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慶化寺花塔

鎖定
慶化寺花塔,位於河北省淶水縣北洛平村北2.5千米的龍宮山南麓,矗立在原慶化寺山門外正南約100米的山崖平台之上。現慶化寺已毀,僅存此塔。
慶化寺花塔,磚木結構,塔基呈八角形須彌座狀。圓形塔身,第一層至塔頂由八層磚砌小佛龕構成。慶化寺花塔分為八層繞塔體,形如亭狀,高寬大小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最後以圓形塔剎收尾。 [2] 
2001年6月25日,慶化寺花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慶化寺花塔
地理位置
河北省淶水縣北洛平村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5-0223-3-029
所處時代
遼代

慶化寺花塔歷史沿革

明代嘉靖年間《重修龍宮山慶化寺殿宇記》碑刻記載:“慶化寺建於樂平裏龍宮山,相傳始於漢代”。該寺歷經明清多次重修,唯存幾通殘碑斷幢和一座較完好的磚砌花塔。故名“慶化寺花塔”。
《龍宮山慶化寺重興記》記載了慶化寺毀於兵禍,後人重修的經過。 [2] 
慶化寺花塔 慶化寺花塔

慶化寺花塔建築特色

慶化寺花塔結構

慶化寺花塔 慶化寺花塔
慶化寺花塔,磚木結構,塔基呈八角形須彌座狀。由上至上依次為塔基、樓閣式塔身、花式塔身和塔剎,通高約15.2米。
慶化寺花塔塔基由兩層須彌座構成,高度約3.6米。一層須彌座束腰處施斗拱,再無其他裝飾,比較簡單。二層須彌座較一層複雜,須彌座下部與一層比較相似,只是略略收分。束腰的每面砌兩個壺門,壺門內有富有動感的樂伎雕像,壺門之間以寶瓶彼此分割。束腰之上施普拍枋,承託五鋪作斗拱,分別為轉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再向上即為平座勾欄,欄板雕幾何圖案。塔身下置為仰蓮座,無任何裝飾。
慶化寺花塔塔身為八邊形,闢東、西、南、北拱門,門內塔心是一方形柱體,門楣也是滿布雕刻,券門上面雕造型優美的飛天形象。四維面上皆做直欞盲窗。塔身轉角立圓形角柱,一層以斗拱出檐,形成第一層塔檐,斗拱以上為木椽和飛檐等構件。斗拱和這些構件均是仿木磚雕。塔頂覆瓦。塔頂之上又施平座勾欄,花式塔身就坐落在中央,為近似圓錐形,第一層至塔頂由八層磚砌小佛龕構成,形如亭狀,高寬大小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最後以圓形塔剎收尾。最下一層為雙層方形樓閣,上下兩層均開門洞。雙層樓閣之上是方形小塔,上下交錯排列,共計七層。方形小塔上部各雕三個壽桃,呈三角形排列。塔頂為八脊瓦面,原塔剎已毀。 [2] 

慶化寺花塔特點

慶化寺花塔,從塔的建築風格和結構造型分析,具有遼金特色。

慶化寺花塔主要建築

慶化寺花塔
慶化寺花塔(4張)
慶化寺花塔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每面中間各鑿壺門兩個,內雕彈琴、吹蕭、跳舞等形態各異的樂伎雕像。
慶化寺花塔塔身第一層東、西、南、北拱門高1.4米,寬0.66米,門外拱頂的兩角處,各雕飛天一尊,形態優美,飄灑俊逸。塔體輪廓呈弧形,每個小佛龕上部雕有三個壽桃,列成三角形。第一層到第七層,每層16個佛龕,第八層減為8個,共120個小佛龕。 [2] 

慶化寺花塔歷史文化

所謂“花塔”是一種民間的稱呼,既有像“花”一樣的意思,更有塔的形態混雜不清,模糊複雜的意思。
花塔是北宋時期始出現的新的佛塔類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存在時間短,只前後延續了近三百年的時間,恰好在宋遼金時期;分佈集中,全部位於北方,主要分佈在京津冀地區。花塔的出現豐富了中國佛塔的類型,但是由於其建築技術和裝飾工藝複雜,因此建造數量不多,能保存到當代的較少。
慶化寺花塔,又稱慶華寺塔,當地人習慣稱慶化寺花塔為伶山塔。傳説這裏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創作皇帝家廟祭祀音樂地方,因此稱“伶山”。
慶化寺花塔所處之地為龍宮山,海拔高度約為370米。花塔的東面為一條大峽谷。慶化寺花塔原附屬於慶化寺,如今寺院已然不存,僅存花塔和幾通殘碑。關於花塔的修建緣由和時間,已經無從考證。羅哲文先生根據其風格和建築特徵,推斷當為遼代修建。 [2] 

慶化寺花塔文物保護

1993年,慶化寺花塔被公佈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6月25日,慶化寺花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慶化寺花塔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慶化寺花塔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永陽鎮北洛平村。
慶化寺花塔
交通信息
自駕經首都環線高速至興陽線,到永陽鎮北洛平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