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

鎖定
成都市川劇院是國內最久負盛名的專業藝術院團之一,與上世紀最著名的川劇班社“三慶會劇社”一脈相承:有約300年曆史的川劇藝術是西部民族文化的精華,其獨特的風格在劇院得到繼承保留、展現和發展。
中文名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
類    別
研究院
地    點
成都
類    型
川劇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演出歷史

成都市川劇院於1959年1月9日組建,集中了成都市川劇界大部分藝術骨幹,行當齊全,陣容齊整,劇目豐富,特色鮮明,地域文化突出。幾十年來,成都市川劇院創作、演出了大量有特色有影響的藝術作品:《白蛇傳》、《柳蔭記》、《御河橋》、《紅梅贈君家》、《王熙鳳》、《夫妻橋》、《江姐》、《田姐與莊周》、《山槓爺》、《劉氏四娘》、《目連之母》、《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青春涅槃》、《慾海狂潮》、《紅梅記》等,很多藝術珍品至今仍保留在川劇舞台之上。
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導下,藝術工作得到了與時俱進的發展,迎來了川劇的繁榮。如《拉郎配》、《喬老爺上轎》、《借親配》等戲享譽全國,《杜十娘》、《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拍成電影,廣獲好評,《白蛇傳》、《柳蔭記》、《玉簪記》、《譚記兒》、《御河橋》、《夫妻橋》等經典優秀劇目久演不衰,50年來上演各類劇目達700餘出。劇院人才濟濟,陣容強大,各行當既有領軍人物,又有後起之秀,形成了和諧有力的集體效應和完整的藝術結構。在老藝術家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劇院以眾多的經典劇目、經典演員、經典演出,贏得觀眾,贏得承認;集體的智慧、力量和貢獻,營造出劇院的“黃金時代”。
1982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發出了“振興川劇”的號召,這也是我國戲劇界的空谷足音,使劇院工作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劇院相繼創作演出了眾多的優秀劇目,如《山槓爺》、《田姐與莊周》、《王熙鳳》、《紅樓驚夢》、《四川好人》、《劉氏四娘》、《目連之母》、《激流之家》、《文成公主》、《青春涅槃》、《慾海狂潮》、《紅梅記》等經典劇目。
2023年4月7日晚,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創排的鄉村振興題材川劇《沃野炊煙》,在成都新聲劇場首演。 [1]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所獲榮譽

以曉艇、劉芸、陳巧茹、孫普協等“梅花獎”演員為代表的表演藝術家,以蔡少波、王玉梅、王超、馬麗等優秀演員為骨幹的成都市川劇院體現出的整體藝術水準受到各界高度評價。徐棻、譚愫等劇作家創作碩果累累,劇院上演的劇目精品迭出,以一個劇院托起一個劇種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示。
成都市川劇院是獲獎“大户”,先後榮獲全國、省、市各項大獎,如中宣部“五一個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文化新劇目獎”、“文化表演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表演獎、編劇獎、音樂獎”、中國戲曲學會獎及振興川劇等多項大獎。競華榮獲建國以來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劇院也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獲獎“大户”之一,曉艇獲首屆“梅花獎”,劉芸、陳巧茹兩度獲“梅花獎”,劉萍、孫勇波、孫普協、王玉梅都榮獲了這個中國戲劇最高獎。曉艇、陳巧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笑非、藍光臨、劉芸、孫普協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巧茹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