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感麟

鎖定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採者也。薪採者則微者也。曷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為大之。為獲麟大之也。曷為為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春秋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曰。備矣。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義。以俟後聖。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
中文名
感麟
拼    音
gǎn lín
注    音
ㄍㄢˇ ㄌㄧㄣˊ
解    釋
指孔子對獲麟一事的感傷。

感麟詳細釋義

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的春天,在大野這個地方狩獵。給叔孫氏駕車的?商獵獲了一頭怪獸,他們以為這是不祥之兆。孔子看了後説:“這是麒麟。”於是便將它取走了。孔子説:“黃河上再不見神龍負圖出現,洛水上再不見神龜負洛書出現,我也就快要完啦!”淵死了,孔子説:“這是老天要我死呀!”等到他西去大野狩獵見到麒麟,説:“我的主張到盡頭了!”感慨地説:“沒有人能瞭解我了!”子貢説:“為什麼説沒有人瞭解您?”孔子回答説:“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學人事,上通天理,能瞭解我的,只有上天了吧!”
指孔子對獲麟一事的感傷。 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 孔子 見而感傷,曰:“吾道窮矣!”乃因 魯 史記作《春秋》。上起 魯隱公 元年,下至獲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 [1] 

感麟同源典故

傷鳳麟 傷麟 傷麟嘆鳳 嗟麟泣 嘆鳳嗟麟 悲麟 感麟翁 抱麟 泣西狩 泣麟 泣麟嗟鳳 泣麟老人 絕麟 荻麟 西狩麟 魯獲麟 魯麟絕 麟何來哉 麟窮 麟筆 麟終 麟絕 麟荻 麟鳳 麟鳳悲歌 [1] 

感麟運用示例

杜預 《序》:“故餘以為感麟而作,作起獲麟,則文止於所起,為得其實。”
唐玄宗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詩:“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宋 范仲淹 《寄贈林逋處士》詩:“朝廷唯薦鶚,鄉黨不傷麟。”
周詠 《去國吟》:“傷麟嘆鳳復奚為,摘瓜煮豆豈足悲。”
《文心雕龍·史傳》:“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嘆鳳,臨衢而泣麟。”
宋 王禹稱 《酬贈田舍人》詩:“一車甘雨方建隼,萬國淳風莫泣麟。”
錢謙益 《故南京國子監祭酒石門許公合葬墓誌銘》:“ 瑤 之狀公也,詳其於人才國是消息存亡之故,瞻烏泣麟,有餘痛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