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

鎖定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雖然引起歐洲社會的急劇動盪,但在意大利,不管帝國興衰,風雲變幻,歌劇藝術卻始終沒有停頓
中文名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
類    型
名詞
代表人物
貝利尼、唐尼采蒂
代表作品
《坦克雷迪》
藝術形式
爛漫主義
出現時間
19世紀初期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背景簡介

浪漫主義歌劇大師
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思潮席捲整個歐洲,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現實又直接影響着藝術家們。正歌劇早已走向窮途末路,古老的羅馬神話故事已經顯得陳舊過時,而窗外發生的事卻是那樣令人興奮。於是這一時期的歌劇萌發出一種企圖靠攏話劇的強烈願望,在這個舞台上正在表現許多生動的當代人生活題材。
貝利尼唐尼采蒂為代表的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流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這一流派的作風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當時為整個歐洲文化社會所矚目的法國歌劇的影響,他們的音樂受到文學戲劇的均勻節奏流動的感染,顯示出連貫性的特點。特別是羅西尼之後的貝利尼和唐尼采蒂,劇情內容的嚴肅性質和情感處理的浪漫色調,構成了早期浪漫主義的“半正歌劇”的特徵。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明顯特徵

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清楚地感到,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有那麼多的明顯特徵,足以説明它來自歌劇開拓者們所形成的花哨華麗作風。羅西尼的歌劇《坦克雷迪》取材於伏爾泰的悲劇和塔索詩篇《解放了的耶路撒冷》,其中用了許多與原作同樣的詩體,表現同樣的意念。假如説巴黎的觀眾追求嘗新的話,那麼,意大利的觀眾愛喝的就是把從前各種既有形式加以混合調製的雞尾酒。意大利民族歌劇也正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尼采蒂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在音樂史上

意大利北部的貝加莫農業區以兩件事而聞名,即人稱貝加莫舞曲的那種16世紀舞蹈形式和兩百多年以後的唐尼采蒂的歌劇。
多梅尼科·加埃塔諾·瑪麗亞唐尼采蒂是蘇格蘭後裔。1797年出生在貝加莫鎮。唐多尼采蒂的家庭並不富有。父親安德列亞在當鋪做事。母親給別人做針線活,掙回一點貼補家用的錢,直到眼力不濟才不幹了。儘管收入綿薄,他的父母在唐尼采蒂的音樂學習方面還是儘可能地給予支持,他先是在教會的音樂學校學習,14歲進入博洛尼亞音樂學院,隨著名音樂家邁爾、瑪蒂尼學習作曲法等。
唐尼采蒂是六個孩子中的一個,他的哥哥朱塞佩,也是個音樂家。朱塞佩在拿破崙的軍樂隊中吹長笛,最後成為土耳其蘇丹王的音樂指導。他搬到君士坦丁堡。在那裏穿上了帶裝飾的絲制服,自稱“帕夏”。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唐尼采蒂在波倫亞完成學業後回到貝加莫

開始為當地業的餘演出寫絃樂四重奏和其它音樂。但這些不能維持生計,多尼采蒂當時快20歲了,他渴望獲得成功。知道自己應該找個不費勁來錢又快的差事。1817年,唐尼采蒂為威尼斯的一家歌劇團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名字是《皮格馬利翁》,故事取材於關於皮格馬利翁的神話,但比較平庸。是一部不成熟的歌劇。
1822年,《格拉納達的佐萊德》在羅馬上演獲得成功,一炮打響後,他被聘為那不勒斯新劇院的專職作曲家。此後,唐尼采蒂在1822年至1830年期間寫了26部歌劇。其中他創作的《安娜·博萊娜》(1830)表現最佳,這部歌劇在意大利、法國和英國先後成功上演,為唐尼采蒂獲得了全歐性的聲譽。
唐尼采蒂寫作技巧之熟練令人驚訝,1832年他在大約八天的時間內寫下了著名喜歌劇《愛的甘醇》1835年,唐尼采蒂擔任那不勒斯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又用了六個星期寫下了歌劇《拉美莫爾的露契亞》。其中著名的“發瘋場景”而聞名於世,而最終自己也變得瘋瘋癲癲的,在一所精神病院度過餘生。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戲劇性的諷刺,有些人可能稱之為詩意的公平。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唐尼采蒂辭去院長一職

1839年,由於那不勒斯禁演他的歌劇《波利烏託》,唐尼采蒂辭去院長一職,移居巴黎。1840年進入唐尼采蒂創作的成熟期。他先後創作了《軍中女郎》、《寵姬》以及他的喜歌劇傑作《唐帕斯誇萊》。
唐尼采蒂的歌劇使他成名並富有,但他最後的日子可是一落千丈了。他總是飽受頭痛之苦。(在寫《拉美莫爾的露契亞》時頭痛發作得非常厲害,到了1840年,他的行為變得十分古怪。有一次一幫朋友請他野餐,讓他帶些油酥點心來。唐尼采蒂讓馬車停在當地糕點店旁,進去買了一盒好吃的出來。然後又進去買了一盒,就這樣茫然地進進出出,買了一盒又一盒油酥糕點,直到朋友們制止住他。)
除此之外, 他還會陷入陣陣無法控制的狂怒之中,並且剋制不了狂亂的性行為。 對這些疾病,醫生的處方是強制休息、進行足浴、多吃芥末醬和水蛭。他們把水蛭放在他的肛門區內和耳後,讓它們吸他的血,但一點也沒用。

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唐尼采蒂被送往巴黎附近的一個精神病院

但他侄子安德列亞建議讓他到環境較熟悉的貝加莫去療養。唐尼采蒂接受他的建議,在貝加莫度過了他最後的幾個月,於1848年4月8日去世,埋葬在貝加莫鎮公墓。
唐尼采蒂是一位高產作曲家,共寫有70多部歌劇,他的歌劇體裁多樣,風格不一,成就也不等。著名的有正歌劇《露克雷齊亞·波爾吉》(1833年)、《拉美莫爾的露契亞》(1835年)、《嬖人》(又譯為《寵姬》1840年)、《夏莫尼的林達》 (1842年)、歌劇《愛的甘醇》(1832年)、《夜鍾》(1836年)、《軍中女郎》(1840年)、《唐帕斯卡萊》(1843年)等。這些劇目至今仍上演不衰。
唐尼采蒂是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許多歌劇取材於浪漫主義文學大師的名著,富於樂觀主義精神和時代氣息;他善於塑造音樂形象,結構戲劇衝突,能夠細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生活;他與羅西尼、貝利尼同稱為“美聲學派”三巨頭,他創作的歌曲講究旋律優美流暢,並竭力發揮歌唱家的聲音特長與演唱技巧,他的作品受到當時歌唱家們的歡迎。