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想

(汪國真作現代詩)

鎖定
《懷想》 汪國真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表達了愛情是根植於生理土壤的精神昇華。
作品名稱
懷想
外文名
reminiscence
作    者
汪國真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詩歌

目錄

懷想原詩

懷想
我不知道
是否 還在愛你
如果愛着
為什麼 會有那樣一次分離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愛你
如果不愛
為什麼 記憶沒有隨着時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靨
我的心 起伏難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為過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從前 那樣美麗

懷想作者簡介

汪國真,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學畢業以後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在學校時,喜歡讀寫詩歌,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於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後,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後任《中國文藝年鑑》編輯部副主任。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據北京零點調查公司1997年7月對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重慶等城市18歲以上居民完成的“人們所欣賞的當代中國詩人”。調查結果表明,在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詩人中,汪國真名列第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選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第一冊。

懷想賞析

在八十年代的詩歌啓蒙運動以及海子的精神使徒似的寫作之後,汪國真的平和、簡潔,也許正是某種返璞歸真的精神呼籲結果。《懷想》的結構與現代歌詞相差無幾。在兩段類似的邏輯語法之後,再進行歸納似的説辭。這是他一貫使用的詩歌手法,簡單、明瞭,“像粉色的文化口紅一樣,塗抹在蒼白失血的精神之唇上,以滋潤營養不良的文化面顏。”(朱大可語) “我不知道 /是否 還在愛你 ” 如果依然愛着,為什麼會分離?語言輕快、明朗,呈現出一種慣性的流暢與平和。沒有跳躍,沒有變形,也沒有語義的分解。給人以親切的感覺,就像一個人的喃喃自語,不需要閃爍其辭,躲在詞語的背後進行語焉不詳的夢囈。 詩所表現的是一種感情、感受,一種愛過之後的心境,那是一種失去之後的獲得,是一種深刻的、美麗的懷念。詩中的感受是很理性的:“可恨一切,都已成為過去”,這是一種更高的感受。 詩情是纏綿的。卻又自持的。詩人沒有寫過去的事情,沒有寫分手的原因,也沒寫她的狀況,這不是詩的體裁不允許而是詩情深刻所致,試想,那過去一定是美麗的、美好的,那分離也一定是悽楚無奈的,如今的一切更不願觸及。不管是詩人有意為之,還是巧手拈來,確實達到了這樣一種效果。一個夜晚的觸動,過去在眼前展開了,而主人公只願意停留在這“一如從前那樣美麗的”夜晚,並且沉醉期間。 在語言上,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動作性,如詩句的安排長短交錯,和一句話分割開來,如“我不知道,是否 還在愛你”這種分割是很有意味的,它顯示了一種心情的活動,一種感情的流動。 詩的語言也是很含蓄的,“只有婆娑的夜晚,一如從前 那樣美麗”,一句話兩行,把過去的一切都交代了,留給讀者以自己的經驗去填充那些。 愛情有各種各樣的結局,不能因為沒有終成眷屬而否定曾經的情感歷程。對於結局的變化,除了適應和懷念,似乎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每種結局都最大限度地修改人生的容貌,以顯示自身的軌跡。如果我們把時間尺度放大,就會在記憶的深處觸摸到一種痛楚。“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愛你”如果不愛 ,為什麼時光消弭不去你在我心中的痕跡。 追憶似水年華。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肯定是重要的內容。在人類的生活途徑中,兩情相悦是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有機結合,是根植於生理土壤的精神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