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濟慈善基金會

鎖定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一九六六年由證嚴上人成立於中國台灣花蓮,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初期由六位同修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裏,以聚沙成塔的意志,匯聚點點滴滴的愛心,從事濟貧教富、慈善救人的工作。
中文名
慈濟慈善基金會
屬    性
慈善組織
成立時間
1966年
創始人
證嚴上人

慈濟慈善基金會服務與用途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與樂拔苦,全球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都以“取諸當地,用諸當地”之理念推展慈善救助、醫療服務、教育深耕、人文推廣、環境保護等工作。
慈濟的志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項,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志業工作同步展開,稱之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從偏遠的花蓮一隅開展至全球五大洲,迄今四十五年的用心耕耘,援助過七十餘個國家及地區,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
慈濟志業的推動經費,主要來自民間社會的點滴捐獻,慈濟志工不僅募集點滴愛心,也親自參與了各項濟貧慰訪、急難救助、醫療志工服務、愛護地球資源回收工作。至於國際救援、大陸賑災、海外義診等各項服務方案,亦是志工自籌旅費參與執行。志工以歡喜心付出無所求,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廣獲社會大眾的肯定與信任。證嚴上人出家之初,即以“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自耕自食。慈濟成立後,秉持“誠正信實”的原則,將日常生活開支與大眾捐款嚴格分開,生活所需仍賴常住修行者以農耕、做手工等維持,而社會大眾點滴捐獻化作利濟眾生的志業。
慈濟四大志業從中國台灣起步,自一九九一年,孟加拉國國水災的賑濟行動,慈濟的國際賑災的行動就此展開。證嚴上人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跨越政治、種族、宗教、國界、膚色等限制,引領全球慈濟人積極從事國際賑災工作,為世界上因天災人禍不幸遭受災難者,提供幫助與關懷。
“人類的希望來自互助”,慈濟人走過許多苦難之地,曾歷經盧安達種族大屠殺,讓人驚心動魄;衣索匹亞、柬埔寨、車臣、亞賽拜然、塞內加爾、阿富汗、東帝汶、科索沃等內戰與衝突,讓人不忍不捨;外蒙古的雪災、北朝鮮的糧荒、中國大陸的水災、風災;捷克的水災、中南美洲的風災、美國的九一一事件、卡崔娜颶風災情;海地、智利、土耳其、印度、伊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亞齊、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大地震與海嘯、中南半島國家的動盪與非洲各國的饑饉與貧窮等,都牽動着慈濟人的心。“大愛灑人間,真情膚苦難”,至今,慈濟人的足跡已跨越五大洲、七大洋,走過七十餘國家與地區。
慈濟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秉持“誠、正、信、實”之精神,事理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慈濟慈善基金會工作項目

