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與黑暗的故事

(阿摩司·奧茲創作長篇自傳體小説)

鎖定
《愛與黑暗的故事》是作家阿摩司·奧茲創作的長篇自傳體小説,首次出版於2002年。
小説中奧茲通過描寫父母、祖父母兩代人的經歷,重建了祖輩的東歐世界,對已經逝去的東歐猶太世界吟誦了一曲輓歌。同時,他在審視以色列建國的歷史進程時,把一向在以色列生活與文化中居於主導地位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邊緣化身份凸顯出來,並展示了在以色列這個移民國家中西方猶太人與東方猶太人、拓荒者與倖存者、本土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的不同身份認同,在個人命運與集體身份之間建構了一座橋樑。 [1] 
作品名稱
愛與黑暗的故事
外文名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作    者
阿摩司·奧茲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02年
字    數
455000

愛與黑暗的故事內容簡介

《愛與黑暗的故事》主要背景在耶路撒冷,展示出一個猶太家族的百餘年曆史與民族故事,從“我”的祖輩和父輩流亡歐洲的動盪人生、移民到巴勒斯坦後的艱辛生計,到英國託管時期耶路撒冷的生活習俗和色列建同初期面臨的種種挑戰,大屠殺倖存者和移民的遭際,猶太復國豐義先驅者和拓荒者的奮鬥歷程等等。 [2] 

愛與黑暗的故事創作背景

《愛與黑暗的故事》是作者以自己親身經歷創作的自傳體小説,奧茲的母親在他12歲那年自殺,這件事對奧茲的心理和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此,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奧茲對母親範尼婭所作的詳盡描寫。《愛與黑暗的故事》完成於2002年並出版。 [3] 

愛與黑暗的故事人物介紹

阿摩司
主人公阿摩司出生在巴勒斯坦,屬於“本土以色列人”( The Sabra )。確切地説,“本土以色列人”指的是出生在巴勒斯坦或自幼移民到巴勒斯坦並在猶太復國主義教育體系中成長起來的人,代表着一種虛構的霸權身份,反映出歐洲猶太復國主義奠基者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與集體期待。猶太復國主義教育理念希望新移民與流散地的家庭斷絕聯繫,希望他們忘記自己的身份、語言、記憶與文化。在這方面,小主人公的成長經歷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例證。小主人公自幼在家中從父母那裏接受的是歐洲教育,他並不否認猶太人的過去,而是對其全部擁抱,甚至自喻:我身在東方,我心卻在遙遠的西方。但他在學校接受的則是浸潤着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教育,堪稱“猶太復國主義培養出來的温順成果”。 [1] 
範尼婭
阿摩司的母親。範尼婭婚前就讀於布拉格大學,曾經也有過某種包法利夫人式的幻想。但是,一旦正式進入婚姻生活,每一個猶太女性就只能成為一隻掛在客廳裏的籠中鳥,她們的世界裏只有家庭、丈夫和孩子。“我媽媽過着孤獨的生活,多數時間把自己囚禁在家裏。除了她的朋友,也曾經在塔勒布特高級中學讀過的莉蘭卡、伊斯塔卡和範妮婭·魏茨曼,媽媽在耶路撒冷沒有找到任何意義和情趣……”家庭中,她是失語的;城市裏,她沒有更多的朋友;記憶中,只有死亡的消息;看到的,也是年復一年永無休止的戰爭。生活的陰沉和憂鬱最終使範尼婭患上了嚴重的偏頭疼——憂鬱症。“要是父親關掉了所有的燈,她則害怕黑暗;要是他不關走廊裏的燈,則更加劇了她的偏頭疼。顯然他快半夜了才回來,情緒高漲,但羞愧難當,發現她依舊醒着坐在椅子裏,乾枯的眼睛凝視着黑暗的窗户。”偏頭疼造成了她的嚴重失眠,丈夫的出軌無疑加劇了這種痛苦,希望與愛情就此破滅。 [4] 

