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慨,漢語一級字 [8]  ,讀作慨(kǎi),部首是忄,本義指不得志而憤激。 [1-4]  [7] 
中文名
拼    音
kǎi
部    首
五    筆
nvcq
倉    頡
paiu
鄭    碼
uxh
注    音
ㄎㄞˇ
總筆畫
12
部外筆畫
9
四角碼
91012
統一碼
6168
筆順
442511541535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慨kǎi
⒈ 情緒激昂,憤激:憤慨。慷慨。
⒉ 嘆息,嘆氣:慨嘆。感慨。
⒊ 豪爽,不吝嗇:慨允。慨諾。慨然。 [7] 
基本詞義
◎ 慨 kǎi
〈形〉
(1) (形聲。從心,既聲。本義:不得志而憤激)
(2) 同本義 [indignant;vehement]
慨,忼慨壯士不得志也。——《説文》
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3) 又如:憤慨;慨切(憤激而懇切);慨爽(慷慨爽朗);慨慷(情緒激昂)
(4) 疲憊的樣子 [tired]
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禮記·檀弓下》。注:“慨,憊貌。”
詞性變化
◎ 慨 kǎi
〈動〉
(1) 假借為“嘅”。感慨,嘆息(因悲痛、不愉快而發出的嘆息) [be deeply touched;sigh with deep feeling]
情慨慨而長懷兮。——《楚辭·怨思》。注:“嘆貌。”
慨長思而懷古。——《文選·張衡·東京賦》
慨含唏而增愁。——《文選·張衡·思玄賦》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晉書·謝安傳》
萬方聲一慨,吾道竟何之?——杜甫《秦州雜詩》
(2) 又如:慨慷(感慨;激動);慨慨(嘆息的樣子);慨嘆(感慨嘆息);慨念(感慨,懷念);慨恨(感慨遺恨)
常用詞組
慨諾、慨然、慨嘆、慨允 [7]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口漑切,音欬。忼慨,壯士不得志也。從心旣聲。《徐曰》內自高亢憤激也。《後漢·馮良傳》慨然恥在廝役。
又悲也。《禮·檀弓》旣葬,慨焉如不及。《疏》中心悲也。
又《檀弓》練而慨然。《注》憂悼在心之貌。
通作愾。《晉書·陸機傳》登壇忼愾。
又葉去吏切,音器。《賈誼·旱雲賦》遂積聚而合沓兮,相紛薄而慷慨。若飛翔之縱橫兮,揚波怒而澎濞。
考證:〔《禮·檀弓》旣葬,慨然如不及。〕 謹照原文慨然改慨焉。 [5] 

説文解字

【卷十】【心部】慨
忼慨,壯士不得志也。從心旣聲。古溉切
説文解字注:(慨) 忼慨也。依全書通例正。忼慨雙聲也。他書亦叚愾為之。作忼愾。從心。旣聲。苦漑切。十五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