慈濟人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之情懷,超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志業,不僅使“大愛”成為一種普世價值,更將中華文化的精粹發揮到極致。
志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項目,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工作同時推動,稱之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慈善志業――“教富濟貧、濟貧教富”
從弱勢家庭濟助到心靈關懷,包含長期扶困、急難救助、居家關懷及海外慈善。慈濟重視的不只是救濟、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啓發人性善的良能--“教富濟貧”,是富者因施而樂,學習付出愛心濟助貧困,找到生命的意義;“濟貧教富”,啓發貧困者富有愛的心懷,走出生命的幽谷,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盡一己之力,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長。
醫療志業――“以人為本,以病為師”
於慈善工作中發現,因病而貧,初始設義診所為貧困者義診,進而創立醫院。於台灣設立六家綜合醫院,同步推動“醫療志工”制度,配合醫護團隊,做到全程、全人、全家、全隊之“四全”照顧,達到“身、心、靈”統合療護目標。慈濟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醫療保證金,讓貧者免費就醫,並且成立國際慈濟人醫會,為偏遠及醫療資源缺乏者義診,也為海外貧病民眾進行大型跨國義診。
教育志業――“教之以德,育之以禮”
自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並於海內外設立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展社會教育推廣,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社會教育。共同理想和目標,是以“慈悲喜捨”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不僅重視專業教育,更重視啓發人的“良能”。希望在此人生價值觀模糊不清的紛亂時代,塑造教育典範。
人文志業――“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慈濟人文志業,融合中華文化,肩負“為心靈淨化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癲狂慌亂作正念”的使命,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創造愛與善的循環。出版雜誌、書籍、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擔負“報真導正”之責任,彰顯人與人之間關懷互助的大愛情操,藉着有形的志業來淨化無形的心靈空間,進而提升社會的祥和美好。
骨髓捐贈――“捐髓救人,無損己身”
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海內外慈濟人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於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製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以臍帶血、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展望。在慈濟志工全力宣導及熱烈參與下,許多社會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每一對案例都是慈濟志工由一路勸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緣顯示台灣的愛心密度之高,這些具備大愛胸懷的捐贈者,帶着堅定的勇氣與毅力,成就這一番生命交融的美麗相遇。
環境保護――“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1990年證嚴上人呼籲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人人視街頭為修行道場,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從大地環保到心靈環保,慈濟倡導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少葷食,力行“簡約”生活,減少“碳足跡”,提升道德觀念,將環保意識落實日常生活中,常存對大地的疼惜之心,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
社區志工――“里仁為美、守望相助”
慈濟志工在社區敦親睦鄰,實踐儒家“里仁為美”的理想,使社區為人人安居、具有仁風之所,建立起各社區間互相聯誼救援的網絡,為周遭孤苦無依的人給予細心的照顧、在急難來臨時透過相互幫助,啓發人人心中的善念,讓社會處處充滿温暖。
國際賑災――“大愛地球村,真情膚苦難”
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國國國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迄今援助七十個國家及地區。依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等原則,對於受災國家,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藥品的緊急援助外,還援建房屋、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關懷項目儘管有別,“尊重生命”的理念卻是始終如一。

