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鎖定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關鍵是“住”和“”二字,住,對色聲香味觸法有所住,引發的相續心;心,於相離相,是名為相,於空離空,是名為空,此心又可以起般若妙用,體用不二。唯有實證住無所住,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法。
中文名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出    處
金剛經
關    鍵
”和“
意    思
對世俗物質無所留戀才深刻領悟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光大辭典

金剛經
金剛經(15張)
佛教術語,出自《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無住心、非心。與般若心經中“空即是色”義同。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着,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着,才能隨時任運自在,而如實體悟真理。我國禪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為説《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得傳衣缽。(六祖壇經行由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律法師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同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的關節,今略説之。金剛經是實相般若,佛為發大乘者説,為發最上乘者説,可以開學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剛經,都是破相顯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句,乃體用並顯。云何體用?“應無所住”是體,“而生其心” 是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應無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無,方是金剛本旨。所以六祖聞此二句,立時悟道。然則六祖何以一聞便悟?當知六祖乃肉身菩薩,早已見性。何以故?試看六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於此偈語,知六祖已悟無住本性之體,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傳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體用不二之理。後來即依此教化學人,大振宗風。可見這兩句經,非常重要,望大家特別注意。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願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皆是無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淨心,亦即是佛心。而眾生所生之心,乃貪心、我執心、貢高心、差別心,乃至八萬四千煩惱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業識心,亦即是眾生心。所以者何?因眾生處處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淨,心不清淨,即不能悟得實相真心。故學佛人慾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道從心生,心由道見。講到究竟,這一個道字,也不可説。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此理微妙,初學人不易領悟。佛要人領悟實相無相,離念即是真心,故説“應無所住”。佛又要人領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説“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來似覺矛盾,其實就是如是。
諸同學!既知應無所住,即是實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卻不要去覓此實相,覓此法身佛,覓即不是。何以故?實相無相,不可覓故。放下便是,動念皆非。一起覓心,便成妄想。當知此實相境界,非諸佛獨有,我等亦本自具足。所以者何?佛與眾生,本來無二故。只要大家此刻瞑目寂照,一念不生,則如如不動,萬物同體,即是實相之無住真心。如一念微動,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實相。所以古德雲:“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大家修持不能相應者,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縛,豈能自見本性?
大家修的是心地法門,須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道理認清。要明白這兩句經的體用,必先立其體,然後才能起其用。體云何立?將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立。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息,則無住真心,自然現前。但是大家明知放下是好,而總不能放下者,何故?蓋吾人業識太深,放下不易。因為放下不易,故又要從降伏其心下手。殊不知,一切無住,便是降伏。若另求降伏,便是頭上安頭。果能一切無住,即得實相本體。依實相本體,而住無所住,生無所生,即是依體起用。  佛與眾生之分,只在覺與不覺,慈悲與不慈悲。覺則即相離相,一切不住,故名曰佛;不覺則見境生心,一切皆住,故名眾生。慈悲則平等為懷,萬物一體,即名曰佛;不慈悲則貪嗔痴慢,煩惱叢生,即名眾生。然覺與不覺,乃體上之分;慈悲與不慈悲,乃用上之別。體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轉噁心為善心,即是佛心。故六祖雲:“一念平直,眾生是佛”。
諸同學!佛有三身,當知吾人亦有三身,所謂法身、報身、化身。其不住時,空寂靈知之真心,遍滿虛空,即是法身。生其心時,善心生得善報,噁心生得惡報,此時之心,即是報身。一念思量,種種變化,思邪化地獄,思善化天堂,此時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時時在無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虛空,而不存虛空之量;度盡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變即是無所住,隨緣即是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