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色

鎖定
成色,是漢語詞語,拼音是chéng sè,意思是金銀塊或錢幣中所含純金或純銀的比例,通常以每一千份中所佔的份數來表示;泛指質量。
中文名
成色
拼    音
chéng sè
注    音
ㄔㄥˊ ㄙㄜˋ
釋    義
質量

目錄

成色釋義

1.金屬貨幣或器物中所含的金屬純度。
2.泛指質量。
3.猶體統。
4.大同方言,貶義詞或中性詞,更接近於罵人,意思是“傻子”或“沒腦子”。
5.懷川方言:本事,能耐,出息。eg:當一個人連某件小事都做不好或者貪圖小便宜時,旁人即調侃:”真沒成色!“

成色出處

《大明律·附例七》:“凡收受諸色課程變賣物貨,起解金銀,須要足色。如成色不及分數,提調官吏人匠,各笞四十。”鄭觀應《盛世危言·鑄銀》:“時價雖有長落,成色毫無添補。”
紅樓夢》第七七回:“因思跟賈政出門,便不肯拿出十分出色的新鮮衣服來,只揀那三等成色的來。” 楊朔《荔枝蜜》:“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大。”
金瓶梅詞話》第五五回:“説也有,笑也有,狂的通沒些成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