愛與黑暗的故事作品鑑賞

愛與黑暗的故事主題思想

在小説中,奧茲以個人化的敍事呈現了一個民族的史詩,構建出一個超越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學世界。
小説向人們打開了通向以色列人的心靈世界和現實處境的門窗,它首先以一種浪漫的視角詳細地重建了家族散居歐洲時期祖輩們的生活經歷,又以一種複雜的心態講述了“二戰”反猶時期家族的生存恐慌,以及迴歸巴勒斯坦故土之後所遭遇到的“文化差異化”的衝擊。作為在大流散中成長起來並受到歐洲文明洗禮的祖輩們,在生活及思想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文化交織和碰撞。他們這一代人身上的猶太文化,無論如何強調民族文化認同,都難免要受到“文化濡化”的影響。而這些迴歸故土的猶太人,在着手建立自己的國家時,遭遇了又一次背井離鄉的經歷,離開了他們熟悉的語言、文化、居民和自然環境,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文化身份。為了使希伯來文化接納自己,他們必須摒棄以前流散地的文化和信仰,使自己適應希伯來的文化模式,但巴勒斯坦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猶太復國主義統治下貧瘠的文化生活讓他們感到嚴重不適。在小説中,奧茲詳盡地書寫了第一批迴歸故土的猶太人對時常面臨的這種文化抉擇的焦慮。
猶太文化所受到的衝擊與變革,在猶太復國主義治下的基布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為了規範和約束本土以色列人的行為,重新塑造從歐洲來的新移民,猶太復國主義者主張新移民們在祖先曾經生活過的土地上耕耘,倡導在新人和土地之間建立一種水乳交融的關係,在勞作和歷練中去體昧與塑造新型希伯來人。他們建起了集體勞動、人人平等的教會組織——基布茲。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小主人公阿摩司的父母都是大流散文化下的舊式猶太人,他們雖然支持基布茲理念,認為它在國家建設中很重要,卻認為基布茲的生活是為頭腦簡單、身強體壯的人而建的。他們對基布茲持一種蔑視的態度,作為同是大流散後從世界各國迴歸的猶太人,卻在國家的建設道路上將自己的人分為了兩類。想要成為新希伯來人的小主人公後來違背父命,到基布茲生活,並把姓氏從克勞斯納改為奧茲,表明了與舊式猶太人家庭、耶路撒冷及其所代表的舊式猶太文化割斷聯繫的決心,但是難以像基布茲出生的孩子那樣成為真正的新希伯來人。想要“擺脱耶路撒冷,並痛苦地渴望再生”的小主人公所遭遇的這種痛苦困境,反映了以色列人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如何取捨的艱難。
由此可見,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奧茲向讀者展現了一個猶太家庭的破碎,也能看到猶太民族與猶太文化中出現的裂痕,也許正是猶太文化出現的這種裂痕與差異性,才使得猶太民族一直無法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平衡和出口,才撕裂了猶太家庭中的親情和愛情。 [5] 

愛與黑暗的故事藝術特色

《愛與黑暗的故事》是奧茲真實自傳與虛擬小説的結合物。在小説中,奧茲採用了多線並行、紀實與虛構、歷史與想象、生活與文本等結合的敍事手法,構築了一個虛實相生、奇妙繁複的開放性敍述空間。作者的筆觸始終在真實與虛構中游走,不僅展現出了文本特有的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還呈現出了許多意義深刻的隱喻和象徵,如窗子與鏡子、斬殺巨龍、枯萎的菜地等,表達了多年來民族所承受的黑暗勢力的重壓。 [5] 

愛與黑暗的故事作品影響

小説出版後,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英國制橋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德朗士的英文譯本在2004年面世後,引起了東西方讀者廣泛的興趣,奧茲因此奪得2005年“歌德文化獎”,2007年入圍“國際布克獎”。 [2] 
2015年,《愛與黑暗的故事》被搬上銀幕,以色列裔美國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扮演奧茲的母親。 [6] 

愛與黑暗的故事作品評價

法國作家埃爾早耶:“讀一讀《愛與黑暗的故事》,因為這是一部理解中東大地動盪之源的鉅著和最好的小説。” [2] 

愛與黑暗的故事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譯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愛與黑暗的故事
9787544702959
尼古拉斯·德朗士
譯林出版社
2007年8月

愛與黑暗的故事作者簡介

阿摩司·奧茲 阿摩司·奧茲
阿摩司·奧茲,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以色列作家,希伯來大學文學與哲學學士,牛津大學碩士和特拉維夫大學名譽博士,本-古裏安大學希伯來文學系教授。著有《何去何從》、《我的米海爾》、《瞭解女人》等十餘部長篇小説和多種中短篇小説集、雜文隨筆集、兒童文學作品等。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三十餘種語言並獲多項重大文學獎,包括“費米娜獎”、“歌德文化獎”、“以色列獎”和2007年度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 [6] 
參考資料
  • 1.    鍾志清.《愛與黑暗的故事》與以色列人的身份認同[J].外國文學動態研究,2016,(第4期).14-25
  • 2.    夏榆著.在異鄉的窗口,守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12:146
  • 3.    傅有德主編;黃福武,王彥副主編.猶太研究 第12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12:154
  • 4.    李春霞, 文海林. 奧茲小説中的母親形象:以《愛與黑暗的故事》和《我的米海爾》為例[J]. 名作欣賞, 2011, (6):75-77.
  • 5.    陳義華,王偉均編著.東方文學文化精粹: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01:104
  • 6.    以色列傑出作家阿摩司·奧茲去世  .人民網.2018/1230[引用日期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