慈濟慈善基金會慈濟在全球

亞洲
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孟加拉國遭受熱帶氣旋瑪麗安侵襲,伴隨來的不僅是海嘯,還有暴雨。一夜之間造成十三萬九千餘人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慈濟美國分會發起募款,募得十五萬美元以上進行賑災;此為慈濟第一個國際賑災腳印。
柬埔寨歷經二十餘年內戰、於一九九三年五月大選後戰火稍歇,在元氣尚待復甦之際,一九九四年夏天澇旱接踵而至,全國二十一省中十三省受災,造成二十萬人無家可歸,是三十年來最嚴重的天災。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慈濟提供人道救援,捐贈抽水馬達、柴油、大米、谷種等紓解糧荒,三年內八度伸援,遍及十餘省重災區,受援災民近百萬人,愛心與誠意帶動當地官民與台商愛的效應,重現互助的温情。
一九四九年,一批軍隊從滇緬輾轉到泰國北部的叢山峻嶺中,成為非法入境的難民。在泰北地區建立了大小難民村六十四個,總數在六萬人以上。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慈濟援助泰北難民村,展開“泰北三年扶困計劃”。計劃內容包含老兵贍養:定期關懷清邁熱水塘與清菜帕黨老兵收容所,每月提供補助金,並以温馨互動傳遞歡樂與大愛;興建大愛村:重建四個難民村共130户住房,含電力、道路、水源等,讓村民得以安居。慈濟於泰北進行農業輔導:巡迴農業講習、經營華亮農場培育水果、茶苗等,提高收益,改善生活,讓居民得以樂業;教育規劃:發放獎助學金、興建4間教室、贈課桌椅;並於芳縣興建慈濟中小學,為泰北難民後代建構一個大愛為梁、智慧為牆的希望未來。
慈濟志業於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在菲律賓開展。長期提供貧困地區義診,關懷孤兒院、贍養院、殘障兒童收容所等機構,並設立清寒學生獎學金;另針對當地地震、颱風等天災頻繁的現象,給予貧困災民急難救助。二00七年八月的一場水災,慈濟志工自此每個月固定到夢鄉村進行物資發放及醫療援助,嘉惠二百五十餘户。慈濟人並於二00九年九月的凱莎娜風災過後,帶動當地災民,以工代賑,清掃家園,進行人道援助。
一九九九年三月,馬來西亞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近百位養豬户遭受病毒感染死亡、兩百三十一人入院。慈濟志工在病患集中的芙蓉中央醫院與吉隆坡馬大醫院,設立病患家屬關懷中心,撫慰在病房外焦慮守候的家屬,並供應飲水與食物。醫院關懷的同時,大批志工進入鄉間實際瞭解災户生活情形,並且建立災户檔案。經過為期三週深入災區訪視以及醫院關懷,四月十一日慈濟人在Sepang新村與Taman Wawasan新村,舉辦“受災豬農急難慰問金髮放”,發放近十九萬馬幣急難慰問金給兩千兩百多位災民。
二00二年因連續大雨,印度尼西亞紅溪河暴漲,雅加達發生嚴重水患。印度尼西亞慈濟人以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投入災後重建工作。後續規劃遷村及疏浚工程,讓素有雅加達黑色心臟之稱的紅溪河,重拾清新亮麗的面貌。慈濟人在雅加達興建大愛村、義診中心、慈濟中小學等,讓紅溪河畔的居民有一個安身、安心、安生的環境。大愛一村一千一百户與大愛二村六百户分於二00三年、二00五年完工。在大愛村裏有互助、互愛的温情,在學校裏有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因為愛,改變了貧苦的人生,也因為愛讓印度尼西亞對華人有了友善的情誼。
從二00三年10月開始,透過印度尼西亞社會部長的推薦,慈濟開始每月援助大米給NurulIman習經院。院內有近萬名學生,多數為孤兒或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校舍明顯不足。慈濟印度尼西亞分會決定援建兩層樓高的二十六間教室,並於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動工興建,於二00五年五月十七日啓用。
在斯里蘭卡,慈濟人也是從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匯聚一起,於漢班託塔提供災民緊急醫療、搭設三百頂帳棚、發放一千多公噸的大米物資、援建六百四十九户大愛屋,以及援建學校、公共小區中心等。讓原本人人都是哀苦的愁容,因為慈濟大愛的挹注,轉苦為甘,化愁為喜。
美洲
一九九八年喬治和密契颶風接連重創中美洲,多米尼加、宏都拉斯、海地、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等引發水災及土石流,造成數萬人死傷的慘劇。中國台灣與美國慈濟人前往勘災後實時發放、義診,並在台灣發起萬人募衣活動,並募集約六十個貨櫃衣物,送往中南美洲。為防止宏都拉斯在災後疫情嚴重擴散,除就地採購淨水器之外,美國慈濟人也緊急捐贈消毒器材及防疫設備。同年秘魯受暴雨襲擊,數百人死亡、近七萬户受災。慈濟發放醫療急救包、民生用品,嘉惠二千户,並舉辦義診,援建一百户土磚屋。
