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懸台社火

鎖定
洋縣謝村鎮智果寺“懸台社火”最早始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年。懸台社火是集各地社火之精粹。
中文名
懸台社火
類    別
祈福活動

目錄

懸台社火簡介

洋縣謝村鎮智果寺“懸台社火”最早始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年
“懸台社火”活動 “懸台社火”活動
歷史,據傳社火為智果寺眾僧所創。當時,在這座著名的皇家寺院裏,有120多位來自於五湖四海的僧人。他們在集各地社火之精粹的基礎上,創出了獨具特色的“懸台社火”。
因高可達10米,由下而望,懸若壘塔而得名。從現有資料看,一台台社火,雖層層裝置蓮葉、椅、船及演員,但無不精巧流暢。而且,與其他地方社火不同的是,“懸台社火”,還用木魚、鍾、罄等“法器”,使社火別具一番韻味……
智果社火之精華,在其融戲劇、雜技、美術、音樂、民間手工技藝為一體,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社火藝術形式。
它以堅硬、柔韌的槐木為梁,製作成多層高台框架,框架各層層面設置不同的角色,配置不同的道具,展示不同的戲劇情節。懸台社火具有五六層樑架,高達12米左右,高懸、驚險、巧妙、奇絕,給人以視覺的極大衝擊力。數十人人抬肩扛的多層懸台社火威武雄壯,顯示了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協作團結的精神。
懸台社火臉譜採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在遊演之中,懸中社火崇尚比高下、換摺子。此種社火又是一種參與人數最多的民間藝術活動,歷史文化的認同感極強。洋縣懸台社火樑架結構和底座配重非常符合力學原理。
化妝顏料為民間特製,不傷害扮演角色的兒童柔嫩的皮膚,陽光下不流淌。

懸台社火史料記載

“懸台社火”活動 “懸台社火”活動
由寺及村,這一藝術後在寺院所在的智果寺村興盛了起來。史料記載,早在明清時,就有“江壩蘿蔔、普陀蒜,智果寺(村)的社火蓋長安”的民諺。
1957年,智果寺“懸台社火”贏得西安匯演第一名,並赴京參加國慶慶典,受到了朱德、賀龍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正是由於其獨特的文化底藴使其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於2012年初在西安大唐西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中,一馬當先,拉開展演帷幕,獲得滿堂喝彩。
“懸台社火”活動 “懸台社火”活動
隨着近年來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智果社火正逐漸恢復着原始的生命,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逐步從民間娛樂祈福活動,走向文化商業雙車道。
[1] 
參考資料
  • 1.    洋縣謝村鎮宣傳文化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