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意識調查

鎖定
為了把通常所説的“意識”從浩瀚的哲學概念中抽離出來,拿到純粹生理學和心理學上來研究意識,必須要提出“個體人的意識”子詞條。
中文名
意識調查
外文名
Investigation of consciousness
性    質
調查
釋    義
人類個體的意識

意識調查個體人的意識

因為,意識,通常是特指人的意識,尤指人類個體的意識。與哲學上“意識”含義不同,這種通常意義上的“個體人的意識”是比較易於理解的。
個體人的意識,是指個體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
人軀體的物理感知,基本分為“所感知的特徵總和”即本體感知和外部感知,相關的感知特徵“處理活動”則是“思維”。
由於人的進化和遺傳特性,上述感知行為根據結果可以分為“原意識”和“顯層意識”,“顯層意識”即我們通常所稱的“思想”。
“原意識”是人體由動物(特指猿羣)進化而來的適合人類個體生存的基本感知。類似於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
“顯層意識”即“思想”,則是個體人生活在人類羣體(社會)所受到教育的結果。語言、文字、道德、倫理等範疇就是人的顯層意識。顯層意識是直接決定人的行為的意識。顯層意識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的質的特徵。
原意識基本可以歸納為四種:生存欲、繁殖欲、羣體欲以及移植欲。生存欲是指食慾、安全、排泄等基本生理慾望;繁殖欲是指性慾以及與性慾相關的種種求偶意識特徵總和;羣體欲則是個體人為了強大自身的力量要求融入並支配羣體的原動力(類似於尼采提出的“權力意志”);移植欲則是支配人意識感知審美、憐憫、悲傷、舒適、愉悦等情感的深層慾望,之所以稱其為“移植欲”是因為這些感知結果是個體人出於自身意識替代(意識移植)的目的。
原意識是動物性生存進化意識的總和,正常的個體人均擁有原意識,它是人與動物意識的共性。
而思想(顯層意識)則是人意識的個性。只有受過羣體環境教育的個體人,才擁有思想。擁有思想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社會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社會人,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孤立於社會而存在。
只有思想才能主導人的行為,原意識必須要經過思想來影響人的行為。
思想通常分為經驗、思想方法和行為意志。這三個內容構成了個體人的個性。
只有思想和原意識的協調與統一,才能產生完美而愉快的人生。
意識的分類:顯意識和潛意識。
佛教中的意識:
意識是第六識,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 ,
此外,意識對內外之境,不分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比知、推測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業,皆由意識而作。現在心理學上,研究到前六識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還有第七、第八——末那識阿賴耶識的存在。
是人類九感中勢力最強,一切事情都靠第六感意識來分別取舌。假如意識不動,那麼眼睛對境的時候,就和鏡子照物一樣,
是現量者。現量者就是這個東西是個長的,你看着就是個長的;那個東西是個短的,就是個短的,絲毫不加任何美醜、善惡、好壞、得失等種種事端。所以説,人類一切善惡都是第六感(意識)所造成的。
中國意識研究現狀
中國學者對意識的看法
人是什麼?
關鍵詞:意識 困難問題 記憶 自我 死亡 意義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意識的本質進行分析探討,得出了意識是對記憶的感知這樣的結論,將關於意識的問題轉化為關於記憶問題。並由此引發對生與死的探討,並提出將死亡看成是量變過程的觀點。並簡單地對人生意義進行了分析。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如果僅從生物學或社會學的角度進行詮釋,將會是很無趣的。而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則會更有意思卻更有難度。因為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抽象的人,而且是抽象的意識。
“目前關於意識,在學術界的研究方向,主要把它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易於研究的問題,一個是難以研究的問題。所謂困難的問題其實就是不易進行科學研究的問題,這的確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目前在意識問題裏,雖然已經可以肯定意識是腦的產物,但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在經驗方面,即自我經驗是如何產生的(“自我”是如何感覺到“自我”的存在的,也可以説這種“自我感覺”是如何產生的),説這個問題困難,主要是因為這個問題目前很難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問題的屬性太主觀了,而導致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驗證,但多數科學家都相信,遲早有一天,會找到一種科學的方法來對這個問題加以研究的。”——————摘自《維基百科》
對於這個困難的問題,我們採取如下的討論方式。
第一,對外界的感覺與對自我感覺的關係。我們談及意識,如上述所説,往往稱為“自我”是如何感覺到“自我”的存在。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之所以使用“感覺”這個詞語,很明顯是將對外的感覺類比到揭示意識為何物上。如果沒有對外界的感覺,自然無法做出這樣的類比。(對外界的感覺先於意識的出現,因為動物時期已經有感覺了。)
而這也引出了下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個“自我”的問題。在“自我”是如何感覺到“自我”的存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兩個自我是等價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同時嵌套無限個“自我”,而大腦的神經迴路數量有限,自然無法做出對無限個“自我”的感覺。可見,兩個“自我”是不等價的,由上述對外界類比可知,一個為主體,一個為客體。而客體既然與主體有時間差,則必先於主體,則可知客體的“自我”其實是一種記憶中的“自我”。而人對記憶的感覺則是意識。由於這個過程很短暫,我們平時難以察覺。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記憶,則它將沒有意識。
而將意識問題歸為記憶,則是將難解決的問題歸為容易解決的問題了。
人為什麼活着?
生理上的生與死是毫無趣味的。我們需要談論的,是哲學意義上的生與死。
首先,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活過和活着,但二者本質是相同的。所以我們將放在一起論述。
剛剛我們談到了意識問題,而之所以能提出題目所説的問題,也是基於意識問題。如果不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自然也就無從思考存在的意義。
當然,這裏將存在等同於活着是有問題的,比如睡眠。睡眠時可能感覺不到自我的存在,但人還是活着。但這是生理的活不是哲學的活。哲學的活應該是以存在感為基礎的,而其必要條件剛剛已論述過,便是記憶。試想,如果有人告訴你你失憶了,而你以前是個大俠,你自然是不會覺得你曾經存在過的。(活過)而進一步來説,如果你沒有任何記憶功能,你自然無法感覺自我的存在,也就是沒有意識。(活着)
而由此而觀之,記憶的丟失是對活過的抹殺,而我們自然在此之後便無法思考那丟失的記憶,如果一切記憶都丟失了,那意識就消亡了,而局部的丟失也可算作是這消亡中的一部分,即一部分死。而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忘卻,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死亡。
可見,如果我們不把死亡看成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是很難解釋自身對於生的疑問的。而生理的死,不過是一種劇變而已。當然,這可以説是因為大腦不工作了,但這與失去記憶無別,因為我們討論的對記憶的思考其實也得基於記憶。
我們可以幻想,終會有一天,在宇宙的某處,某種物質的組合,構成了我們某些記憶和某種可反饋的體系,我們又活過來了!縱使那時覺得這是的你我是何等的聰明或愚昧或令人費解。
可見,所謂為什麼活着,是指對擁有記憶和繼續擁有記憶的思考。它的潛台詞是為何不死去,即為何不不再擁有記憶。但仔細分析,意識的消亡是無法感知的,因為它包括了感知,所以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永遠將有意識。為對活着的追問,無非是假設了死亡的情景,如黑暗,然後作的發問。
摘自《人是什麼》
作者:楊燁