在二00一至二00三年間,薩爾瓦多遭遇三次強震,死亡人數高達一千兩百多人、七千多人受傷,三十多萬户房屋毀損。美國慈濟志工第一時間踏上災區,進行五梯次發放、四梯隊義診服務,逾四萬人次受惠。走過傷痛大地,令人不忍,期待災民能早日走出傷痛,迎向未來。除緊急救援之外,慈濟並在Sacacoyo、Chanmico兩地共興建一千一百七十五户大愛屋,並設有學校、診療所、小區中心等設施,慈濟人至今仍定期關懷,舉辦義診、職訓等,村民並從受惠者成為付出愛心者。感動於慈濟人的大愛,薩國總統讚歎説“慈濟是薩國的希望”。
二0一0年一月十二日,加勒比海國家海地發生芮氏7.0大地震,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二十三萬人,聯合國列為單一災害死亡人數第一名(甚至高於二00四年南亞大海嘯)。海地震災第二日,慈濟基金會隨即啓動援助計劃。克服遭地震損傷的艱困交通,慈濟將災民最迫切需要的糧食、毛毯、淨水錠、棲身塑料布等數十噸物資,運送到家園全毀的災民手中。海地災區的重建過程,慈濟基金會仍持續予以協助進行。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七日智利發生芮氏規模八點八強烈地震。鄰國阿根廷的慈濟志工於當地時間三月十日,經由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進入重災區康塞普松市勘災,瞭解災民的需求。5月29日慈濟志工二度前往災區,完成兩個地區的物資發放(吉利威Quirihue和蘿塔Lota)。特別的是,除了發放物資之外,還同時舉辦義診與首次的浴佛典禮。智利復原的過程中,有慈濟志工從不停歇的陪伴,關心當地受災民眾的生活現況,並且評估所需與重建規劃。
非洲/大洋洲
因為長年貧困及戰亂,非洲和大洋洲許多國家民不聊生,慈濟於甘比亞、科特迪瓦、幾內亞比紹、史瓦濟蘭、賴比瑞亞、塞內加爾、聖多美普林西比、索羅門羣島等捐贈數十櫃衣物及醫藥,希望因為這一份跨越宗教和國界的愛心,能讓貧苦民眾得安樂。
衣索匹亞是非洲最古老的獨立邦國,因內戰與連年乾旱,造成飢餓與疾病長期肆虐。為幫助當地居民獲得基本健康照顧,一九九三年一月,慈濟與法國世界醫師聯盟(M.D.M)合作,展開為期三年的“衣索比亞醫療援助方案”,為遭受天災及戰爭影響最嚴重的North Shoa省Menz and Gishe Awraj縣,重建兩個醫療中心、十五個醫療站,為三十四萬七千餘位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培訓當地醫工三百名,並擴建岱柏柏罕醫院及門診部門,照顧當地一百八十多萬居民的健康。
位於非洲中部的盧安達,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一九九四年四月,境內兩大種族胡圖族和圖西族發生激烈內戰,超過五十萬人民遭屠殺、兩百多萬人逃向鄰國,這股龐大的難民潮被國際社會稱為“史無前例的人間浩劫”。盧安達的西北鄰國扎伊爾(Zaire),兩週內湧入了超過百萬難民,難民營裏缺乏糧食、飲水、醫藥,造成霍亂、痢疾等傳染病肆虐,最嚴重時每天死亡人數高達兩千人。慈濟、M.D.M以及各國際救援組織在關鍵時刻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下,戈馬地區難民的健康情形獲得改善,兩個月內難民每天死亡人數從兩千人降至五百人左右。
貧富懸殊、高失業率、治安惡化,是南非長期的社會問題;即使一九九四年種族隔離政策廢除,文化、經濟、教育等建設仍然百廢待舉。面對當地普遍貧窮現象,一羣台商本着回饋的心,一九九二年開始推展慈濟志業,長期從事濟貧、救急工作。在約翰內斯堡、德本、雷地史密斯等六地設有慈濟聯絡處。在慈善服務方面,包括長期捐贈黑人村落民生物資、為缺水區開鑿水井,關懷並補助老人院、孤兒、殘障、受虐兒等機構;在教育方面,則為黑人開辦職訓所、頒贈黑人獎學金、建學校等。一九九四到九七年間,更自台灣募集三十七個貨櫃衣物,幫助十三萬貧民度過寒冬。為了根本改善黑人貧民區的困境,雷地史密斯慈濟人還出錢出力開辦了五十三個職業訓練所,訓練居民縫紉等技藝;學員生產的收益以循環基金方式,輔助更多人學習技藝、改善生活。
巴布亞紐幾內亞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西北部發生強烈地震,隨即引發大海嘯,摧毀十多個村莊,兩千多人死亡、上千人輕重傷;九千多位失去家園的倖存者,被安置在六個臨時照護中心。這場大災難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紛紛提供援助。鄰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慈濟澳洲分會,得知災區附近的Wewak鎮Boram醫院有上百位骨折病患,缺乏醫療儀器檢查而被迫截肢;立即發動募款,緊急捐贈該院價值十萬美金的可攜帶式X光放大掃瞄機。
一九九一年華中、華東發生世紀洪災開始,在中央及地方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慈濟秉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的原則,針對受重創的安徽省全椒縣、江蘇省興化市、河南省息縣及固始縣等三省四縣的特重災區,致贈糧食、衣被、谷種、化肥、慰問金等;到四千四百餘户慈濟村的重建、五十餘所學校的援建、十餘所敬老院的重建,乃至後續各地福利院、醫療大樓、水窖、海堤、婦幼中心的援建,及人文交流、骨髓捐贈等,慈濟與大陸同胞的長情大愛,已經邁入第二十個年頭。
