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

鎖定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初名英美會福音堂,1933年改名為四聖祠禮拜堂,位於錦江區四聖祠北街17號,其前身為加拿大基督教循道宗衞斯理會,有一百一十年歷史。是成都市開放教堂中最古、保存較為完整的教堂,現存教堂已有80多年曆史,是市內及郊縣信徒比較集中的一個教堂。由傳教士兼建築師蘇繼賢設計監造,中式建築風格的教堂,該堂佔地3000餘平方米,使用面積1200餘平方米,高約18米。1980年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該堂進行了整修,1989年元旦正式復堂。
2015年因線路老化,建築腐蝕等問題進行了教堂維修。教堂維修時,恢復了鐘樓。
中文名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
早期名稱
英美會福音堂
地    址
成都錦江區四聖祠北街17號
佔地面積
3000餘平方米
使用面積
1200餘平方米
整修時間
2015年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規模簡介

加拿大英美會是在四川傳教的主要差會之一,下設成都、彭縣、嘉定(現樂山)、仁壽、自流井(自貢)、重慶、瀘州、忠縣、涪陵、榮縣等10個區會。1919年在四川共有184名傳教士。其中成都區會轄成都市和郫縣、温江等縣的10所教堂。成都市內有四聖祠禮拜堂、暑襪街蘇特蘭堂和外東青龍街福音堂3座教堂,其中位於市中心的蘇特蘭堂規模最大,可容納1200餘人,已經在1981年擴建東西幹道時被拆。
地址: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位於四聖祠北街17號
1891年,加拿大英美會對華傳教,已經在華傳教多年的資深美國籍傳教士赫斐秋(Virgil Chittenden Hart,1840年-1904年,原屬美國美以美會),和加拿大傳教士何忠義(G E Hartwell)夫婦、司徒芬孫(D W Stevenson)夫婦、啓爾德(O L Kildorn)醫生夫婦、赫爾等一行9人,成為該會來華的第一批傳教士,於1892年初到達四川成都,他們在四聖祠買下一片菜地,1894年建立了存在四聖祠禮拜堂。一年後,1895年毀於反教風波(成都教案)。次年又重建。1900年義和團事起,堂再次被毀,又再次重建,可容300人。
此後,教堂周圍陸續興建了男女仁濟醫院、華英書局、華英女中、協和女師等眾多機構,信徒大量增加,於是在1920年發起了“百萬磚”運動,新建可容千人聚會的帶鐘樓的禮拜堂,風格屬於簡化的哥特式。次年落成。設計者是蘇繼賢(Walt Small)。
1945年馮玉祥將軍在恩光堂的鐘樓上敲響了抗日勝利的鐘聲。
1966年文革開始,教堂遭到嚴重破壞,並被佔用。1984年11月25日修復,1989年1月1日重新開放。
2015年因線路老化,建築腐蝕等問題進行了教堂維修。教堂維修時,恢復了鐘樓。但因建築受力原因只恢復當年鐘樓高度的一半。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聚會時間

週六上午9:30、晚上18:30
週日上午9:30、下午14:00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注意事項

恩光堂謝絕一切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