲》《小説界》等,曾獲首屆華語文學創作筆會最佳小説獎、第十屆上海文學獎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