至今,慈濟曾援助的地區遍及安徽、江蘇、河南、江西、廣西、廣東、貴州、雲南、浙江、福建、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四川、海南、河北、湖南、湖北、遼寧、寧夏、山東、黑龍江、陝西、西藏、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已幫助超過二千萬人次。
承蒙各級領導支持肯定,2006年慈濟獲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獎”,並於2008年1月14日,更進一步獲民政部頒定成為第一家境外團體在內地設立的全國性基金會。對於加強兩岸交流、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有了更明確的肯定。
震盪中的人間至情-四川大地震災後重建
2008年5月12日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創鄉親的生命、財產與家園。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慈濟本着人道關懷精神,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情,在災難發生當日即成立賑災協調中心,為血脈同源的受災鄉親,展開賑災後勤及物資籌措等工作。
5月14日,第一批勘災人員與救援物資就已抵達災區,展開送關懷、煮熱食、義診、急難生活物資致贈等急難援助工作,災後三個月,合計提供熱食服務超過818,500人次;義診、往診、理髮服務超過45,000人次;並提供19,757户,54,459人急難生活物資。
震災過後,教育刻不容緩。因此,慈濟在地震後2個月內,完成了什邡市、綿陽市六所中學、小學及幼兒園,合計93間簡易教室及92間學生宿舍的援建工程,創造施工快捷但綠化景觀完善的階段性教育環境,讓師生迅速恢復正常的教學環境。併為災區九間寺廟興建了簡易宿舍,讓法師災後安身。
延續至今的慈濟四川專案長期重建項目,包括十三所校園重建“希望工程”,為下一代打造安穩的教育殿堂;援建中江縣富興鎮光明村91户“大愛屋”,為災民建家園、安生活;而為長期服務鄉親所興建的,位於什邡市洛水鎮及綿竹市漢旺鎮的“慈濟服務中心”,分別在2008年12月、2009年2月完工,慈濟志願工作者接力前往關懷鄉親從未間斷,而鄉親們展現的熱誠與愛鄉愛土地的活力,更使兩所服務中心在社區鄰里間,發揮資源回收、環境保護、關懷鄰里、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
冬令發放專案
憑着一顆無所求的真愛,慈濟自一九九一年華東、華中水災首次到大陸賑援開始,每年都到各省各地洪澇、寒害等災區,為受災民眾援建住房、學校、敬老院,並在農曆春節前,為五保老人、低收入户發放禦寒過冬物資,廿年來從未間斷。
自一九九一年至今,二十年來,慈濟援助物資種類包括糧食、禦寒衣服、衞生衣、棉被、環保毛毯、鞋襪、食用油、煤炭、慰問金、種子、化肥等;受惠人次共計二十三個省市自治區五百餘萬人;致贈數量合計棉衣一百五十六萬二千餘件、衞生衣套、棉被八十五萬五千餘牀、糧食一億二千二百餘萬斤、食用油一百二十萬餘公升、煤炭近一萬噸、慰問金五百五十四餘萬人民幣。
2009年的慈濟冬令發放項目橫跨七省,自2009年6月即開始籌劃、訪視、彙整發放花名冊、準備發放物資。經與各地政府有關部門協商,自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元月24日,於四川地震災區、福建(福鼎、福州、泉州、漳州、南靖)、河北(淶源、易縣)、廣東東莞、貴州羅甸、雲南(昆明、姚安地震災區)、安徽全椒等七個省十七個縣市,為受災及貧困地區進行物資賑濟,由慈濟志工親自將嶄新的物資送到鄉親手中,傳遞來自全球慈濟人的愛,並帶動鄰里小區,互助互愛的感恩情懷;總計有 147,940人,84,325户受惠。
慈濟人不怕路崎嶇也不怕路遙遠,把一份份愛心和祝福送到居民手中。證嚴上人説,普天下無不都是一家親,而冬令發放的温馨畫面,更是體現了福從做中得歡喜。
慈善個案關懷
為啓發人人富有愛心,濟助貧老家庭,構建和諧社會,慈濟在河北省淶源縣;上海以及江蘇省南京、崑山、蘇州;浙江省義烏、杭州;福建省廈門、福州、福鼎;廣東省東莞、廣州、深圳;四川省洛水、漢旺等地,與當地民政單位合作,提供經濟弱勢家庭急難救助、生活金、醫療費或教育費,並予心靈關懷。每年濟助的個案均超過五百户。
貴州移民遷村工程
1997年貴州盤縣、興義市的冰雹災害,開啓了慈濟與貴州的因緣,幾年來慈濟分別於盤縣、興義、丹寨、花溪、羅甸、紫雲、納雍、綏陽、息蜂等九縣共計五萬餘户二十餘萬人進行各項過冬物資的援助。
為了改善貴州民眾的居住條件,使之安居樂業,也為了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本會會勘小組實地評估並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簽定援助協議,以幫助偏遠地區貧困農民遷移至交通便利的地區,徹底協助改善村民的生活,於2000年開展移民遷村工程。2002年元月慈濟在貴州第一個移民新村-羅甸董架抹尖慈濟新村啓用,截至2009年底為止已完成九個村的援建工程,四百餘户村民受惠;有些村户已脱貧,更有村户達到小康標準。