意識調查意識產生有三個階段

我們首先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意識並非人所特有。但這似乎和意識的定義相矛盾,因此我首先懷疑是對意識的定義出了問題,意識並非人腦特有,而是生物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另外,對物質的定義也有問題。試想像一下,假如在離我們遙遠的星球上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社會存在,他們在定義物質時,還會説,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嗎?很顯然,外星人不會那樣定義。因此通常的物質定義是錯誤的,在物質的定義裏,不應包含人的因素。
我越來越懷疑意識(或是低等一些的感應、感覺、心理等)其實就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態!這種物質形態隨着生物的進化而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強。什麼是高等生物?其實就是比低等生物擁有更多的“意識”這種物質而已。
例如,人的總的物質的量是100%,其中常規物質佔90%,“意識”佔10%。對貓而言,常規物質佔98%,“意識”佔2%。因此人比貓高等。
補充一點,假如我的懷疑成立,隨着人類的進化,“意識”在人的物質總量裏的比重也佔得越來越大,因此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如果地球不消亡,最終人類的所有物質都將進化成“意識”。
哇噻!這個推理連自己都驚訝。
有一個可以幫助理解的類比----發電機.發電機運轉時,會產生電場和磁場,電場和磁場是一種物質,可以用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來量化.人腦是“意識”製造機,“意識”也是一種類似場的物質,可以用意識強度來量化.
另外,人腦是高級“意識”製造機,能產生大量的,強度非常大的意識.貓腦也是“意識”製造機,但是是初級的,只能產生較弱的意識.貓腦相當於手搖發電機,人腦相當於秦山核電站.這些就是人和貓不同之處的全部秘密.
馬克思在論述意識時,耍了個滑頭,將人的因素直接對意識作了定義。他得到的直接好處是,將提出類似“其它生物有意識嗎?”這樣的問題直接封殺。我認為這是一種粗暴和武斷的作法。同時,這種定義也直接排斥了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我認為,外星智慧生命是否存在,需要人類用科學的態度去考察,並且需要科學的進步以及足夠的時間,而不是粗暴的否定。
假如存在外星智慧生命,並擁有比人類更高的智慧。那麼這些外星智慧人將怎樣看待地球上人的智慧?----將地球人看成低等生物恐怕是合理的答案。地球人引以為自豪的,獨有的意識能力,在智慧外星人眼裏,只不過是小兒科罷了。正像現在的人評價貓的智慧一樣。
以上的假設説明了什麼呢?
説明意識這個東西是生物都具有的特性,只是不同檔次的生物,具有強弱不同的意識罷了,但在本質上,並無區別。
關於機器人是否有意識的問題,有兩種觀點:支持的和反對的。
先來看看反對派的意見:
機器人是人創造的一種計算工具而已。懂電腦工作原理的人都知道,不論電腦多複雜多高級,在最底層的工作原理,都是靠電子開關的通斷來進行計算的,是用1+1=10這種算法來實現其各種計算功能的。本質上講,和算盤沒有本質的差異,是純粹的機械裝置。如果承認算盤沒有意識,那麼也應該承認電腦也沒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