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意念書寫

鎖定
“意念書寫” [2]  ,指坐在屏幕前,無需動用任何肢體動作,動一動“意念”,就可以將大腦中想寫的字符呈現在電腦顯示屏上。 [1]  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研究員Frank Willett及其團隊以封面形式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對腦機接口BCI)的最新研究成果——讓肢體癱瘓者達成“意念書寫”,速度可達每分鐘90個字符。 [2] 
中文名
意念書寫
所屬學科
醫學
發明者
美國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研究員Frank Willett及其團隊
文獻來源
自然》(2021年5月)

意念書寫定義

坐在屏幕前,無需動用任何肢體動作,動一動“意念”,就可以將大腦中想寫的字符呈現在電腦顯示屏上——其“寫字”速度甚至可與身體健全的同齡人在智能手機上發短信的速度相媲美。可以稱此為“意念書寫”。 [1] 

意念書寫應用

在北京時間2021年5月13日以封面形式發表於《自然》的一項報告中,美國斯坦福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Krishna Shenoy團隊的神經科學研究者、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Frank Willett [1]  通過腦機接口BCI),可讓參試者每分鐘動用“意見”寫出90個字符,是之前採用類似“腦機接口”打字記錄的兩倍多,且書寫準確率超99%。“隨着進一步的發展,這項創新可以讓癱瘓患者無需用手就能快速打字。”該論文資深作者、Krishna Shenoy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説。 [1] 

意念書寫國內外研究進展

意念書寫國外

在2017年發表於eLife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在三名肢體癱瘓的參試者的大腦運動皮層植入了BCI芯片——每個芯片約嬰兒阿司匹林藥片大小,上面有100個電極,用於接收大腦運動皮層(大腦最外層的一個區域)的神經元發出的信號,這些信號可以控制手的動作。參試者被要求集中精力,嘗試用與手臂運動相關的“意見”,用光標指向字符並點擊。在這項研究中,代號為T5的參試者(2007年因為脊髓損傷幾乎喪失了頸部以下的所有活動能力)創造了最高記錄:每分鐘可點擊40個字符。 [1] 

意念書寫國內

由於在醫療康復、養老助殘、航空航天和軍事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當前,國內相關研究也如火如荼。例如,華南理工大學腦機交互實驗室通過採集分析實驗者的腦電波,實現了“腦控輸入法”;香港中文大學通過BCI系統將腦電波轉換成繁體中文字,讓全身癱瘓無法説話的病人有機會“打開心窗”。此外,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早在2016年就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作成功開展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通過獲取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腦-機交互生理特徵的變化模型,初步探索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務中的可行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