慈濟慈善基金會學校援建

自1991年起,慈濟持續在安徽、江蘇、河南、江西、遼寧、新疆、河北、貴州、福建、廣東、甘肅、湖北、四川等省協助校舍重建工程。援建學校總數有五十餘所。
新校舍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嶄新的學習環境,也協助解決了部分受災地區校舍的重建,讓學生恢復正常的校園生活。當校舍不足的問題得到改善,也間接提升了當地的教育水平,許多援建學校甚至成為當地的中心學校及省市重點學校。
證嚴上人常説:“災難發生時,有兩種建築物不能倒:一是醫院、一是學校。”512汶川大地震後,慈濟援建的十三所希望工程,已陸續完工啓用,學子已經進到嶄新的教室中開始學習。高標準的工程質量及完善的校園規劃,在各鄉鎮都獲得一致的關注與肯定。
貧困學生助學方案
為讓勵志向上求學的貧困家庭學生繼續完成學業,進而自立協助家庭脱困,慈濟自1997年起,在貴州、江西、湖北、廣東、福建、上海為貧困學子助學方案,已有十萬餘學生受惠。2009學年度(2009年9月~2010年8月)的慈濟助學方案遍及貴州、福建、廣東、四川、雲南、江西、江蘇、浙江、河南等省份。自2009年底開始,即陸續前往各校發放。
十餘年來,慈濟貧困學生助學方案確實提升了貧困學生的入學率與持續就學率。以貴州丹寨為例:十三年來,透過慈濟的協助,已經有效提高了該縣適齡兒童的入學率。該縣入學率也在1998年89.5%的基礎上逐年遞增,到2009年,該縣的入學率已達到了99.5%以上,在校學生的流失率也控制在0.2%以內。
在發放獎助學金的過程中,慈濟人透過活動傳遞“行善、行孝”的觀念,帶動學生立志作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一位受助的葉同學就説:感恩慈濟對我的幫助,在我心裏一直有一個理想,那就是自己有所作為,今天我手心向上,明天我能手心向下,幫助他人。

慈濟慈善基金會醫療援助

慈濟人繼援建上海東方肝膽醫療大樓後,2001年再度籌款援建福建福鼎市醫院大樓,開展“醫療團隊,志工作伴”的醫療之愛,並透過兩岸醫療人文的交流激盪,分享以人為本、以病為師的人本醫療精神。除此之外,慈濟人更分別在河北、福建、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江蘇等地區舉辦義診施藥,同時與殘疾人協會針對白內障患者給予復明手術。並在寧夏、湖南、河南、新疆、浙江、安徽、江蘇、貴州、雲南、廣東等地興建愛幼中心,加強對婦幼同胞的照護。提供研究經費,供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進行“西藏等地區磚茶型氟中毒”之研究。

慈濟慈善基金會結語

全球災難偏多,而災後重建、任務艱鉅。然而,全球愛心人士的肯定與信任的大力護持,正是慈濟志業背後那股堅定無畏的動能。在見證全球各地受災鄉親踏上重建之路的過程中,慈濟人被苦難淬鏈後的生命力所感動,那股堅毅不拔的勇氣,也激勵了所有慈濟志工,願意無所畏懼地克服難關,為苦難者奉獻自己的心力。慈濟志工“用愛搭橋樑,用情為砥柱”,義無反顧地協助重建,陪伴着鄉親走過傷痛、迎向希望。災難不止,慈濟人的大愛足跡永不止息,而這一份恆持付出大愛的勇氣,不但來自於對慈悲的信仰與大愛的堅貞,更來自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菩薩本願。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佛陀的慈悲胸懷,啓示着生命本是共同體,而慈濟人用具體的行動展現了這一份大愛情懷,希望在漆黑的漫漫長夜裏,開引一線光明;為悲苦煎熬的天下蒼生,照亮永恆幸福的道路。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