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感舊詩

(蘇軾詩作)

鎖定
《感舊詩》是宋代蘇軾的詩作之一。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蘇軾任翰林學士,時蘇轍任尚書右丞,為避嫌疑,蘇軾多次要求調離京師。這時,賈易、趙君錫等舉《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一詩,彈劾蘇軾在神宗死後作詩自慶。蘇軾上奏章辯解,並奏請回避賈易。不久,蘇軾以龍圖閣學士派知潁州,遂作此詩留別蘇轍。
作品名稱
感舊詩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蘇軾詩集 卷十九
文學體裁
詩詞

感舊詩詩詞正文

嘉祐中,予與子由同舉制策,寓居懷遠驛,時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風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離合之意。自爾宦遊四方,不相見者十常七八。每夏秋之交,風雨作,木落草衰,輒悽然有此感,蓋三十年矣。元豐中,謫居黃岡,而子由亦貶筠州,嘗作詩以記其事。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月復出領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詩,留別子由而去。
牀頭枕馳道⑴,雙闕夜未央。
車轂⑵鳴枕中,客夢安得長。
新秋入梧葉,風雨驚洞房⑶。
獨行殘月影,悵焉感初涼。
筮仕⑷記懷遠,謫居念黃岡。
一往三十年,此懷未始忘。
扣門呼阿同⑸,安寢已太康。
青山映華髮,歸計三月糧。
我欲自汝陰,徑上潼江章⑹。
想見冰盤中,石蜜與柿霜⑺。
憐子遇明主,憂患已再嘗。
報國何時畢,我心久已降。 [1] 

感舊詩註釋

⑴枕馳道:指靠近官道。
⑵車轂:車輪中心的圓木。
⑶洞房:深邃的木房。
⑷筮仕:古人外出做官要事先佔卜吉兇,稱為筮仕。
⑸阿同:作者自注:子由一字同叔。
⑹汝陰:潁川,今安徽阜陽。潼江:水名,屬潼川府,府治在今四川三台縣,也稱東川。
⑺想見冰盤中,石蜜與柿霜:作者此處自注:予欲請東川而歸,二物皆東川所出。

感舊詩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豔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2] 
參考資料
  • 1.    蘇軾.東坡集.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2:205-206
  • 2.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